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兴通讯推出多业务接入复用系统ZXB10MX。ZXB10MX 的四大特征是:传输、交换一体化;窄带、宽带一体化;IP、ATM一体化;骨干、接入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立项背景目前,关于综合接入,国内外均没有明确的定义,对于综合接入设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厂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和设备功能各不相同。综合接入目前所处的局面让设备商和电信分公司都感到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综合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发现或创新点①制定了宽窄带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②制定了宽窄带综合接入设备测试要求;③制定了中国电信宽窄带综合接入技术应用指导意见;④在实验验证方面,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不同厂家综合接入设备与软交换的大话务量呼叫互通测试;⑤综合接入设备作为AG向NGN演进时,必须支持H.248协议;⑥综合接入设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现有方案,并提出了基于信息标识的融合设计,改进垂直切换算法、接入选择算法,实施接入的认证机制,垂直切换技术将成为异构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较好的解决融合过程中部分问题,努力实现随时随地随人交换任何信息的新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4.
何小玉 《信息网络》2003,(11):23-26
接入网正在经历着从窄带拨号接入向宽带接入的深刻变革,宽带接入已成为拉动固网运营商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章就目前使用的主要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宽带建设存在宽带与窄带割裂发展的误区。有不少人认为宽带是全新的网络,它并不是在窄带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必须重新建网,因而各个网络运营商,接入商各自为政,自行发展,致使当前国内投入建设的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种类繁多,难以相互衔接。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ADSL、光纤接入、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等各种形式并存,不仅将来市场整合困难,更重要的是,用户的利益根本无法保证。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行的,宽带的发展自然不能脱离窄带网络的基础。目前中国的宽带商务应用应该是由窄带向宽带过渡,不是完全取代窄带,而是要在窄带的基础上发展。各个企业的种种努力,对宽带的美好憧憬,使人们逐渐感觉到,企业宽带应用的气息越来越逼近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快速分组、帧中继、帧交换、帧模式承载业务(ISDN定义)等新创造的术语随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电信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从窄带到宽带通信的发展,与其说是战略上的结果不如说是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因素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自然发展的规律,即技术演变。 综上所述,要在我国建立符合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通信网,近期内,合理的策略应当是“立足于窄带,放眼于宽带”。从战术上讲,利用现代化窄带技术解决庞大的用户接入网的要求;利用宽带技术解决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软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宽窄带综合接入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宽窄带综合接入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的通过两套系统分别提供宽、窄带业务而提出来的.指的是通过一套系统向用户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专线等多种宽窄带业务。宽窄带综合接入系统能支持宽窄带业务板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作为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接入网,从传输宽带业务的角度来看,带宽的不足是制约整个互连网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瓶颈”,现已成为网络运营商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用户接入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接入网的宽带化是接入网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关键。从现有的窄带接入技术向最终光缆接入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基于双绞线电话用户网的ADSL技术和基于原来有线电视网改造成HFC(HybridFiber Coaxial)网的 Cable Modem技术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宽带接入方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2 基于…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 ISDN   1SDN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Inter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又称“一线通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   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窄带( N— ISDN)和宽带( B— ISDN)之分。其提供的通信能力是这样的:窄带是 2B+ D,即 128KB/S,宽带是 30B+ D,即 2MB/S。这里介绍的属于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 ISDN),而且,一般不特别说明的时候, ISDN均指 N— ISDN。   ISDN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象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协议允许移动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移动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融合了ATM快速交换中的高效性和简单性。文章将MPLS技术引入移动IP中,充分利用了MPLS技术的优点,使得移动IP不再需要利用隧道来传递分组。相反,整个的转发过程都是在MPLS层上处理,MPLS交换远远快于传统的IP分组转发业务,大大减少了传输和分组处理时延并且扩展了移动IP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