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掌握关中地区下沉式窑洞冬季室内热环境传热效应及影响成因,对三原县典型下沉式窑洞进行空气温湿度、壁面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等热环境参数测试,依据PMV-PPD热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并基于土体水热耦合理论对窑洞传热机制展开探讨.结果表明:下沉式窑洞冬季防寒保温性能较差,窑洞内部与室外通风不畅,长期处于较潮湿环境中;内壁面温度低于室内约3℃,对人体易造成冷辐射影响,室内热舒适性较低;冬季窑洞周围土体容积热容量降低,热扩散系数增大,导致土体传热敏感,窑洞内部保温性能减弱;居民对窑洞预测热感觉投票PMV的均值为-2.01,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高达67%以上,室内热环境急需改善.结论可为关中地区下沉式窑洞室内热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延安市鸵鸟台滑坡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测试了斩坡建窑、窑洞正常居住、窑洞废弃等3种工况窑洞区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运用数值计算软件研究了上述工况坡体典型剖面的应力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缺少正常维护,废弃窑洞洞顶存在渗水导致废弃窑洞洞壁黄土含水量增加,窑洞最内侧拱顶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易产生坍塌从而诱发滑坡。本文研制了一种发泡砂浆材料,该材料可作为废弃窑洞的理想充填物。  相似文献   

3.
传统与新型窑居建筑的室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窑洞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即使在今天,仍有大约将近40000000的当地人仍居住在各种形式的窑洞,窑洞具有温和的室内气候,本文将介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日本大学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对传统窑洞及新型窑洞室内环境的研究,并以窑洞为例阐述了对传统民居再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予西农村窑洞民居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窑洞民居空间处理方式,在窑洞民居的选址、规划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白鹿塬西南长安区四坡村废弃黄土窑洞边坡为研究对象,借助迈达斯(MADIS GT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窑洞状态下窑洞边坡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而揭示废弃黄土窑洞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分析总结不同状态窑洞边坡的MADIS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窑洞废弃,土体含水量的增加导致土体力学性质降低,局部临空面土体发生失稳掉落,加之降雨影响,土体力学性质进一步降低,窑洞拱形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窑洞所在边坡发生崩塌等整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窑洞村落景观研究——以洛阳、三门峡两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了河南传统窑洞村落的景观形态构成、民俗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窑洞居民的装饰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中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大量存在的窑洞居民为研究对象,提出改善其室内热环境为“窑居太阳房建筑”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新型窑居太阳房热环境的简单分析,论证方案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国四合院建筑是源远流长,影响深久。西周讲究文治和农耕建设逐渐富裕和强大,逐水草而居,后来凤鸣歧山,解放奴隶,招降纳叛,西伯建立强大势力,成兴周灭纣成就封建帝国。姬周一代解放奴隶生产力,以窑洞,四合院的杰出成就流传至今。在黄土高原上存在窑洞已三千多年,仍为中、外学者所属目。而窑洞从来区分为两种;即下沉式和岩洞式(掏复和掏穸)。下沉式窑洞内因有一水坑,可溶解和吸收二氧化碳等污物,对保持其中空气  相似文献   

9.
一、窑洞建筑群体美楼千嶂里,崇阁巍峨,层叠起。陕北高原“千沟万壑,驼蜂拥翠,长城烽火窑洞”的古朴淳厚的塞上风光,多么雄伟豪放!看那条条的沟壑梁峁,层叠的山村窑洞,葱郁的梯田和川谷间的红柳,在烈日的沐浴下,更显得分外雄浑壮美而有生气。(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战场环境数据服务是战场环境保障的关键环节。以OODA作战指挥环理论为基础,针对城市作战中室内作战战场环境保障需求,构建了室内战场环境数据服务的概念模型,提出基于五元组表示室内战场环境数据服务。结合室内作战行动各个层级的OODA作战指挥环阶段,分析了室内战场环境数据服务需求,并构建了基于XML的室内战场环境数据服务逻辑语义模型,能够为面向室内作战行动的战场环境保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总结了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列出了常见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室内环境的主要措施.文 章最后简要探讨了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四合院式民居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建筑所形成的室内气候、空气质量等进行分析,得出这一传统的建筑形式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有效方法,它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环境,创造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清新程度、能耗与换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季,由于风力的作用和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引起的民用建筑渗风是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渗风量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与室内热环境。在采暖地区渗风量增加,采暖能耗增大。寻求室内舒适环境下空气清新程度、能耗和换气的关系是必要的。文中提出实验统计分析渗风量的方法与室内空气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从使用者生理感知与心理感受两方面对冬季公寓室内热舒适性、空气品质、综合环境满意度三方面进行了主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公寓热舒适性良好,为70.3%;但室内空气品质相对较差,仅为27.5%;综合环境满意度中等,为61.5%;另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室内通风状况与综合环境满意度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对邯郸市居民小区的五个监测点进行了室内空气环境适宜性评价。介绍了评价方法和步骤。根据国家标准,提出室内空气环境适宜性的评价标准,从而为改善室内空气,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编制“中国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需要得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以重庆地区为代表,于2007—2009年期间,针对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了为期2年的热环境逐月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在了解该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外热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以及热适应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的方法。通过对获取数据按温度段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实验室人体生理和心理实验结果,获得了重庆地区建筑室内非采暖空调环境下根据全年室外空气温度变化而确定的可接受空气温度范围框图。最后,对比讨论了国际相关标准非采暖空调环境下的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及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气环境的生态化及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室内空气环境的生态化途径、生态化的设计 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要确定室内空气品质状况对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就必须进行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针对建筑室内环境系统的特征,在合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可拓优度评价模型,并给予了实例验证,为室内环境品质评价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色环境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表现空间美感效果,另一方面有效营造室内环境气氛。论文重点探讨色环境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色环境设计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