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之下,文章从语义对等、社会文化对等、文体对等以及修辞对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商业广告翻译中的一些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4.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5.
广告文本的特殊性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实现广告语言的注目价值、记忆价值、可读性以及表达功能、引导功能和美学功能。彼得.纽马克交际/语义翻译理论和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英汉广告翻译中实现修辞特色的对等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比喻、双关、夸张、拟人、反语、仿拟、对照等修辞方法,探讨了英汉广告翻译中的修辞等效美学效果并对修辞在翻译中的应用原则及表现特征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比较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物质文化词的翻译。利用现有《红楼梦》平行语料库进行检索,在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没有办法做到功能对等理论的最高层面,即译本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一致。由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正确理解功能对等理论的本质,以便真正为翻译工作提供指导,而不是盲目追求绝对等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2001)认为英语中四分之三的语言是隐喻性的;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对林译《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进行认知隐喻探析,发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策略主要有原文为隐喻表达的翻译(译文为非隐喻或直接省译)、原文和译文都为隐喻、原文非隐喻而译文为隐喻。  相似文献   

8.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三方面通过举例来逐一对许渊冲的《离骚》英译本和霍克斯的《离骚》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个译本的得失,领略两位译者不同的汉英翻译技巧,许译本更加注重形式对等,而霍译本更加注重语意对等和读者反映。对于《离骚》这样的典籍,两位译者的翻译都有不完美之处,只有肯定功能对等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注重功能对等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对等,才能使译本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1964)认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中介作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实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动态对等。本文认为,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被动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深入理解原文;在表达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又是主动的再创作者,拥有表达方式的主动权,处于主动创作的地位.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是译者的中介作用的体现,力求取得翻译的“动态对等”:即文体对等、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