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双合金法制备Nd-Dy-Sn-Fe-Nb-B永磁体,并对其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d-Dy-Sn-Fe-Nb-B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i随Dy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y2O3含量为2%时,磁体的Hci和(BH)max较高,添加2%Dy2O3和0.3%Sn时,磁体的Br和(BH)max降低,而Hci可由656.0kA/m升高到1024.0kA/m。同时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加强,磁通不可逆损失降低;当测量温度从20℃增加到160℃时,hirr为-2.3%,温度系数α为0.014%/℃。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40Co40Zr10B9Cu1、Fe40Co40Zr10B9Ge1和Fe40Co40Zr10B9Ag1非晶合金薄带,并对3种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40Co40Zr10B9Cu1、Fe40Co40Zr10B9Ge1和Fe40Co40Zr10B9Ag13种合金的激活能分别为262.4、267.6和252.3 k J/mol,说明Cu元素、Ge元素和Ag元素的添加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Ge元素的添加最有利于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3种合金的晶化过程相似:非晶→非晶+α-Fe(Co)→α-Fe(Co)+Zr Co3B2+Fe(Co)3Zr.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合金微结构以提高磁性能,用熔体块淬和晶化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纳米复相Nd2Fe14B/α-Fe永磁体,研究快速热处理、磁场热处理及动态晶化热处理等非传统热处理对Nd10.5Fe76.4 Co5Zr2B6.1永磁体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XRD、DTA、AFM、TEM等方法对合金的组织结构、晶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热处理相比,非传统热处理不仅可促进快淬NdFeB粉末的品化,降低晶化温度,缩短晶化时间,而且能细化晶粒,增强晶粒间磁交换耦合作用,提高磁性能。Nd10.5Fe76.4Co5Zr2B6.1合金快淬粉末在685℃经6min动态晶化热处理后制得的粘结磁体获得最佳磁性能,剩磁Br为0.684T,内禀矫顽力Hej为685kA/m,磁感矫顽力Heb为439kA/m,最大磁能积(BH)m为79kJ/m^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Sm10Fe84Ti6和Sm10Fe84Ti5Cu1两种合金采用甩带快淬、晶化、氮化等工艺处理,成功制备了Sm3(Fe,Ti)29Nx/α-Fe双相纳米耦合永磁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Sm10Fe84Ti6和Sm10Fe84Ti5Cu1两种合金经甩带后均主要由Sm3(Fe,Ti)29和α-Fe两种物相组成,但合金中α-Fe相的相对含量不同.两种合金氮化后的矫顽力和剩磁均在750℃晶化时达到最高值;Sm10Fe84Ti6合金氮化后的Sm3(Fe,Ti)29Nx和α-Fe晶粒细小,晶界平直,其磁滞回线具有单一永磁体的特性,硬磁相与软磁相能达到较好的直接交换耦合,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剩磁.而添加的Cu对晶界状态的影响对交换耦合作用起决定性因素,析出物聚集于晶界造成晶界的晶粒阻隔效应,导致晶界处交换耦合常数降低从而降低交换耦合作用,使得纳米磁体的剩磁和矫顽力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d-HDDR工艺中歧化氢压、脱氢再复合温度、脱氢再复合真空度及添加合金元素Co对Nd12.5Fe80.4-xCox Ga0.5 Zr0.1B6.5(x=0,4,8,12,15,17,2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磁粉的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HDDR工艺中,合金的相变过程为:Nd2(Fe,Co)14B+2H2<=>2NdH2+12a-(Fe,Co)+(Fe,Co)2B;低于0.025 MPa的歧化氢压是NdFeB磁粉产生磁各向异性的关键,脱氢再复合阶段采用高温,低真空与高真空相结合的制度是NdFeB磁粉获得高各向异性的保证;歧化氢压为0.025 MPa,脱氢再复合温度为840 ℃时,磁粉各向异性DOA值为0.74;添加合金元素Co有益于提高磁粉的矫顽力和各向异性,Co含量为15 at%(原子分数)时,经最佳处理工艺,合金获得较高综合磁性能:DOA=0.62,Br=1.27T,jHc=754.3 kA/m,(BH)max=245.7 kJ/m3.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熔融法结合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单相的SmyFexCo4-x-Sb12化合物,并探索了Sm填充分数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m填充分数的增加,载流子浓度及电导率降低;塞贝克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Sm填充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晶格热导率随Sm填充分数的增加先减小然后再增加,在某一填充分数时达到最小值。Sm0.19Fe1.47Co2.53Sb12化合物显示最大热电性能指数,在750K时其最大无量纲热电性能指数ZTmax值达0.55。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系粉体Pr0.6-zSr0.4Co0.8Fe0.203-δ(PSCF)(z=0,0.02,0.05).