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番木瓜汁为原料制备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研究无酒精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制备方法:先添加酵母菌,发酵2 d,灭活酵母菌后,再添加醋酸菌和乳酸菌,继续发酵,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接种体积比为1∶1∶1。菌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最佳接种菌龄分别为:酵母菌为20 h(2.0×107CFU/mL),醋酸菌为20 h(4.0×108CFU/mL),乳酸菌为12 h(1.0×108CFU/mL)。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番木瓜汁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SS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接种量为9%,发酵周期为4 d。发酵液经杀菌,置于4℃冰箱中冷藏3 d,澄清后,弃沉淀物,取上清液,所得产品不含酒精,pH值为3.53,SSC为14%,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31.98 mg/(100 g),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0.1%;色泽呈橙红色,具有番木瓜浓郁香气,口感酸甜协调。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确定由黑曲霉3112s产β-葡聚糖水解酶的最佳条件,并初步应用该水解酶水解燕麦β-葡聚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5g、豆粕5g、葡萄糖1.2g、硫酸铵0.16g、水2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6.5、29℃、发酵6d,此时水解酶的酶活力达到183.27U/mL。用最优条件制备的β-葡聚糖水解酶对燕麦β-葡聚糖进行水解,水解之后燕麦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1.69×106降为6.71×104。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大果山楂酵素中活性成分的形成,以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酵母菌接种量、醋酸菌接种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对大果山楂酵素中总酚质量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果山楂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1. 0%、醋酸菌接种量1. 5%、乳酸菌接种量1. 0%、发酵温度30℃。在大果山楂酵素发酵过程中,多菌种发酵的总酚质量浓度和SOD活力均比自然发酵的高,在发酵21 d时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8. 18 mg/m L,SOD活力为17. 71 U/m L,分别比自然发酵提高了27. 2%和35. 6%。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锥栗利用率研发一种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并对饮料成分稳定性实行分析。高温烘烤锥栗后采用手工方法脱壳去衣,经液化、糖化等处理后得到锥栗水解液,在该水解液中添加白砂糖、牛奶及稳定剂调配为锥栗混合浆,杀菌后接种乳酸菌混合发酵菌种,制备为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实验结果:发酵温度为50℃,发酵3h,基质比例为1:1的情况下,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的风味最佳。使用卡拉胶或海藻酸丙二醇酯,能够有效提升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成分的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乳酸菌活菌数总体来说高于5×108mL-1,证明该饮料中乳酸菌成分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场,考察模拟微重力场及添加不同质量密度葡萄糖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生长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小球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当小球藻细胞接种密度为1.42×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12 d时,普通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最高细胞密度仅为5.80×107 个/毫升,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小球藻细胞密度达到1.58×108 个/毫升.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后,微藻生长周期显著缩短,适宜小球藻生长的葡萄糖质量密度为10 g/L. 当添加10 g/L葡萄糖,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76×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5 d时,普通环境和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的最高细胞密度分别可达3.85×108 个/毫升和5.42×108 个/毫升.  相似文献   

6.
以燕麦麸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固体发酵法提取β-葡聚糖。对黑曲霉的菌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燕麦麸用量20g,黑曲霉种子液菌龄10h,接种量15mL,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10h。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6.28%,纯度为52.53%,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  相似文献   

7.
基于苏里格气田丰富的水平井静、动态资料,从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开展实钻水平井有效储层精细解剖及开发动态响应分析,提出块状集中发育、中薄层叠加及薄层孤立3种有效储层空间展布模式,建立水平井部署储层分类标准.基于水平井动态储量、泄流范围、初期合理产量、递减率等核心指标,建立水平井开发效果定量识别与划分标准.3类储层水平井动态储量分别为大于8×107 m3,6×107~8×107 m3,小于6×107 m3;初期产量分别为6×104,4×104,2×104 m3/d;初期递减率分别为32.9%,35.0%,40.0%.文中建立动、静态结合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可支撑苏里格气田未来水平井优化部署.  相似文献   

