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恒同混沌系统的全状态广义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的广义同步定义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非恒同混沌系统的全状态广义同步(FSGS),给出了实现全状态广义同步的统一的控制器形式,该控制器适用范围人,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是白适应的.以Chua电路、Lorenz系统、Rossler系统和Liu系统为例,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控制方法可以很快的实现两个混沌系统的全状态广义同步.  相似文献   

2.
单梁  李军  王执铨 《控制工程》2007,14(2):174-177
广义Lorenz系统包括经典Lorenz系统和无穷多个结构相似但不拓扑等价的混沌系统.针对广义Lorenz规范式(GLCF)结构,基于T-S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模糊重构;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反馈同步的思想实现了重构系统的同步,并推导了误差系统以衰减率α实现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统一混沌系统和扩展Liu系统均属于典型的广义Lorenz系统.利用LMI方法对这两个混沌系统所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糊同步方法对于满足GLCF的所有混沌系统均适用.  相似文献   

3.
统一混沌系统的混沌观测器同步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连续时间混沌系统可由单变量及其导数重构相空间的原理,采用混沌观测器同步方法.研究了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基于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准则,提出了统一混沌系统的混沌观测器同步定理.将该同步方法应用于保密通信,设计了基于时分复用的混沌掩盖保密通信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保密性能进行了分析.基于MATLAB的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同步控制方法和保密通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其保密通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和基于状态观测器同步。利用这两种同步方法,研究了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研究发现:同步后的响应系统能保持混沌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双工保密混沌通信系统,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将离散混沌系统Dead-Beat同步方法应用于超混沌广义Henon映射,提出一种离散超混沌同步加密方案。该方案应用超混沌信号以增强载波信号的随机性,并利用了广义Henon映射Dead-Beat同步加密的复杂性。尤其是发送、接收两部分同步的系统在硬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混沌不可预测性的作用。因此,该文方案对于较高安全性加密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仿真结果表明:密文加密效果好,恢复图像与原图像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参数未知混沌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线性广义同步方案,并用该方案实现参数未知统一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线性广义同步,同时用该控制方案对参数未知统一超混沌系统进行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7.
统一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同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Pecora-Carroll混沌同步原理和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单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推导出实现不同参数、不同初值的两统一混沌系统同步的参数自适应控制律和同步条件;研究了确定控制常数边界和范围的方法,并讨论了控制常数对同步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选择合适的控制常数,可实现两统一混沌系统的大范围渐近稳定同步.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新的带脉冲控制的双向耦合混沌系统,根据脉冲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了耦合混沌系统的给定流行的广义同步问题。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研究通常是要考虑混沌系统是满足Lipschitz条件的,但实际上混沌吸引子的边界一般是难以准确得到的。在研究广义同步过程中,采用新的构造方法则不需要以混沌吸引子的具体边界为条件,通过理论证明,得到了混沌系统模型实现广义同步的充分而非保守条件。同时,采用混沌和超混沌系统,给定线性和非线性流形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所得结果表明理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及其保密通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孙松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7):125-127
针对最新提出的统一混沌系统模型,采用线性状态反馈同步方法,实现了统一混沌系统精确同步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沌保密通信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混沌掩盖与混沌扩频两种保密通信方式。基于matlab6.5的仿真结果表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新混沌Chen系统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四维超混沌系统。根据Lyapunov稳定性原理,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新构建的四维超混沌系统和四维超混沌Chen系统之间设计广义同步控制器,对控制器中的变量参数估计值和外部参数值进行广义同步实现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进而将异构系统的广义同步问题转换为对控制器的选择。通过对不同参数估计值的比较分析得出合适的取值,达到了良好的广义同步效果。最后设计了一种实现广义混沌同步的基本电路原理图,数值仿真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电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反馈增益小、保守性小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解决了状态不可测情况下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实现了性能良好的混沌同步.进而用混沌掩盖的方法将该同步方法应用于保密通信.最后以统一混沌系统的特殊情况洛伦兹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实现渐近同步,应用于保密通信可以达到掩盖有用信号的目的,并且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有用信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统一混沌系统,研究驱动系统参数未知,响应系统参数可以调整的自适应同步问题。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结合驱动法,提出采用多控制器和单一控制器两种方案实现自适应统一系统的新方法,给出控制律以及参数自适应律的解析表达式。数值仿真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反馈同步的理论, 实现了统一混沌系统的线性反馈同步的控制, 并将该混沌同步方式应用于混沌参数调制的保密通信系统中。在系统的发送端利用发送的信息信号调制混沌系统的参数, 将信息信号隐藏在混沌信号中, 在系统的接收端利用混沌同步信号提取出相应的混沌系统参数, 进而恢复出所传输的信息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其同步时间短, 在保密通信系统的接收端恢复出信息信号非常逼近发送的信息信号, 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状态观测器方法的统一混沌系统同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辉  牟俊 《信息与控制》2006,35(3):335-338
针对最新提出的统一混沌系统模型,采用状态观测器同步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状态观测器,研究了噪声干扰情况下的统一混沌系统精确同步问题.给出了控制参数的选择范围,讨论了影响系统同步性能的几个方面,包括系统参数、噪声干扰、初值和控制参数n2取值.基于Matlab 6.5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直接构造法的不同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首先采用直接构造法为响应系统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将误差系统 化成三对角结构;然后根据具有三对角结构的非线性系统状态全局渐近稳定的性质,得到误差系统状态在原点渐近稳定,进而实现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同步;最后在参数相同和参数不同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onential synchronization scheme between two chaoti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parameters. A unified model consisting of a linear dynamic system and a bounded static nonlinear operator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se totally different chaotic systems. A novel state feedback control law is established to exponentially synchronize the two unified model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Most chaoti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parameters, such as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Chua’s circuits, unified chaotic systems, Qi systems, and chaotic recurrent multilayer perceptron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is unified model with th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designed in a unified way.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exploi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sc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