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4铝合金L截面挤压型材拉弯结构件是飞机壁板、地板及连接接头等部位的关键零部件,针对此类结构件拉弯成形回弹问题,基于位移控制的夹钳轨迹建模方法,建立了拉弯及回弹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预拉量、补拉量及摩擦系数对回弹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拉量、补拉量及摩擦系数对回弹量有较大影响。随着预拉量、补拉量的增加,半径回弹率减小。挤压型材与模具之间使用有效的润滑剂,半径回弹率减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模拟研究了预拉量、补拉量及摩擦系数对回弹量的影响程度。方差分析表明补拉量及摩擦系数在F0.25(2,2)水平下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3.
4.
杨治林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19(1):54-57
从等截面杆的转角位移方程出发,给出了多层多跨刚架之立柱在上下嵌固程度大致相同的民政部下,受水平因素作用时任一杆端弯矩的近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露天煤矿地质赋存特点,提出了拉铲倒堆开采工艺的联合作业方式,即露天煤矿上部剥离物和煤层采用某些开采工艺,最下部煤层上部的剥离物部分或者全部采用拉铲倒堆开采工艺。采用拉铲倒堆开采工艺时,倒堆剥离台阶采用抛掷爆破方式,将一部分剥离物直接抛掷到内排土场;然后,配备大功率的推土机扩展平台,降低倒堆台阶高度;最后,由拉铲将剩余的剥离物直接倒排至采空区。在爆堆形状一定、推土机降段高度一定时,综合考虑拉铲制造价格和剥离工程量等因素,提出了长臂小斗和短臂大斗两种拉铲设备选型方案,提出了拉铲臂长和斗容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7.
以物料流量流向优化理论与工艺系统模拟为基础,提出重心圆投影模型与拉斗铲倒堆工艺流量流向优化模型,通过规划物料最优的原始分布状态、优化物料的迁移次序与路径实现倒堆工艺效率的提高。以黑岱沟露天矿为实例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应用研究,构建了重心圆投影模型的作业单元体三维模型,计算了不同作业内容、不同作业环节条件下,设备作业循环耗时概率分布的拟合函数,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拉斗铲作业旋转角度与耗时符合凹函数非线性关系,应采用"差距排弃"作业方式;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约为13 m时,设备实际作业效率最高;排土空间充足条件下拉斗铲无需额外自行拓展平盘。 相似文献
8.
9.
为解决采区内工作面回采顺序问题,避免出现孤岛工作面,采用三条运输巷布置综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W型通风。重点对顶板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中间巷的管理、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薄煤层综采与普机采的混合作业时,存在着一些技术因素,譬如工作面超长布置、对拉、旋转调采、矩形及不规则形状的薄煤层开采技术。解决整个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的整体工艺,突出在其巷道布置、开采机械、采煤工艺技术及回采工艺等多方面的创新技术。文章从资源整合矿井薄煤层开采的现状出发,并结合具体矿井实例分析,从生产组织程序、工作面调采工艺、顶板支护、采煤方进行探讨,形成科学有效的采煤工艺。 相似文献
11.
基于Burgers模型的岩层弯曲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岩石材料抗拉与抗压性能的明显差异,使岩层受蠕变作用时,其弯曲中性层位置及变形曲率都将随时间变化.基于Burgers流变本构模型,对岩层的中性层位置和相对蠕变函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层弯曲中性层和曲率的初始状态决定于岩石材料的弹性参数,而最终状态决定于它的黏性参数;蠕变前期,岩层弹性、黏性参数对中性层位置和变形曲率都有较大影响,但随着时间增加这种影响迅速减弱;若岩石的抗拉、抗压、黏性性质相同,则中性层最终趋于几何中面,否则趋于某一确定位置;由于蠕变的作用,岩层曲率随时间不断增大,直至岩层发生破断;对于稳定蠕变情况,岩层弯曲中性层要偏离初始状态,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又将回到初始状态,而岩层的变形曲率则随时间单调增加,但最终趋于某一定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弹塑性力学研究混凝土本构问题带来的不足和缺陷,运用损伤力学的方法,导出混凝土在单轴拉、压状态下的损伤表达式,得到了混凝土在弯曲状态下的统一的损伤演化方程。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考察煤的孔隙分布对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影响机理,利用孔树模型,建立了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的数学模型,得出煤氧化控制由扩散控制转化为动力控制的临界孔径rc(T),rc(T)随着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趋势,表明温度升高,煤氧化逐渐由反应动力控制.该数学模型可确定不同孔分布煤的主要耗氧控制模式,反映耗氧速率与煤孔分布特征、温度的理论变化关系;当煤的有效孔隙率、孔径分布和微孔比已知时,还可用该数学模型对煤的耗氧速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水平孔钻进中,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在某种地层下按某种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钻进时,孔深和倾角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19.
边坡稳定性分析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条分法,该方法需要对各个条块分别进行计算,不论是复杂边坡还是简单边坡,计算过程都比较烦琐。针对以上不足,在传统条分法基础上,提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积分方法。该方法省去了对每个条块进行分析的中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为了验证积分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还列举了1个实例,并将计算结果和传统的条分法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能达到简化计算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