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液相萃取菜籽粕蛋白的萃取沉淀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双液相萃取菜粕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pH下菜粕中蛋白质、植酸和总磷的溶解曲线以及室温下蛋白质的沉淀曲线。试验表明,在40℃,pH=12时,双液相萃取粕蛋白质萃取率为7.15%,植酸萃取率为33.6%。双液相萃取粕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4~6,pH=5时蛋白质沉淀率为72.1%。  相似文献   

2.
菜籽蛋白萃取过程的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11.5和12.0及20~50℃情况下双液相萃取了菜籽的菜籽粕蛋白质及植酸,测定了其萃取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萃取过程的热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菜籽双液相萃取液选脱皮制取菜籽浓缩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油七号菜籽经双液相萃取技术处理后,得到脱除90%以上硫甙的饼粕。为进一步提高去毒饼粕的营养价值,采用筛分加液选工艺脱除饼粕中的籽皮,可获得高质量的浓缩蛋白产品。该项工艺与预脱皮法及风选法制取菜籽浓缩蛋白工艺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菜籽无氨甲醇/己烷双液相萃取技术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无氨双液相萃取技术,以少量助剂(0.02%-0.32%)代替氨,使菜籽双液相萃取技术,在得到高质量毛油与无毒饼粕的同时,避免由氨引起的一切麻烦,产品质量更是现有预榨浸出法无法比拟的,饼粕不仅无毒,达到饲料级,蛋白质含量也高3-5个百分点,且色浅、味淡、流动性好(粉状),毛油中磷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较低,色泽也浅得多,对下一步精制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从双液相棉粕中萃取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双液相棉粕萃取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转速200r/min,pOH2.3,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问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萃取率达到74%左右。萃取过程中,pOH、棉粕粒径对蛋白质的萃取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菜籽蛋白的各种提取方法,设计了以高温压榨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多酶解法与碱提酸沉法相结合的新工艺提取菜籽粕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酶解过程,并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了多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0,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0,多酶以α-淀粉酶+纤维素酶为宜,且加入量为α-淀粉酶90 U/g粕、纤维素酶45 U/g粕;在此最优条件下的验证实验所得蛋白质提取率为98.96%,菜籽蛋白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为99.04%,产品为无特殊气味浅黄色的细晶粒和粉末固体。  相似文献   

7.
液选法制取菜籽浓缩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CaCl2水溶液,二氯乙烷作为液选剂处理菜粕的干物质损失,蛋白质损失以及菜粕皮仁分离效果等数据,结合筛分,用二氯乙烷处理可获得蛋白质含量为60%的菜籽浓缩蛋白,收率占菜籽重量的20%。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萃取棉籽蛋白提供理论依据,推导出了从双液相棉粕中萃取蛋白质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概括了温度、棉粕粒径、萃取时间、碱液浓度等对萃取蛋白质动力学的影响,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α为7、3kJ/mol,属于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9.
双液相萃取脱毒技术对中国菜籽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以中国宁油七号菜籽为对象,考察了双液相(极性相:甲醇/氨/水,非极性桐,石油醚)技术萃取菜籽的脱毒效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及粕残油为判别标准,双液相萃取技术处理中国双高菜籽品种较合适的操作条件为极性相含氨10%(W/W),甲醇含水5%(V/V),溶剂比(ml/g)6.7,粒度中值0.21mm(磨120s),静止时间20-30min,混合时间2min,加石油醚后混合时间15min,按此条件,粕中硫甙含量可降到3mg/g以下,符合饲料级要求。粒度和溶剂比对硫甙脱除是最显著因子,特别是粒度影响更大。我们还发现温度对硫甙脱除及脱油脂影响也很大,较合适的萃取温度是30-35℃,而粒度和温度都是加拿大原始文献未予重视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菜籽饼粕脱毒植酸提取和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郁建平 《中国油料》1997,19(2):64-68
用在盐酸浸提菜籽饼粕进行脱毒、植酸提取及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制备。脱毒粕可干燥作饲料或经匀浆、离心分离和过筛的方法制取浓缩蛋白,制浓缩蛋白后的残渣再匀浆用稀碱萃取,调等电点沉淀出分离蛋白。总蛋白质提取率≥91%,制取的浓缩蛋白含蛋白质61%,硫甙低于0.4%,植酸低于1%;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硫甙低于0.03%,植酸低于0.5%。  相似文献   