8.
对9株益生菌(4株芽孢杆菌、3株乳酸菌、1株酵母菌和1株光合细菌)混合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混合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可溶性淀粉15g/L,蛋白胨10g/L,酵母膏2.5g/L,乙酸钠5g/L,柠檬酸三铵2g/L,K2HPO40.15g/L,MgSO40.2g/L,MnSO40.05g/L,吐温80 1mL,蒸馏水1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25℃,初始pH 6.5~7.0,装液量为250mL瓶装50mL液体,转速180r/min。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可达4.4×109 cfu/mL,是优化前的2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发酵猕猴桃汁的品质,用不同的乳酸菌和不同的复配优化乳酸菌发酵猕猴桃汁工艺。本文通过测定乳酸菌发酵猕猴桃汁过程中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pH、可溶性固形物(TSS)质量分数、总酸(TA)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探究不同添加菌种和不同复配对猕猴桃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比例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能够使猕猴桃汁的TSS质量分数下降到5.00%,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pH、TA含量分别达到90.66 mg/100 mL、0.136 mg/L、26.79 mg/L、29.75%、3.31、3.04 mg/L。与其他组的发酵猕猴桃汁相比,添加复配比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发酵的猕猴桃汁品质更佳。研究结果为猕猴桃加工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依据,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珠江河网中下游腹地的“四横两纵”横向汊道体系为研究靶区,采用余水位曲率、潮波衰减率公式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1960—2016年洪枯季的水面线演变过程及其与余水位曲率变化的对应关系,探究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1993年前人类活动以联围筑闸为主,此时水面线在中下游“南沙-容奇”洪季呈下凹型,枯季呈微上凸型(洪季曲率为正,均值为1.50×10?10 m?1,枯季曲率为?6.64×10?12 m?1). 在中上游“板沙尾-南华”洪枯季均为下凹型(曲率均为正,洪季均值为1.92×10?10 m?1,枯季为5.37×10?12 m?1). 1993年后,中下游河道受人为采砂和航道疏浚的影响,导致水位降低. 围垦叠加海平面上升影响导致口门水位抬升,使得水面线在洪季的下凹程度增大(曲率为正,均值为3.98×10?10 m?1),枯季由微凸变凹(曲率为正,均值为1.85×10?10 m?1). 中上游由于强烈的河道采沙和疏浚,导致中游来流量增大,另叠加桥梁建设对径潮流的阻滞作用,因而水面线在洪季和枯季均转为上凸型(曲率均为负,洪、枯季均值分别为?6.87×10?10和?0.55×10?10 m?1).  相似文献   

11.
用实验室保存的6株益生菌,包括3株乳酸菌、2株芽孢杆菌、1株酵母菌进行混合发酵制备成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优化混合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确定了6株益生菌混合培养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对添加不同体积分数(1、5、10 mL/m~3)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养殖水体水质、水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菌混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 g/L,可溶性淀粉10 g/L,蛋白胨5 g/L,牛肉膏10 g/L,乙酸钠5 g/L,柠檬酸三铵2 g/L,K_2HPO_40.15 g/L,MgSO_4 0.2 g/L,MnSO_4 0.05 g/L,蒸馏水1 L。接种量9%(每株菌等比例混合),加液量为250 mL锥形瓶装液100 mL,温度25℃,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 r/min。得到的活菌数为3.54×10~9 cfu/mL,是优化前的2倍。养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体中硫化物的清除作用不显著,而对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达到40.1%和25.0%,最适投菌量为5 mL/m~3。水体菌群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后,水体中具有净化水体作用的菌群增多,表明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菌群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提取燕麦中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液料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由此知提取燕麦中的β-葡聚糖的较佳工艺是,液料比为25,pH值为11时80℃水浴提取4h.用凝胶色谱测定纯化后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得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D.  相似文献   

