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沿海地区的受灾风险,探索海岸带韧性景观建设对保障沿海地区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2002—2022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分别对海岸带韧性景观的概念、研究趋势、理论及实践研究概况4个部分展开述评。【结果】近20年来,国内外海岸带韧性景观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基于灾害适应性管理的海岸带风险管控、基于景观生态系统动态修复的海岸带韧性重塑、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方面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实践热点则主要包括海岸带政策性韧性规划防灾、硬性及软性防御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适应性漂浮工程技术措施应用3个方面。【结论】可为未来海岸带韧性景观理论体系完善及规划建设推进方面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但是未来还需在加强海岸带景观系统动态机制和过程研究、促进多学科团队合作、完善相关法规制定及适应性景观技术探索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陆海统筹思想推动下,中国海岸带景观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亟须对既有中外相关研究展开系统梳理,以明确未来研究的核心方向和重点需求。【方法】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语义识别技术,对1 000余篇国内外海岸带景观文献进行主题聚类和深度分析,厘清海岸带景观研究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结果】学界关注热点由海岸带景观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刚需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逐步拓展为在人本导向发展路径下对海岸带景观自然生态、经济文化和景观风貌等价值的关注,并提炼出三大趋势性变化。【结论】据此,未来中国海岸带景观研究首先需要切实回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其次应重视海岸带景观风貌与空间品质,注重保护和凸显景观地方性,打造符合人本需求的高品质海岸带空间;此外,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步推进陆海统筹研究成果的融合应用和规划管理机制的协同落地,有序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方正  王钰 《风景园林》2020,27(8):55-61
伊丽莎白·莫索普教授从事风景园林工作近25年,参与了多项与海岸生态修复、城市景观基础设施设计相关的项目、研究、教学与实践活动。目前她主要关注海岸和三角洲生态修复、灾后社区重建等领域,致力于将韧性景观的建设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空间设计当中。莫索普教授认为风景园林师应当综合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自然条件进行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设计,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复兴,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机,风景园林师应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建立广泛的合作,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嘉绒藏区灾后重建中景观与生态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后重建应注重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对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延续民族地区的传统文脉,同时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自然,合理布局.嘉绒藏区由于地处川藏的过渡地带,对生态的维护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嘉绒藏区小金县长坪村、双桥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从村寨总体轮廓景观、节点景观、人文建筑和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做了探讨,尝试从当地传统藏寨和藏居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嘉绒藏区景观体系,从而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嘉绒藏区灾后重建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海岸带作为陆地和海洋交融的纽带空间,是人类活动和城市开发的热点地带。景观特征对于城市海岸带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海岸带在快速发展中面临景观趋同、地域特征丧失等诸多问题,亟须规划设计方法的更新。【方法】针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海景特征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时间深度概念,在深入挖掘海岸带景观的时间深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时间深度特征的城市海岸带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并以厦门环东海域海岸带为例,阐释了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策略。【结果】在探讨时间深度概念介入海岸带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摸底识别—空间再生产—系统建构—过程响应”的方法框架。【结论】这一方法通过对城市海岸带空间内涵和时间层积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能够在维度、尺度方面实现对既有方法的拓展,进而形成从场地分析到设计方法的思维贯通,同时在保留景观动态性、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场地复杂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城市普遍受到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的干扰,广州琶洲中东区作为珠三角的微观城市组团,是珠三角韧性演进表达的载体,以其为例探索整合城市与生态环境的韧性设计机制。首先辨析了城市韧性的分析方法、策略及评价体系,对珠三角的脆弱性进行背景研究;然后通过对琶洲中东区的脆弱性分析和灾害模拟,提出3个层次的韧性整合策略,包括连接现有破碎的蓝绿系统的结构性策略,构建基于公共交通为导向(TODs)、垂直水岸的步行可达空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分散式雨水存储系统与多用堤岸模式的节点处理;最后利用GIS、Fragstats和Depthmap等软件平台和数据分析手段,对韧性策略和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从而构建起微观城市组团层面全过程的"分析—策略—方案—反馈"的韧性城市设计框架。结果表明:运用基于"策略—反馈"机制的方案设计有助于提升景观连接度、空间集成度,有效适应洪涝干扰,更好地落实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7.
