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有机硅-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通常作为偶联剂使用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以核/壳聚合技术和半连续种子聚合工艺将少量有机硅结合到聚合物分子壳结构中,制得性能良好的三元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硅接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水性乳液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涂膜性能,但丙烯酸树脂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一定的缺点。而有机硅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候性、电绝缘性以及憎水性等优良性能;含氟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抗腐蚀、耐候性和憎水、憎油、抗粘等优异性能,通过引入含氟基团来改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结构,不仅保持了丙烯酸树脂的优点,还增加了氟碳树脂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的优点,所以用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制备得到的水性丙烯酸可以拥有更杰出的涂膜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在有机氟硅乳液生产工艺方面数据缺乏,还需改善聚合工艺、聚合方法,使改性后的氟硅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基于以上原因,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性能突出的有机硅氟改性乳液,并研究了聚合的最佳工艺所需要的试剂用量。旨在研究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性丙烯酸乳液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优良耐热性、耐候性等其他优良性能的聚丙烯酸乳液,并对其涂膜各项性表征。实验结论如下:有机硅、有机氟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参与了水性丙烯酸单体的自由基共聚,且聚合产物单一。通过对有机硅氟改性的乳液稳定性、耐酸碱性、涂膜耐候性等性能的测试可以得出,有机硅最适宜的加入量在6%~8%之间,有机氟最适宜的加入量在12%~14%之间。确定了有机硅和有机氟的最佳加入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含不饱和双键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使乳液的性能得到改观。着重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其配比,丙烯酸单体的用量,有机硅功能单体种类,用量及聚合工艺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外墙涂料用乳液.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单体、功能性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的含量、反应时间、聚合温度以及pH值对乳液玻璃化温度、疏水性、耐沾污性和稳定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了最适宜反应物配方和最适宜聚合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单体与丙烯酸酯都参与了自由基聚合反应,且聚合物中没有发生水解.改性乳液的胶膜接触角为93,°明显大于未加有机硅时的纯丙烯酸酯乳液,可制备出涂层接触角为140°左右的具有优良的仿生拒水自洁性能的成品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乳化剂、乙烯基硅油和正硅酸乙酯对乳液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比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乙烯基硅油的质量分数为8%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好,胶膜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随着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下降;纳米SiO2不仅改善了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的耐热性能,且明显提高了胶膜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丙烯酸酯单体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原料选择及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性能指标优良的乳液配方.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苯丙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侯性,以苯乙烯、丙烯酸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壳单体,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苯丙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单体配比、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乳液及涤膜性能的影响.制备了性能优良的苯丙乳液,可用于竹制品和木制品.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氟加入量对改性苯丙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共同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确定了适宜的改性单体加入量及有机硅/氟配比.乳液的红外光谱显示,得到了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有机硅、氟的加入量对聚合体系稳定性、乳液涂膜性能、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单体含量的增加,反应速度有所降低;当控制体系中改性单体质量分数≤15%时,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配比对乳液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改性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合成的乳液较普通乳液吸水率显著降低.有机硅的加入,使聚合物链之间产生交联,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同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及有机硅加入方式对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配比m(St):m(BA)=4:5,在加入有机硅的同时加入适量水解抑制剂时,合成的乳液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阳/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微乳液半连续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HD-1,用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D-1与市售含氟拒水整理剂的乳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拒水效果和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与含氟拒水整理剂的复配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相比进口防水剂,HD-1和国产防水剂的乳液稳定性还有一定的差距,但HD-1拒水效果效果要好;自制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与HD-1的复配使用,使应用成本降低了15.5%,耐水压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核 /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 ACR)。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及不同合成工艺来控制核粒径大小及核 /壳结构 ,得到了核 /壳渐近过渡实现核 /壳紧密结合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并研究了其对 PVC的增韧改性。  相似文献   

12.
以叔碳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为核,有机氟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为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核壳型叔碳氟碳共聚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量、引发剂量、反应温度、恒温时间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对乳液进行了接触角、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5℃,恒温时间为2h,w(乳化剂)=3.5%,w(引发剂)=0.3%,制备的核壳型乳液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3.
核-壳乳液聚合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核-壳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聚合机理:聚合物沉积机理和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半连续法、连续法;常见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几种形态结构以及影响形态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并介绍了核壳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对成膜能力的评价。最后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在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丙烯酸正丁酯(Pn-BA)复合乳液,并用透射电镜来观察其乳液颗粒的形态,同时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颗粒团聚。为了更好地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报道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TiO2/PBA/PMMA复合粒子。分析二氧化钛、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和超声震荡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表征核壳复合粒子。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子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51nm。其粒径分布较未改性纳米TiO2明显变窄,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发生颗粒团聚。为了更好地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文报道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钛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TiO2/PBA/PMMA复合粒子。分析二氧化钛、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和超声震荡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表征核壳复合粒子。结果表明,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子为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51 nm,其粒径分布较未改性纳米TiO2明显变窄,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得可用于木器底漆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反应型乳化剂DADMAC、种子引发剂AIBA、功能单体GMA用量及乳化剂配比、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型乳化剂DADMAC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45%,种子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引发剂总量的0.4%,乳化剂配比m(核)∶m(壳)=1∶1,功能单体GMA质量分数为1.2%,软硬单体配比为m(MMA)∶m(St)∶m(BA)=18∶13∶10时可制得性能较佳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8.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可发气成分 AC,制备可发气 P( S/BVA) - PS核壳结构微球 ,借助电子显微镜 ( TEM)等测试手段观察聚合过程 ,并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进行对比 ,进而推测、探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 -壳结构聚合物粒子形成机理。研究了可发气微球的形态、结构、热分解特性 ,测量了其发气特性并与纯 AC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苯丙乳液采用常规聚合方法时.由于苯乙烯单体的进人会导致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高.韧性和弹性相对偏低,严重影响实际应用.本研究通过核/壳共聚,利用自生种子法合成出延伸率高、成本低、抗拉强度良好的高弹性苯丙乳液,形成内亲水、外疏水、内硬外软的异相结构.同时加人适当的功能单体,使之形成相互贯穿的网络结构,乳液膜既保持苯乙烯提供的耐水性、耐久性和刚性,又保持了丙烯酸酯类良好的韧性、粘结性能、适用的最低成膜性.介绍了乳液核预乳化、壳预乳化、种子制备和乳液制备的基本过程,同时对乳化剂、引发剂及乳液组成对弹性苯丙乳液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低甲醚化蜜胺树脂为壁材,香精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香精微胶囊.通过对所制备的香精微胶囊进行显微观察、粒度分析、包裹率测试和稳定性考察,研究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对香精微胶囊的多层造壁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600r/min,壁材预聚体滴加时间为30min,50min缓慢升温至75℃保温固化的条件下所得到的香精微胶囊包覆效果良好,产品乳液稳定;双层壁材香精微胶囊的粒径分布最窄,而三层壁材的香精微胶囊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包裹率可达9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