13.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反应精馏分解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新工艺以及后续苯酚、丙酮的精制工艺流程进行了稳态模拟。以年度总成本(CTAC)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反应精馏塔(RD)及精制工艺流程的操作压力、进料位置及塔板数等进行了经济优化。结果表明,工艺的最优操作参数:RD的总塔板数为34块,精馏段塔板数为27块,反应段塔板数为6块,进料位置为第28块,操作压力为3.0×104 Pa;丙酮精制塔(T101)、异丙苯拔顶塔(T102)、焦油塔(T103)和苯酚精制塔(T104)的总塔板数分别为25、61、23、22块,进料位置分别为第16、45、9、9块,操作压力分别为5.2×104、5.0×103、5.5×104、6.0×103 Pa,此时新工艺流程的CTAC最小值为2 239.03万元/a。同时,对传统CHP分解和后续苯酚、丙酮精制工艺进行了稳态模拟及经济优化。结果表明,其CTAC最小值为2 608.13万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涂布法(PC法)对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养殖海区的表层海水、10m层海水、成年虾夷扇贝鳃中的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10m层海水和虾夷扇贝鳃中,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数量最高值均出现于5~7月,异养菌数量最高值分别为7.9×105、5.9×105 cfu/mL和1.2×105 cfu/g,致病性弧菌数量最高值分别为1.6×102、1.7×102 cfu/mL和87cfu/g;最低值均出现于11月至次年1月,异养菌数量最低值分别为1.7×105、8.0×104 cfu/mL和2.7×104 cfu/g,致病性弧菌数量最低值分别为60、67cfu/mL和28cfu/g。虾夷扇贝的鳃中致病性弧菌数量于春季呈现最高值87cfu/g。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发新型的深红光或红外发光材料, 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锰掺杂Ca14Zn6Al10O35:Mn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反射光谱、荧光光谱、荧光衰减寿命系统研究了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样品中同时存在着Mn4+和Mn5+的荧光发射, 前者在深红波段, 后者在近红外波段。当12.5%的Al离子被Mn离子替代时, Mn5+离子的发射达到最强。Mn5+离子发射是窄带发射, 峰值在1157 nm处, 对应1E→3A2跃迁, 荧光寿命为87.46 ms。Mn5+离子的红外发射的温度敏感性在368 K时达到最大值0.0024 K-1。此外还观察到了由Mn4+向Mn5+的能量传递现象。能量传递拓展了Mn5+离子发射的激发波长范围, 使得商用蓝光芯片能激发Mn5+的近红外光发射。这种荧光粉能被650 nm的光激发, 而在1157 nm处发射, 对生物的实时检测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该荧光粉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应用潜力的红外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由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通道规模及卷积核尺寸多样,现有加速器面对这些多样性很难实现高效计算。为此,基于生物脑神经元机制提出了一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该加速器拥有类脑神经元电路的多种分簇方式及链路组织方式,可以应对不同通道规模。设计了3种卷积计算映射,可以应对不同卷积核大小;实现了局部存储区数据的高效复用,可大量减少数据搬移,提高了计算性能。分别以目标分类和目标检测网络进行测试,该加速器的计算性能分别达498.6×10 9次/秒和571.3×10 9次/秒;能效分别为582.0×10 9次/(秒·瓦)和651.7×10 9次/(秒·瓦)。  相似文献   

17.
用木瓜蛋白酶对林蛙脑进行酶解,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测定林蛙脑蛋白酶解液清除DPPH.、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能力.结果表明:林蛙脑蛋白酶水解液对DPPH.、.OH和H2O2均具有清除作用,尤其对H2O2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均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林蛙脑蛋白酶解液在浓度达到2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67.8%;在浓度达到4 mg/mL时,对H2O2的清除率达91.62%;浓度在4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66.89%.这说明林蛙脑蛋白酶解液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程序因未能有效控制大气CO2污染,常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偏年轻许多?在分析可能存在的大气CO2污染途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融入多种大气CO2污染控制技术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新采样程序在保持操作简便的前提下,使大气CO2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专门设计的样品瓶实现了采样程序与制样程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降低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2污染。以苯合成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14C比活度,新采样程序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在测年上限50×103年以内)不再产生可识别的偏差。在河北平原地下水14C测年采样中的初步应用显示,早期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存在较大的负偏差,例如对14C表观年龄约为47×103年的地下水,可偏年轻20×103年以上。因此,有必要对以往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可靠重新进行评估。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的推出使传统放射性测量法重新得到重视,因采用的样品量千倍于加速器质谱法,使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2污染更易控制,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选用耐氧驯化过的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体积分数2%)的情况下,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岐杆菌。在10天内,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8cfu/mL,随着时间的延长,至15天,双歧杆菌活菌数仍可达10^7-8cfu/mL。  相似文献   

20.
盘子涧金矿地处山东胶东地区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部,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Au品位高,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尚不深入。在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及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盘子涧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和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盘子涧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丰度为(3.49~8.50)×10-14 cm3 STP·g-1,4He丰度为(2.46~5.06)×10-8 cm3 STP·g-1,3He/4He值为0.8Ra~1.2Ra(Ra为大气3He/4He值,Ra=1.39×10-6),成矿流体表现出以富集地幔为主导的壳幔混合特征; 40Ar丰度为(1.02~2.65)×10-7 cm3 STP·g-1,40Ar/36Ar值为896.3~1 724.1,是大气饱和水40Ar/36Ar值的2~3倍,与中国东北部幔源岩样品40Ar/36Ar值相近,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地壳放射性成因40Ar,表明地壳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综上所述,推断山东胶东地区盘子涧金矿成矿流体为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的壳幔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