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BCM催化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BCM催化剂活性高,活性衰减速率慢,氢调敏感性好,定向能力高,制备的聚丙烯粉料细粉含量低;使用该催化剂在200 kt/a的Innovene气相聚丙烯装置上通过氢调法成功制备了高橡胶含量抗冲共聚聚丙烯K9017H,生产负荷达23.0~23.5 t/h;装置运行平稳,K9017H粉料的细粉和超细粉质量分数均低于0.1%;K9017H粒料的弯曲模量达987 MPa,冲击强度达60.8 kJ/m~2,具有优异的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姜涛  陈伟  赵峰  刘月祥  覃雪 《化工学报》2005,56(12):2342-2345
聚丙烯(PP)质轻、价廉,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应用范围广泛.PP的很多应用领域要求它应具有较好的韧性.均聚PP在低温时变脆,抗冲PP是通过在均聚PP中加入橡胶制备的.对PP以提高其抗冲击强度为目的的改性大多用共混的方法,将PP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聚合物以机械共混的方法进行混合,得到一种宏观上均匀的聚合物共混物,其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翁志凡  冯喆 《化工设计通讯》2022,(11):97-99+105
根据乙丙嵌段抗冲共聚聚丙烯粉料的生产、结构特点,利用分析手段,找到乙烯含量分析偏差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加以修正,能快速取得准确数据,服务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高流动抗冲聚丙烯的优点和生产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高流动抗冲聚丙烯的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HR催化剂和进口催化剂在25 kg/h的环管中试装置上,制备了高光泽抗冲共聚聚丙烯与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研究了产品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HR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更好,制备相同熔体流动速率高光泽抗冲共聚聚丙烯和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时加入的氢气量更少,提升了生产负荷,均聚聚丙烯等规指数更高,最终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步法在Spheripol聚丙烯中试装置进行高流动高刚抗冲共聚聚丙烯中试开发,获得三种刚韧平衡的中试产品。对产品进行力学性能、乙烯含量、橡胶相含量、DSC测试,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结晶及脆断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提高产品中乙烯含量、降低气相反应器中气相比和氢气/乙烯比、提高橡胶相的分子量、细化橡胶相尺寸、改善橡胶相的分散性,均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冲击强度。降低橡胶相含量、细化球晶尺寸、提高产品结晶度,尤其是均聚部分的结晶度有利于提高产品刚性。降低中试气相比,将产品的乙烯含量控制在4.5%左右,橡胶相含量为9.5%左右,橡胶相尺寸为0.5μm左右,可获得刚韧平衡的高流动高刚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  相似文献   

7.
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变改性工艺生产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通过研究母料添加量、乙烯含量、加工温度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实现对流变改性工艺的有效控制,获得流动性和抗冲击性能优异的高流动性抗冲共聚聚丙烯。  相似文献   

