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耗能减震加固结构的性能水准与设防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国内外有关结构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础 ,根据耗能减震加固结构的特点 ,结合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 2 0 0 1)的要求和基于性能抗震加固设计理论 ,将耗能减震加固结构的性能分为四个水准 :健康、亚健康、病态、生命安全。针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建筑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设防目标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中震不坏 ,大震可修”、“大震不坏”。最后 ,将设防目标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外有关结构性态水准和性态目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参考国内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将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分为5个水准:健康、亚健康、病态、生命安全和毁坏,并针对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提出了3个层次的设防目标:一般设防目标、强化设防目标、重点设防目标。同时,对基础隔震结构用设计基准期定义其不同功能类别,计算了设计基准期不同的三类建筑不同地震动水准的相当超越概率;提出了不同使用功能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与隔震后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所对应的烈度分档建议值。最后,将基础隔震RC框架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准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建立了一个符合损伤指数定义的加权线性组合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并给出了损伤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结合三水准设防原则,提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地震损伤性能目标;给出了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实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损伤性能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常规方法和最小造价设计方法;然后,给出了单体结构地震破坏的宏观模糊概率分析方法;最后,提出了单体结构最优地震设防水准基于损伤性能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基础隔震技术的优势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相结合,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理论分析和工程案例分析,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估方法,论证了基础隔震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一实际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结构检测及可靠性评估,该目标砌体结构综合抗震能力不能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需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本文以结构层间位移角为具体性能指标,以隔震技术为具体加固方法,通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用结构加固前后的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地震输入能量分配等指标评价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加固措施能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达到具体的抗震设防目标。此分析方法为我国大量高龄服役、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而短期内又继续存在的旧有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结构的"安全经济",需要采用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和设防目标的研究现状、相关规定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五级抗震性能水平、四级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2):45-46
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框剪结构是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隔震技术在框剪结构中的应用值得研究,而基础隔震框剪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还不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通则及研究成果,同时依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理论,提出基础隔震框剪结构的设防标准,为基于性能基础隔震框剪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抗震设计理论采用二级或三级设计思想,即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设防目标,据此制定抗震规范和条例。结构工程师们更加关心的是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具有的不同抗震性能水平和多级性能目标。这就使得能够满足社会和业主对结构多层次的抗震性能要求的基于性能抗震思想孕育而生,这就要求各国学者根据本国国情对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水平进行研究与界定。  相似文献   

10.
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震控制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基础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体系动力响应的时域解答进行了较详细推导,并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最后以一栋5层剪切型结构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垫基础隔震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抗震设防目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我国、新西兰、美国、欧共体和日本规范中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性能要求,比较和分析了各国在此方面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对提高我国的抗震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及相应性能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与大坝抗震设防水准和相应的性能目标确定有关的“抗震性能设计问题、国外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以及对修订我国大坝抗震设防水准的建议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以下论点:①时下流行的“抗震性能设计”与现行的工程抗震设计实践,似并无实质性差异。②大坝采用按MDE的单级抗震设防水准,基本合理可行。③需加强对大坝溃坝准则定量化研究,逐步对特别重要的高坝,进行MCE的性能目标校核。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本文以某新区一采用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为例,应用ETABS三维有限元程序建立实体模型,通过振型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其抗震性能,并对其进行隔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内外在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减振消能和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新进展做了综合评述。文中指出,由于基础隔震和减振消能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今后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标准化、优化设计、细部构造、新产品的开发和完善(包括阻尼器和其它机构)等方面。新产品开发应该以低价、高效和高性能为目标。半主动控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也比较看好,尽管控制机构和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相比之下主动控制技术由于其初始投资和维护费用都很高,至少在一般多层建筑中应用是不大可行的。此外,文中还指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工业企业的参与对促进这些新技术和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有关建筑隔震教材和论著认为,基底隔震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可以大幅减小上部结构由地震产生的剪力和加速度,但会增大结构的位移响应,并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在地基简谐振动条件下,本文针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的线性力学模型,分别介绍和建立了结构地震响应理论计算公式,并对结构自振特性、绝对位移和加速度以及相对位移的隔震传递率特性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建筑隔震论著混淆了结构绝对位移与相对位移(层间变形)的概念;与抗震技术相比,隔震建筑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的同时实现上部结构绝对位移和加速度的大幅减小,而并非增大了结构的位移响应。本文对正确理解建筑基底隔震基本原理和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吴江  祁皑 《福建建筑》2007,(9):28-29,38
本文说明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和隔震系统的优点,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隔震体系,重点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最后提出隔震技术推广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带限位装置的摩擦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型基础隔震模型,即带限位装置的摩擦隔震体系 (S- LF);基于此隔震模型,利用 Poincare映射法研究地面谐运动下 S- LF结构的运动特征;并利用高精度的精细时程积分法,通过对地震作用下 S- LF动力响应的计算,绘制了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和基底最大滑移量反应谱,并研究了各种结构参数对隔震的影响;通过与恢复力摩擦隔震系统 (R- FBI)和纯摩擦力滑移隔震系统 (P- F)的比较表明, S- LF的隔震性能优于 P- F和 R- FBI;最后通过对计算实例的分析发现,地震作用下 S- LF结构的层间最大剪力和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分布较一般传统结构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几咱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几种隔震结构体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尤其对复合隔震结构形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复合隔震体系是一种优异的结构形式。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认识隔震结构的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隔震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框架结构的动力性能,然而缺少其经济性方面的详细分析,这是阻碍隔震框架结构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论文从直接建设费和震后损失与维修费用两方面对隔震建筑的经济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以某框架结构为基础,对每平米的上部结构造价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对隔震前后的造价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