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条《火柴工业》编委会是为出版《火柴工业》而成立的组织机构。第二条《火柴工业》是由全国火柴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刊物。编辑部设在全  相似文献   

2.
1990年(八)8月,火柴专业教材《火柴工艺》一书出版(内部发行)。该书是在1985年出版的《火柴工艺》一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工业技术修改增补而成,内容比原书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3.
1981年(一) 《火柴科技》1981年第3期以“各国火柴标准专辑”出版。(二) 7月,由上海轻工业设计院设计,陕西咸阳地区汽车配件厂制造的“连续式火柴梗蒸汽烘干机”通过鉴定,开始批量生产。这是旧式滚筒火力烘梗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4.
专家介绍     
《火柴工业》2005,(4):29-29
蔺理生:高级工程师。1944年人上海正明火柴厂当学徒,1995年从开封火柴厂总工程师岗位退休,从事火柴生产、火柴工艺技术、火柴质量管理工作长达52年。蔺理生曾兼任中国火柴工业协会情报刊物组副组长、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火柴科技》《火柴工业》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和顾问;还担任河南省火柴科技情报站站长、省火柴质量监督测试中心站站长、市企业家协会理事等职。该同志主持研制且长期投产的“无铬火柴”和参与研制的“绿色环保火柴”均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相似文献   

5.
《火柴工业》是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刊物自1978年以《火柴科技》的名义创刊以来,在原轻工业部信息统计司、日化局、火柴协会的关心指导以及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和天津市火柴厂领导的直接支持下,经过历届编委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7日,重庆陈志均编著出版了《重庆永川火柴厂及商标》系列小册子,收到后我即初读一遍,先睹为快。近日再读,记读书笔记于下: 1、此前志均于2002年2月22日编著出版《重庆火柴工业》,2003年3月27日编著出版《重庆江北火柴厂及其商标》,从而形成重庆火柴业姊妹篇。  相似文献   

7.
冯瑜  李越 《火柴工业》1998,(2):15-15
在《火柴工业》1997年第3、4期合刊中,平遥火柴厂张林生、段英姿二位同志对“制订火柴化工原料行业标准”的问题发表了有关文章,看了以后,我们想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读《火柴工业》1996年第3期,获悉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的消息,甚喜!重组“火花组”更令人兴奋不已。纵观大会会议纪要和今后的工作计  相似文献   

9.
致读者     
自1997年8月份开始,“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更名为“全国火柴工业信息中心”。因工作需要对原“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人员进行了调整。全国火柴工业信息中心主任由天津市火柴厂厂长张增深同志担任,天津市火柴厂副厂长刘继泽同志任第一副  相似文献   

10.
《火柴工业》今年第二期发表了赵元东先生《火花,是正在消失的收藏品吗?》一文。我觉得通篇文字简短,说理清楚,观点明确,合乎道理。百余年前,火柴工业兴起之初直至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其生产虽是手工作坊式的,但它为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期间出现的大批火花,简单、朴实,  相似文献   

11.
秧子 《火柴工业》2003,(2):20-24
近读《火柴工业》连载蔡工《北京地区的火柴工业》一文,很有收获,它是近年来有关研究该地区火柴工业及商标历史沿革颇具成果的一篇论文。著者从北京市档案馆的“北平市财政局税务类”卷宗中,查阅到“1946年丹华火柴公司档案”(J9全宗4目录54卷),  相似文献   

12.
《火柴工业》编辑部负责同志: 我是贵刊创建以来的读者。见了今年《火柴工业》第一期并阅读后,特别是对本期的封面彩页、封底火花设计深感面貌一新慷慨万分,真是使人感到格外高兴。创刊以来,本期封面、封底设计就其体现的行业特点、艺术形像、设计格调来讲都达到了个高  相似文献   

