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新型三极碳纳米管场发射器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催化剂高温分解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薄膜阴极。利用优质云母板作为绝缘材料.结合简单的丝网印刷工艺制作了新型的栅极结构。详细地给出了新型三极碳纳米管场发射器件的制作工艺.对场致发射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采用这种新型的栅极结构.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总体器件成本.同时避免了碳纳米管薄膜阴极的损伤.提高了器件的制作成功率。所制作的三极结构平板场发射器件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和栅极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中栅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狄云松  王博  雷威  张晓兵  崔云康  程静   《电子器件》2006,29(4):1007-1009,1014
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的研究已在各个国家开展了许多年,但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碳纳米管作为阴极发射材料的发射均匀性、开启电场、栅极结构的制作、荧光屏制作、真空封装等困难。本文研究了碳纳米管场发射器件的几种结构、特性及其制作工艺,重点阐述了前栅极结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中在栅极制作和阴极材料装配的瓶颈,并提出了一种栅极制作和阴极保护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在实验室制作了三极结构器件进行验证,有效地解决了制作前栅极结构的困难,为制作大面积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以粉末状碳纳米管为原料用丝网印刷法制备图形化的碳纳米管阴极的技术。采用热处理和氢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提高了丝网印刷法制备的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性能,处理后阴极的阈值场强从4V/μm降到~1V/μm,场发射电流密度在4.5V/μm时达到了2.53mA/μm^2,发射点密度从~10^3/cm^3增加到~10^5/cm^2。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和封装了三极管结构的三色高亮度碳纳米管场发射灯器件。  相似文献   

4.
钱敏  冯涛  林丽锋  李天军  丁慧  张哲娟  陈奕卫  孙卓   《电子器件》2009,32(3):497-499,503
针对自行研制开发的国内最大的40 inch二极管型纳米碳管场发射显示屏,采用DVI数字视频接口技术,结合图像解码电路、FPGA控制电路、行列驱动电路,研究开发了二极管型纳米碳管场发射显示屏专用驱动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大屏幕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5.
结合丝网印刷技术、烘烤工艺和烧结工艺,采用印刷ZnO层和银浆层相结合的方案,进行了分段复合衬底电极的制作。该分段复合衬底电极能够降低无效的阴极电压降,增强三极场发射显示器的发光亮度并改善其发光均匀性,且制作成本低廉。分段复合衬底电极避免了过长过细衬底电极现象,促使碳纳米管提供更多电子,同时有效改善了碳纳米管的场发射均匀性。利用碳纳米管作为阴极材料,进行了三极场发射显示器的研制,并进行点阵图像显示,从而证实了这种分段复合衬底电极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与普通银电极场发射显示器相比,分段复合衬底电极场发射显示器能够将开启场强从1.92 V/μm降低到1.81 V/μm,其最大场发射电流由1 332.5μA提高到2 137.8μA,具有典型的场致发射特性以及优良的图像发光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制备了16×16点阵式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Carbon N anotube F ield Em ission D isp lay,CNT-FED)。根据CNT-FED的结构特点,研究了CNT-FED的显示驱动原理,设计了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驱动电路,实现了点阵式显示器件的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7.
模拟并制作了一种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后栅结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器件进行了电场模拟,优化了阴极宽度、阴极厚度、阴极间隙、介质层厚度等结构参数。取最优参数制作了像素为30×30,发光面积为54mm×54mm的单色显示屏。在阳压为1500V、栅压为300V时,器件发射电流密度达到5μA/cm2。该器件制作成本低,稳定性和均匀性良好,可矩阵寻址实现字符显示。  相似文献   

8.
三色碳纳米管场发射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粉末状碳纳米管为原料用丝网印刷法制备图形化的碳纳米管阴极的技术.采用热处理和氢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提高了丝网印刷法制备的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性能,处理后阴极的阈值场强从4V/μm降到~1V/μm,场发射电流密度在4.5V/μm时达到了2.53mA/cm2,发射点密度从~103/cm2增加到~105/cm2.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和封装了三极管结构的三色高亮度碳纳米管场发射灯器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以粉末状碳纳米管为原料用丝网印刷法制备图形化的碳纳米管阴极的技术.采用热处理和氢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提高了丝网印刷法制备的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性能,处理后阴极的阈值场强从4V/μm降到~1V/μm,场发射电流密度在4.5V/μm时达到了2.53mA/cm2,发射点密度从~103/cm2增加到~105/cm2.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和封装了三极管结构的三色高亮度碳纳米管场发射灯器件.  相似文献   