11.
用机械挤压方式对双液相溶剂萃取菜籽粕和棉籽粕进行预脱溶,测定了经挤压后的滤饼湿含量与挤压压强之间的定量关系;测定了这些不同湿含量滤饼经分散后在空气中的自然晾干速率:测定了双液相菜籽粕和棉籽粕在常压厢式干燥器中的干燥曲线,确定了它们在一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和临界湿含量。以上实验为双液相溶剂萃取工艺的工业放大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菜籽粕为原材料,以菜籽粕中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的单菌和混菌发酵实验制备多肽,确定最终发酵组合,并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3菌混合发酵组合多肽含量最高,且当发酵时间为2.902 d、发酵温度为40.33℃、料液比为1∶1.189、接种量为15.26%时,菜籽粕中多肽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平均为7.405%。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菜籽粕蛋白及其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浊度法测定并绘制了30℃下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 Cl)+K2 HPO4+ H2O体系的三元相图,求得的离子液体在该双水相体系中的溶解度曲线方程分别为:w([Bmim]Cl,上相)=0.026 88 +0.914 32×exp(-w(K2HPO4,上相)/0.113 39),r上相=0.999 59w([Bmim]Cl,下相)=-0.044 11 +28.974 45 ×exp(-w(K2HPO4,下相)/0.028 26)+0.289 58×exp(-w(K2HPO4,下相)/0.678 55),r下相=0.991 24.建立了由[Bmim] Cl和K2H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提取菜籽粕蛋白质的新方法,考察了在该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不同离子液体及其浓度、盐浓度以及蛋白质浓度、pH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了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菜籽粕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2HPO4质量浓度为150 mg/mL、[Bmim] Cl质量浓度为350 mg/mL、菜籽蛋白质量浓度为70.0 mg/L、pH值为6.8.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最佳条件下菜籽蛋白质的提取率达到99.1%,这显示了该分离体系对提取菜籽蛋白质的独特性,为进一步的放大试验或工业化规模生产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了简单有效的植酸测定方法,通过对油菜籽饼粕中植酸的提取量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筛选,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植酸最佳提取工艺:在提取温度为44,11~55.23℃时,只需在pH为9.70~10.96,料液比为21,87~25.74g/mL的条件下,油菜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即可达到62.367mg/g(本实验中心点预测值)以上的提取量。对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知:在pH、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分别为10.96、56.07℃和23.96g/mL时,油莱籽饼粕植酸提取量可达到最大预测值为62.716mg/g。  相似文献   

15.
以榨油后的红花籽粕粉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对其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立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因素影响顺序依次为pH值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蛋白质提取优化工艺参数为pH值10.5、料液比1∶19.8、时间90min和提取温度25℃,红花籽粕蛋白质提取率可达29.7%。蛋白质提取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0.9445),拟合性好,为生产红花籽粕蛋白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丽  王联结  郑有为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5):97-101,106
选用提油后的玉米胚芽粕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预处理后的胚芽粕进行水解,通过测定离心液中的糖量,残渣中纤维素水解率及浓缩后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考察胚芽粕预处理过程及酶解过程中几个主要因素对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4个因素对蛋白质提取效果影响的次序依次为: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料液比>样品粒度。酶解过程中3个因素对蛋白质提取效果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时间>pH。结合正交试验的结果,同时考虑经济节约的原则,得到最佳组合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料液比1:12,粒度100目,加酶量2%,酶解时间48 h,pH值4.5。最佳条件下测定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可达42.5%。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及pH值对菜籽蛋白溶解性及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不同pH值下,金属离子对菜籽蛋白的溶解性和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相同离子,菜籽蛋白的溶解生和持水性在等电点之前,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在等电点之后,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在等电点处,其溶解性和持水性最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自油菜粕中提取的芥子油甙粗提液的吸附和脱附效果,对芥子油甙的精制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D201GF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芥子油甙的吸附效果最强,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5.57μmol/g,pH无需调整,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15 min;洗脱剂选用1 mol/L的NaCl溶液,洗脱30 min,洗脱率达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