灾后重建乡村建筑的生态化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彭州通济镇大坪村灾后民居建设为例,通过调研灾区民居情况,探讨生态民居建设的经验与不足,为其他地区生态民居建设提供借鉴,以期对生态民居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操作做出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2013,(2):36
<正>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全面展示两年多来灾后重建工作的成果,并对参与重建工作的45个先进集体、109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2010年11月启动的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共安排170个项目,规划总投资50.2亿元,涉及城乡居民住房、城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8大类。据了解,目前已有169个项目完成建设内容,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其中,舟曲城乡居民住房已全部分配到户,桥梁、道路、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已于去年9月顺利开学,卫生、计生等项目  相似文献   

9.
一、引子 汶川灾后重建与生态城镇建设这两个课题,一个令人感到责任的沉重,另一个使人充满创新的激动.总结国内外灾后重建的历史经验教训,川西地区地震后重建工作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思路来进行"创造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目前世界上受灾最惨重的国家公园之一。在地震造成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既要有恢复重建的必胜信心,又不可以妄自认为人定胜天;既要举全国之力进行恢复重建,又要对重大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辩证客观地思考,做到知而后行,而不是边干边想,边想边干。什么是灾害?什么叫重建?人是应当花费巨大的力量去治理灾害,还是在认识自然地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规避灾害?重建工作中哪些因素更紧迫,哪些因素贯穿全局?"灾"永远会有,灾后重建规划能否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害"降至最低?在规划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利于指导风景名胜区(简称风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并引导灾后重建工作朝着有利于风景区保护和优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根据风景区的受灾情况,将风景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内容分为世界遗产、自然风景资源、人文风景资源、安全游览、旅游与管理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基础工程设施、居民点、次生地质灾害、植被恢复10种类型,针对这些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分类指导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准确评估风景名胜区(简称风景区)的灾损情况,是做好风景区灾后重建计划和有效指导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基础.首先确定了受灾风景区的研究范围与概况,然后从灾损类型、灾损程度、灾损空间特征等方面对受灾风景区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分析把握,进而对受灾风景区从经济损失、受灾分类、受灾分级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最后分析其受灾原因,为合理制定灾后重建各项计划和技术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作为风景园林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拓展学科外延,丰富其本质及内在思考。对生态工程方向研究进行综述以探索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学科建设新思路。介析生态工程概念、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基于学科视角探讨生态工程对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的作用和有关启示。希望通过生态工程的引入探讨一种更符合当前复杂且关系密切的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新工程观。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论是对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实施,还是对于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或是对于风景名胜区本身,都是一项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必要的灾后恢复重建计划,如编制各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设立新景区景点、发展新的区域旅游线路、加强防灾管理、保障资金来源、制定恢复重建的工作时序等。同时,需配套必要的保障措施以确保灾后恢复重建计划能够完好落实。  相似文献   

16.
“景观优先”强调最大化地考虑景观的价值,是一种以生态可持续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在平衡其他因素后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计意味着设计要结合自然山水,维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强调注重景观体验.文章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中解读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强调自然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借山用水”保持总体形态完整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危机和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提升城市韧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已成为当前学界的共识。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步行景观系统的友好性应更加强调发挥其应对扰动、减轻灾害影响的能力。基于韧性原则的社区步行景观设计策略从灾害发生的时序及韧性的作用方式2方面,提出社区在生态韧性、防灾韧性、空间韧性3方面的相关策略,从而提升社区韧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震灾后重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松 《山西建筑》2009,35(3):62-63
结合汶川地震的受灾情况,提出了一些在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从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灾后住房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在重建过程中要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促进建设快速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9.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备类扰动的能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并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玉树灾后重建中营造高原藏乡城市滨水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庄  白杨  魏巍 《中国园林》2011,(7):17-21
玉树两河景观规划以促进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体现玉树自然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制定了"融合多样功能,突出藏乡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关注民牛权益"的核心对策,指导两河滨水景观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对玉树两河滨水景观带规划的总结,进一步提出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应统筹滨水景观地区、展现历史人文特色、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经济社会效益,为今后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