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测井解释和评价难度较大.从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的特点和类型入手,分析储层的独特测井响应特征,并从油气运移和成藏、物理规律特性2方面对其进行解析,提出了层内流体细分测井精细评价模式.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包括层内油水倒置和层内油水间互2类储层,油水倒置储层非均质性弱,油水间互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的“物性圈闭”与“油水重力分异异常”认识相结合,可较好地解析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的独特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并构建了非均质稠油油藏储层流体细分的测井精细评价方法,即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重叠法、相渗曲线和可动流体综合法.实际应用证实,测井评价成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波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2):165-170
综合应用地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分析了安达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沉积、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油源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青山口组一段泥岩超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研究区总体呈下水、上油的油水分布特征,以断层—岩性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成熟烃源岩、青山口组一段超压、优势运移通道和储集条件控制。根据上述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含油性及其油气充注程度差异较大、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根据成藏动力学和成藏运动学理论,利用动、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油藏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内,并且围绕断裂带呈环带分布;牛庄洼陷大部分砂岩透镜体油藏具有"混源性"及"它源性"的油源条件;与超压系统周缘的幕式泄流泄压过程相对应,超压系统内烃类物质和地层水构成的混相流体也发生了幕式、自组织运移,并且砂岩透镜体的油气充注过程与地层流体的自组织活动存在着良好的耦合关系;当混相流体穿越砂岩透镜体时,透镜体砂岩与其围岩的接触面具有半渗透膜效应;在半渗透膜效应下,混相流体活动性明显控制着该类油藏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因此,处于超压系统的泄流泄压带以及内侧的砂岩透镜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气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断层,由于断层两侧岩层排替压力差别足够大,油气便停止运移而聚集成油藏;断层两侧油藏特征不同,油水关系,温压系统、流体性质等存在一定差异,这个差异表明了断层封闭性。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主体位于一个向南西方向倾伏的鼻状背斜构造上,具典型的油水倒置特点,属油水倒置型油藏。以岩心、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综合研究认为,夏9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构造简单,区内无断层分布,不存在上倾方向的构造遮挡,油藏的油水倒置特征主要由各砂组构造高部位的成岩遮挡所致,并与构造坡折、沉积微相差异和优质盖层等因素有关;取道于夏9井区八道湾组但尚未在此聚集的油气向更高部位运移的过程中,逢适当的圈闭可能聚集成藏,相邻区域八道湾组更高部位的有效圈闭是下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准噶尔盆地沙南油田的油源、油藏流体连通性、原油运移以及油气充注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南油田原油来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沙南油田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较差,其中沙丘3井区、沙丘5井区和沙112井区三个井区油藏流体的连通性最差,它们各自独立成藏,分属不同油水系统;应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油藏流体的连通性结果与示踪剂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油气运移研究定性的内容较多,定量的内容较少,且一直没有建立起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油气运移,实际上就是油气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油气运移的时间都很短,与漫长的地质时期相比可谓一瞬,因此,油气运移时间不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气水或油水分异调整和平衡的时间亦都很短,气水倒置或油水倒置难以维持。运移之中的油气十分分散,且丰度极低,不具有开采价值,目前开采的油气藏都是运移完成之后的油气聚集。应用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可定量研究地层的油气运移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油气沿断裂向下幕式运移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成藏特征,认为扶扬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用"断裂超压倒灌机理模式"来解释,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的成熟油气能够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的主要原因是超压的间歇释放,即泄压区断裂不断活动而形成的泄压区流体流失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憋压区流体长距离沿断裂向下倒灌至泄压区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机制;"超压间歇释放断裂幕式倒灌成藏机理模式"不仅解释了断裂在上覆超压下运载油气向下运移的机理,而且为油气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在超压发育区下伏地层及其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滨北地区青一段烃源岩所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对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滨北地区扶杨油层同时具备2个条件:①青一段烃源岩目前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一段烃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古近纪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三肇地区14口井资料中青一段古超压同其各自油水界面深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同超压之间的拟合公式,在滨北地区青一段古近纪末期泥岩超压恢复的基础上,得到滨北地区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最大距离为530m,而且在可以运移范围之内大部分地区通过扶余油层进入杨大城子油层。扶杨油层油井均分布于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能够向下“倒灌“运移分布范围内及附近,这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范围及层位控制着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藏形成、分布范围和层位。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范围应是滨北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0.