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与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0℃焙烧后的阴极粉体Pr0.6-zSr0.4Co0.8Fe0.203-δ(z=0,0.02,0.05)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PSCF-Ce0.8Sm0.2O1.9(SDC)体系的阻抗谱,得到1 000℃烧结的阴极体系对称电池在测试温度为750℃时z=0,z=0.02,z=0.05的极化电阻分别为0.041,0.040,0.034Ωcm-2.采用直流四电极法测试以电解质(SDC)为支撑体,以湿氢气作燃料的单电池(NiO-SDC/SDC/PSCF-SDC),测试温度为800℃时z=0,z=0.02,z=0.05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527,561,555 mW/cm2.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40Co40Zr9B10Ge1和Fe40Co40Zr5Mo4B10Ge1两种非晶合金,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利用XRD和VSM两种仪器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Mo添加对Fe40Co40Zr9B10Ge1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在晶化初期均有α-Fe(Co)相从非晶基体析出,但高温热处理后的晶化产物不同,Mo添加减少了高温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低于675℃热处理,Mo添加降低了合金晶化过程中析出α-Fe(Co)相的晶粒尺寸和合金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9.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2Ba0.8Co0.8Fe0.2-xZrxO3-δ(x≤0.10)系列陶瓷样品(简称LBCFZ),对其相组成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常温下的LBCFZ为立方钙钛矿相结构,且当0≤x≤0.08时,其晶胞常数随着Zr掺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LBCFZ陶瓷样品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变温度(Tp):当温度低于Tp时,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高于t时,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另外,LBCFZ样品(x=0.02的样品例外)随着Zr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减小,转变温度Tp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0-xCoxZr10B9Cu1(x=0,10,20,30,40)系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利用差热分析仪(DTA)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80-xCoxZr10B9Cu1(x=0,10,20,30,40)五种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18.15、304.49、226.75、386.97和267.03 kJ/mol.未添加Co元素的Fe80Zr10B9Cu1合金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添加Co元素的合金.Co元素的添加改变了合金的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观察、羞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确定了稀土永磁合金——(Sm,Dy-Fe-Co)的(Sm,Dy)Fe2-(Sm,Dy)Co2的变温截面图;寻找出了合金的晶格常数的大小随合金中元素变化的规律性.相图由2个单相区,2个两相区和2个三相区组成,包含有两个三元包晶反应;晶格常数随着合金中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以合金元素掺杂法考察了Ti质量分数对(Zr0.6Cu0.2Ni0.1Al0.1)100-xTix(x=1.5,3,…,7.5)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Ti质量分数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温差△Tx逐渐减小,而约化玻璃温度Trg逐渐增加,对应的楔形试样中非晶区的最大厚度(dm)逐渐增加,表明Ti的加入可以明显的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在Ti含量为6%时(对应成分:Zr56.4Cu18.8Ni9.4Al9.4Ti6)合金具有最好的玻璃形成能力.以上结果预示着Zr56.4Cu18.8Ni9.4Al6Ti16合金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Cu、Mg、Zn、Ni和Fe对Al—18Si过共晶铝硅合金室温及高温(3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X)对合金中富Cu相、富Fe相的组织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Mg是提高AI-18Si过共晶铝硅舍金室温及高温强度的主要因素;Zn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合金350℃时的高温强度,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延伸率;Fe降低合金的室温强度,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当Cr:Fe=0.35:1,Mn:Cr=2:1,含铁0.8%~1.2%时,Al-18Si-4.0Cu-0.7Mg-0.2Zn-1.0Ni-(0.8~1.2)Fe合金力学性能σb(25℃))310MPa,延伸率受(25℃)≥0.75%,σb(350℃)〉130MPa,延伸率δs(35℃)〉1.5%;合金中富铜相主要以块状Al。