13.
秧子 《火柴工业》1998,(3):25-26,35
(德化)火柴公司(1906年) 据《江西农工商矿纪略》(德化县·工务)载:光绪三十二年八月,据该县(德化县·今九江县)县令濮贤懋表称,今有本县黄寿国等人,在该县新霸一地开设火柴公司,拟制火柴出售。等,史料记录有所出入,各述不一。《江西省政府建设厅工厂登记清单》记载。该厂址在江西南城南门外庙岭街,负责人李志澄;据《抗战时期经济部已发给江西省公(民)营工厂登记证一览表》:厂址设于临川,负责人李仲青;据《中国全国工业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录》(1947年4月):厂址为南城森林路,负责人李仲青。江西民生火柴第二厂(1939年) 据杨绰庵《江西的战时经济统计》、《贸易月刊》(1940年卷一期),江西民生火柴第二厂开办于1939年,厂址设在赣县,职员工分别为30和47人,资本额20万元(其中拨款10万元,借款8万元),全年生产“新赣牌”火柴2000万盒,总产值188万元,全年营业收入188万元,支出144万元,盈余44万元,该厂属官商合办性质,下设第一和第二制造厂,裱盒训练场,染纸部裁纸部等处。据《抗战时期经济部已发给江西省公(民)营工厂登记证一览表》记录,该厂经理余行鲁,协理王华浩。江西民生火柴第三厂(1940年) 据杨绰庵《江西的战时经济统计》、《贸易月刊》(1940年卷一期),江西民生火柴第三厂创办于1940年12月,厂址设于吉安文山祠,职员工分别为29和236人,资本额40万元,年产“夜光牌”火柴3640万盒,年产值248万元,全年营业收入248万元,支出200万元,盈余48万元,开始时是官办,随后即改为商办。据《中国全国工业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录》(1947年4月),该厂经理张郁,协理叶在麓、王积荣。自赣省成立民生火柴第一、第二和第三厂以后,除大量制造火柴,日产约200篓外,以供省内外之销,又积极生产制造火柴之需的17种原料,摆脱了本省制造火柴上的原料严重空缺,为本省节约了每年用于购买原料的900万元漏卮,同时直接或间接解决了3万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南光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45年) 据《经济部1946~1947年核准登记工厂清册(江西部分)》,南光火柴厂开办于1945年10月,厂址设江西光泽县,经理徐劭文,注册资本1000万元(国币),年产量有6000篓,年产值6000万元(国币),职员工分别为20和120人,企业性质民营。又据《中国全国工业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录》(1947年7月)载,南光厂厂址于南昌市天灯下220号,主持人徐劭文。南光火柴厂使用的牌号计有“火光牌”和“玫瑰牌”。光大火柴厂(1946年) 据1947年7月《中国全国工业协会江西分会会员录》,光大火柴厂创办余行鲁、江炳炎,开办时间为1946年,厂址在赣县文清路孝义巷8号。该厂使用“牛牌”商标生产火柴经销。据徐劭文《一年来之江西工业》(《工商知识》1948年四卷五期)介绍,1948年光大火柴厂年产火柴约2万篓。豫光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47年) 据《经济部1946~1947年核准登记工厂清册(江西部分)》,豫光火柴厂创办于1947年5月2日,厂址设南昌殴家林,经理余行鲁,协理段星如,资本2亿元(国币),年产2400箱,年产值约29.9亿元(国币),职员工分别为35和420人,厂房达8间。主要生产的火柴品牌有“重光牌”和“宝石牌”(据《南昌市统计提要》)。江西民生火柴第四厂(××××年) 据《抗战时期经济部已发给江西省公(民)营工厂登记证一览表》,民生火柴第四厂厂址设在光泽,企业创办人林挽澜。又据1942年6月15日江西省民生火柴第四厂呈省建设厅厅长文:“民生火柴四厂家之设,已为全省消费者减轻负担不少……”之称,说明该厂确为存在过,但详细不尽查悉,有待补证。江西省火柴联营有限公司(1948年) 抗战时期,赣省火柴工业甚为发达,遍销西南。胜利以后,因物价飞涨,火柴成本激增,火柴销路迟滞,火柴业遂日形萎缩。鉴于此,为图同业生存,以求产销适调,1948年9月1日,赣省五家火柴厂特联合组设江西省火柴联营有限公司,经营年限三年,公司制造事项集中设址在南光火柴厂进行,每月产量以4000篓为标准。光大厂、豫光厂、民生一厂及民生三厂专门制造梗片,统一由联营公司订价收购。为提高火柴市价,保持成本,公司规定“火光牌”“锚锚牌”两个联合牌号作为联营公司固定生产的火柴商标。联营公司成立后,集合股本,定资10亿元(国币),各厂投资计南光厂4亿元、光大厂3亿元、豫光厂1.5亿元、民生三厂0.5亿元、民生一厂1亿元。联营公司一切业务管理,由联营公司董事会负责处理,董事长为对外代理人。说明: 本统计资料主要因循《刘鸿生企业史料(上中下三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西近代工矿史资料选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民族火柴工业》(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编,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由高英明同志执笔的《湖南省火柴工业(协作)三十年暨未来生存发展研究》一书的后半部分。该书将在省内出版发行。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为其写了“序”。该书约8万字,简要回顾了湖南省火柴行业30年来的协作经历,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国外的情况,结合我国的实情特色,对今后我国火柴业的前景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探索和建议。这是高英明同志的一部力作,资料翔实,论据有理,观点也比较新颖。我们相信,该文对全国从事火柴业的同仁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启发作用。因此,本刊从这期起特辟专栏将该文分期连载,以飨读者。考虑到本刊幅篇有限,而且该文的“上篇”——《过去三十年之简要回顾》(该书前三章)主要是记述湖南省火柴工业过去三十年的情况,与整个行业联系较少,故转载时略去。只选刊其“前言”、“下篇”——《未来火柴工业生存发展研究》(该书第四~六章)及“附录”。读者如需阅读全文,待该书出版后,可与高英明同志联系购买。  相似文献   

15.
5.日本森山知治著《火柴磷面自动印刷装置》独译。刊于《河南火柴》1983年2期总3期42~43页。  相似文献   

16.
《火柴工业》1998年第2期刊载赵汝永先生文《企业形象与“公关火花”》中,赵先生认为“宾馆饭店火花”称为“公关火花”“更为贴切,也更具科学性”。但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17.
全国火柴工业信息中心(即原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于1997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天津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火柴工业信息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全国火柴工业科技情报站于1997年1月更名为“全国火柴工业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读《火柴工业》96年第4期,由青岛赵汝永写的《关于我国最早套花的探索》一文,举例:金陵火柴厂于50年代初出的3枚抗美援朝火花,及一系列以某民刊上所刊内容为依  相似文献   

20.
据近代工业史料记载,现代火柴1827年发明于欧洲,1865年前后中国有进口火柴的海关记录。第一家民族火柴工厂创建于上海,厂名上海自来火局,是上海火花收藏者黄振炳查阅工商史料和《申报》报道所证实,将中国火柴工业的创业史从原来的1879年,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