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合分析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非破损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常用电化学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及其应用情况,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电化学再碱化方法主要是应用电解和电渗原理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 ,使混凝土内钢筋周围产生OH- ,同时使Na+ 等碱性阳离子渗入到混凝土内部 ,恢复钢筋周围的碱性环境 ,使钢筋从新钝化。通过对预制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再碱化试验 ,实现了再碱化法在火灾混凝土上的应用 ,提出了火灾损伤钢筋混凝土再碱化修复的关键参数值 ,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通过介绍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的特点,提出混凝土损伤的检测方案,并介绍了传统火灾混凝土损伤检测方法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火灾混凝土损伤检测新技术,还分别指出它们的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优劣势分析,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红外热像-电化学与温度场分析匹配组合的综合评估的新方法,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洪乃丰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刊》1996,(4):6-10
钢筋混凝土仍然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并以耐久性好而著称,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使用问题又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对此进行讨论及论述。 相似文献
10.
掺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耐海水侵蚀性能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线性极化法、交流阴抗法和时间电位法等电地普通混凝土和掺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盘耐海水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掺粉煤灰混凝土的阻抗的提高,扩散阻抗系数的提高以及由于粉煤灰二次水化引起的钢筋膜电阻、膜电容及阳极极化电位提高,使掺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耐海水侵蚀性能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用丝束电极模拟混凝土中钢筋表面的不同位置,研究了浸于pH=12,浓度为10%的NaCl溶液中直至9d的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状况.通过测量丝束电极的自然腐蚀电位、极化电阻、腐蚀电流,以及在丝束电极探头附近混凝土的密实性、孔溶液的pH值和Cl^-含量的取样分析,研究了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造成Cl^-在其中扩散的不均匀性所致的钢筋锈蚀状况.结果表明: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则电极自然腐蚀电位越高,钢筋实际锈蚀状况也越轻;在混凝土密实性较高区域的孔溶液PH值相对较高,Cl^-含量较低,由于该区域电极的自然腐蚀电位较高,因而电极的实际腐蚀状况较轻,而在混凝土密实性较低的区域,情况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研究背景,分析了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过程以及锈蚀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并提出了钢筋锈蚀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遭受火灾高温后,构件的承载力、变形、耐久性、抗震性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整个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降低。因此,火灾后必须对结构构件进行正确计算,然后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使结构的安全性恢复到灾前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混凝土火灾致伤的原因及损伤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凝土在持续高温作用下将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是结构混凝土在火灾中产生伤害的主要原因。伤害的大小取决于火场的温度和火灾的持续时间 ,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检测火灾混凝土的损伤层厚度及强度 ,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试验方案 ,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45个混凝土试件中135根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加速锈蚀试验,采用研发的钢筋空间锈蚀形态测试装置和空间锈蚀特征参数分析方法,确定了混凝土中钢筋的空间锈蚀形态图像和空间锈蚀特征参数,进而定量分析了钢筋的质量锈蚀率与最大锈蚀深度、最小剩余截面积、最大截面锈蚀率和点蚀因子等空间锈蚀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描述混凝土中钢筋的空间锈蚀分布形态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随着钢筋质量锈蚀率的增加,其最大锈蚀深度和最大截面锈蚀率呈线性增大,而最小剩余截面积和面积点蚀因子呈线性减小;随着钢筋最大锈蚀深度的增加,其最小剩余截面积呈线性减小;与光圆钢筋相比,带肋钢筋的非均匀锈蚀程度更高;与深度点蚀因子相比,钢筋面积点蚀因子与质量锈蚀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混凝土材料在高温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对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和火灾损伤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混凝土火灾损伤本构模型,引入热损伤反映温度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的影响,考虑到混凝土受拉和受压状态下的不同的损伤特性,将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分为受压损伤、受拉损伤和热损伤三种。建立了损伤演化、塑性流动以及内变量演化方程,通过塑性-损伤耦合,描述了不同温度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证明了模型严格符合热力学定律。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单轴拉伸、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