Cu相和白灰色花卉状A15Si。cu2Mg8相存在,富铁相主要以三叶草状、树枝状和棒状Al5Si(Cr,Mn,Fe)相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Co0.5Zn0.5Fe2O4和Co0.5Zn0.5Nd0.1Fe1.9O4。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700℃时,形成纯相的尖晶石型Co0.5Zn0.5Fe2O4和Co0.5Zn0.5Nd0.1Fe1.9O4;与Co0.5Zn0.5Fe2O4相比,由于Nd3+取代了部分的Fe3+,进入到铁氧体空位较大的八面体B位,导致Co0.5Zn0.5Nd0.1Fe1.9O4的晶格常数由0.8286nm增大到0.8395nm,介电损耗增大0.04个单位,但两种样品平均粒径变化不大,约为120—150nm。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3,6 mm的Ti64Fe18Cu18,Ti68Fe18Cu16,Ti70Fe18Cu12和Ti74Fe18Cu84种Ti-Fe-Cu合金圆棒,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该合金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压缩实验和抗腐蚀性能测试,研究合金样品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Fe-Cu合金相主要是由立方cp2 Ti(Fe,Cu)金属间化合物和bccβTi固溶体组成;随着Cu含量的减少,Ti-Fe-Cu合金硬度和室温塑性逐渐增大,且最大压缩塑可达18%;此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与传统的Ti-6Al-4V合金相比,其制造成本更低,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细In203-Sn02(ITO)复合粉末中Al,Ca,Cd,Co,Cr,Cu,Fe,Mg,Mn,Mo,Ni,Ti,V,Zn,Zr等15种杂质元素的ICP-AES测定方法.研究了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干扰,选择了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方法的回收率为9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6%~3.66%.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样品,研究掺杂CuO对( Zr0.8 Sn0.2) TiO4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降低了( Zr0.8 Sn0.2) TiO4陶瓷的烧结温度,样品能够在1300℃下烧结成瓷,陶瓷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CuO的增加而增加,介电损耗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少。 XRD结果显示:样品的主晶相均为( Zr0.8 Sn0.2) TiO4相。ZnO和CuO的质量分数均为1%、烧结温度1350℃时,介电常数为40.5,损耗为0.0004(1MHz),介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Ba(Zr0.06Ti0.94)O3-x%BiFeO3(x=0.2,0.4,0.6,0.8)系列复合陶瓷,并研究了其相结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质.XRD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现典型的钙钛矿四方相结构,而样品的晶格常数随着BiFeO3的含量改变发生了一定变化.介电-温度图谱表明,复合陶瓷的相变温度和介电常数都受到了BiFeO3成分影响,室温介电常数随着BiFeO3含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并且复合陶瓷中存在弥散相变.所有样品均显示出明显的铁电与压电特性,并且随着BiFeO3含量变化,两种特性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β'-Sialon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岭土的碳热还原氮化合成β‘-Sialon粉体的制备方法,用XRD和SEM分析表明:在添加1wt%Fe2O3,碳含量为38.7wt%,氮化合成温度为1350℃,保温6h时可合成β‘-SiaIon粉体,其晶格常数为a=7.6410,b=7.6410,c=2.9716,z=3.1,并探讨了合成β‘-Sialon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Zr0.8S0.2)TiO4陶瓷样品,研究不同含量ZnO、Fe2O3、NiO对(Zr0.8S0.2)TiO4材料的晶相、显微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添加剂可以降低(Zr0.8S0.2)TiO4陶瓷的烧结温度,当助烧剂ZnO、Fe2O3、Ni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0.5%、0.2%时,烧结温度为1 350℃时已烧结成瓷,没有气孔,致密性好,具有α-PbO2型结构(Zr0.8Sn0.2)TiO4相;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样品出现过烧,介电常数εr由1 300℃的39.833 4下降到1 400℃的26.298 4,介质损耗tanδ在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