8.
采用Horizone工艺生产了高刚抗冲共聚聚丙烯K7010。通过对比分析催化剂体系、熔体流动速率(MFR)控制方法、乙烯和橡胶含量的控制方法,确定了生产工艺条件。将均聚部分的MFR控制在15~20 g/10 min,总MFR控制在10 g/10 min,总乙烯质量分数为4.5%,橡胶相质量分数为12.5%,橡胶相中乙烯质量分数为38%,K7010获得了优异的刚韧平衡性,与进口产品相比,弯曲模量和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均大幅提高,弯曲模量提高了13%,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7%,其他指标也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Hypol工艺聚丙烯中试聚合装置上,采用经过预处理的超细粉体替代含微量氧气的氮气(LPN),进行高乙烯含量抗冲聚丙烯的制备试验。确定了适宜的超细粉体类型,建立了超细粉体羟基含量测试方法。结合相应的预处理方式,进行超细粉体羟基含量测试和表征。试生产了2个批次的低熔体流动速率指数(MFR)共聚聚丙烯,与现有牌号J340和C180产品相比,综合性能优于现有工业装置的产品。同时开发了更高乙烯含量的聚丙烯产品,试验发现,使用TK系列催化剂生产的共聚产品乙烯质量分数最高达到23%,流动性和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简化生产工艺,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通常都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在聚丙烯生产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Ziegler-Natta催化剂,如今发展到第五代,之后又出现了茂金属催化剂与后金属催化剂,如今催化剂业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不同氢气浓度下实施丙烯聚合小试实验,对3个国产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聚合物粒径分布等)进行评价,并与进口催化剂NH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四种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等规度均在97.4%以上,堆积密度均≥0.41g/cm3,粒径均集中分布在10~40目的范围内。1#催化剂活性较高,但易产生细粉;2#催化剂活性最低,但氢调敏感性较高;3#催化剂活性最高(氢气浓度<5NL时),但氢调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杨万邦  唐建兵 《广东化工》2013,(23):50-50,47
采用反应器串联操作的方式,在气相反应器中聚合生成高抗冲的共聚聚丙烯2500H.结合Novolen聚丙烯工艺特点,通过试生产确定出生产工艺条件和反应物的性能:高抗冲共聚聚丙烯的MFR为1.5-2.5 g·(10min)-1,乙烯含量为9%~13%,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为18%~23%,产品低温抗冲击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对SPi79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相关性能参数进行了表征研究,评价了4个样品的乙烯含量、平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热性能.实验证明,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乙丙橡胶相增加,重均分子质量增大,样品的冲击强度升高,但弯曲模量下降,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法对MgCl2载体进行改性,负载TiCl4活性组分,制备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并用于乙烯聚合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结果表明:乙烯聚合时,同时使用内外给电子体时的聚合活性最高.选用该高效负载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温度为100 ℃,压力为1.9 MPa,所制聚乙烯的黏均分子量为(1...  相似文献   

15.
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体系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 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体系中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按照给电子体化合物在催化体系中的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指出了Z-N聚丙烯催化剂体系给电子体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经口模拉伸工艺制备出高强度的抗冲共聚聚丙烯(IPC)材料,研究了不同拉伸比(λ)对高取向IPC拉伸性能、收缩特性及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IPC的拉伸强度和收缩率均随着拉伸比的提高而明显增加。通过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其结晶形态、亚微观形貌、熔融和结晶行为进行分析可知,经口模拉伸,IPC原有的球晶结构被破坏,随着拉伸比的提高,原纤轮廓逐渐清晰,纤维结构愈加完善,且熔融峰向高温移动,结晶度提高。结晶形态由球晶转变为纤维状晶是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反应器内合金化技术生产高抗冲聚丙烯(hiPP)过程中,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加入低纯氮(LPN)的方式阻止聚丙烯颗粒表面生成乙丙橡胶的防粘策略,限制了乙烯含量的提高,使得其抗冲性能受到一定的制约。提出了一种在共聚气相釜中原位添加极少量(<0.1%)超细粉体的方法,通过局载化于聚丙烯颗粒表面,从而起到替代低纯氮的作用,并能通过物理阻隔的方式进一步防止颗粒间发黏聚并,成功将其运用于Hypol 工艺,制得高乙烯含量(>20%)且流动性良好的hiPP。同时,将产物与传统低纯氮体系的进行比较,其常温抗冲性能由36.44 kJ·m-2升至60.56 kJ·m-2,低温抗冲性能由14.78 kJ·m-2 升至35.12 kJ·m-2,体现出其优异的常温和低温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8.
乙烯含量对无规共聚聚丙烯薄膜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无规共聚聚丙烯薄膜级树脂聚合生产中乙烯含量控制对树脂物理性能及结晶度的影响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3种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乙烯含量、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PP1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乙烯含量较低,其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1 627 MPa,29.0 MPa,6.2 kJ/m2,表现出更为优良的刚韧平衡性;PP3由于乙烯含量较高,所以刚性明显不足;PP1的半结晶时间最短,为0.83 s,可有效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PP3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分子链的缠结程度更大,因此,结晶能力最弱;3种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的加工流变性能基本一致,可在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加工成型。  相似文献   

20.
在中试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聚合理论分别从催化剂的选择、预聚合工艺、共聚釜气相乙烯浓度、乙烯加入量、均聚合量、共聚合量、各釜熔体流动速度、粉末输送性能等方面阐述了聚丙烯抗冲共聚物(ICP)的制备技术。结果认为柔聚合条件加科次序十分重要,要选用活 生寿命长、空隙率高的催化剂、并严格控制气相乙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