10.
三极场发射显示器件的发光优化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低熔点玻璃粉密封工艺,应用钙钠平板玻璃分别形成阴极面板、阳极面板和封装面板,研发了三极结构的场致发射显示器件。阳极面板作为相互连通的发射腔和排气腔的公共端,用于产生器件显示图像;具有高平整度的阳极面板处于真空环境中,不会出现形变现象,确保了发光图像的显示均匀性。封装面板上不存在任何电极。整体封装器件制作工艺稳定、可靠且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显示亮度、良好的栅控特性和图形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钠钙平板玻璃形成阴极板;结合丝网印刷技术在阴极板上制作了分段圆型碳纳米管阴极结构。烧结固化的银浆层用于分别构成矩形底电极和圆型底电极,其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阴极电势能够被顺利传导给碳纳米管。对矩形底电极采取了分段条形电极形式,多个分段条形电极整体排列在阴极板表面,形成分段条形电极矩阵,改进的矩形底电极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显示器的无效电压降;而制作的圆型碳纳米管层和圆型底电极用于提高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结合分段圆型碳纳米管阴极,研制了三极结构的场致发射显示器。该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和高的图像发光亮度,能够正确显示简单的字符图像,其开启场强为2.16 V/μm。  相似文献   

13.
杨兰兰  屠彦 《电子器件》2001,24(1):60-64
本文使用Visual C 语言编写的网络发生软件,主要用于产生新型PDP器件的二维空间结构模型的网格,该网格发生器不仅能够处理新型PDP结构模型边界情况的多样性,还能处理一般的对向放电式和表面放电式AC-PDP结构,网格产生是数值模拟显示单元放电情况的基础,因此,本软件除了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外,还记录了后续计算中需用到的各种有用的数据信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同时,还对网格产生情况进行了可视化输出。  相似文献   

14.
三极结构的场致发射显示器是一种新型的真空平板显示装置,高真空的实现与维持是确保显示器件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采用低熔点玻璃粉烧结工艺和玻璃定位片装置,实现了场致发射显示器的高真空平板封装.从器件封装结构、器件烧结、器件排气和器件烤消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改进.综合采用这套技术,已经研发出三极结构的、具有高真空度的碳纳米管阴极场致发射显示器样品.  相似文献   

15.
三极结构场致发射显示器件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利用钙钠玻璃作为阴极和阳极面板,并采用低熔点玻璃粉进行高温烧结,制作了三极管型的碳纳米管阴极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件样品。高效的烧结排气工艺提高了器件的制作成功率,避免了碳纳米管阴极和阳极荧光粉的损伤。改进的消气剂装配确保了器件的良好密封性能。整体显示器件具有高的显示亮度和低的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采用双RESURF技术的槽栅横向双扩散MOSFET(DRTG-LDMOS).讨论了双RESURF技术对击穿电压的影响,以及DRTG-LDMOS的电容特性.与传统的槽栅器件结构相比,新结构在相同的漂移长度和导通电阻下,击穿电压提高了30V,并表现出优异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采用双RESURF技术的槽栅横向双扩散MOSFET(DRTG-LDMOS),讨论了双RESURF技术对击穿电压的影响,以及DRTG-LDMOS的电容特性,与传统的槽栅器件结构相比,新结构在相同的漂移长度和导通电阻下,击穿电压提高了30V,并表现出优异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工程》2017,(5):67-70
针对传统的金属面角反射器结构形式固定、重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超材料结构代替金属面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等尺寸的双面角RCS增强器相比,超材料RCS双面角增强器的RCS增强了2 d Bsm。而与同等尺寸的金属三面角反射器相比,超材料三面角反射器同样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可以在雷达系统的性能检验和试验验证过程中,利用超材料RCS增强器代替传统金属面角反射器,达到增强RCS强度和减轻角反射器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IPV6在网络通讯,资源共享等多方面比IPV4具有更多的优点.当前大部分检测设备中的通讯的实现仍然是以IPV4为基础,严重地阻碍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也不利于控制系统的研究.基于IPV6的检测装置的设计,采用80C51系列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用网卡芯片RTL8019AS实现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采用生成代码效率高的单片机C语言完成程序的代码开发,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