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对油气成藏的各个要素及过程有着显著影响.超压抑制和延迟了油气的生成,保存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强了对烃类的封盖作用,扩大了液态窗的范围;不仅提供流体运移的现实动力,而且开辟了流体运移的自拓通道.随着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超压研究涉及到含油气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与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气运移研究相对不足是目前制约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层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与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早期以流体异常压力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以浮力为主;流体异常压力推动着含烃流体向外运移,浮力因输导层产状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压临时仓储"的存在增加了远距离地层圈闭的成藏几率;盆缘流体异常压力值和地层水矿化度值突进方向与盆缘鼻状构造、坡折带展布方向一致,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汇聚方向;流体异常压力的形成与发育特点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式以幕式为主,也使济阳坳陷横向上发育多种地层油藏类型、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0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相似文献   

13.
利用前苏联克雷诺夫的油气垂直管流中的上升理论公式计算了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下不同含水阶段自喷流压下限.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防止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造成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防止油层中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力保持越高,油相流动能力越强,采油指数值越大,采油井生产能力越强.结合渗流阻力分析所得结论、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生产压差等对脱气半径的影响,以及,确定了保证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不同含水阶段保持采油井自喷产液量达到10 m^3/d所需的地层压力,为温五区油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油藏性质相近的油藏的开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体由于埋藏较深,储集物性普遍较差,通常不能成为油气储集层。但由于异常高压的存在,可使储集物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油气运聚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化验与测井、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镇北带压力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而阐述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砂砾岩体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剩余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平衡深度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的流体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各井下均有剩余压力,其中长7幅度最大,其次为长6和长4+5及长8,剩余压力的分布与已知含油情况分布关系密切,大多数油田在平面上均分布在相应油组剩余压力低值带,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异常压力段中的相对低值带,其次为正常压力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力生油层长7油组油气运移及聚集条件,指出安塞和盐池两地区是长2油层聚集区,陇东、白宝、靖边一线以东是长6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而陇东、白宝、靖边一带是长8油层运移富集指向区。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具有复杂多变的有机地球化学特点,本文对其人机质、有机酸三维荧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分类。初步建立了油田水与油气性质及油气藏的联系,讨论了该盆地油田水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提出“含油气流体系统”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东营凹陷异常压力的分带性与泥岩的突破压力(或保存能力)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增加,泥岩突破压力及地层流体压力系数均增大,泥岩封隔层对流体压力的保存也是形成异常压力的重要条件。基于增压机制的阶段性差异,对东营凹陷平面上及典型剖面中重要地质历史时期源动力(烃源岩流体压力)场进行了分析,主力烃源岩的源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发育不均衡,从整体上影响了储集层油气来源及油藏的形成,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现今油藏总体沿地质历史时期源动力场降低的方向分布,表现出油藏的分布与源动力的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油气运移和成藏也影响了地层压力场的分布,高压油气运移到储集层后,其泥岩封隔层不同程度地保存了流体压力。由于增压-卸压的平衡关系,源动力传递过程中在不同压力系统中构成了不同的动力条件,造成了各压力系统中油气成藏类型和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源动力的演化史,指出沙河街组深层是寻找高压轻质油藏及天然气藏的重要目标。图8参30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古近系超高压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压力场分布特征,并用地化分析数据和地层压力及油气显示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地层超压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济阳坳陷地层超压可分为"自源超压"和"它源超压"2种类型。烃源岩残留烃演化与地层自源超压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几乎所有的超压储集层均具有一定的油气显示;深洼陷带油气藏剩余压力与油气充注程度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地层超压主要是来自于烃源岩的高压含烃流体注入储集层后形成异常高压。根据渗流理论分析、运移模拟实验和地层原油黏度变化特点,分析了液态烃生成的间接增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的砂砾岩体由于埋藏较深,储集物性普遍较差,通常不能成为油气储集层。但由于异常高压的存在,可使储集物性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对油气运聚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分析化验与测井、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镇北带压力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而阐述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砂砾岩体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