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茁霉多糖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茁霉多糖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茁霉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影响茁霉多糖产量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然后进行培养基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并用此培养基进行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获得生产茁霉多糖最优的发酵条件。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0g/L、玉米浆3g/L、K2HPO42g/L和NH4NO30.4g/L,最优的发酵工艺为:初始pH6.0、装液量10%、接种量3%、种龄72h、发酵时间6d、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29℃。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茁霉多糖的产量为34.98g/L。  相似文献   

3.
关洁  张璐  李丽  张盛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05-208
在茁霉多糖小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5L中试生产工艺方案,分别研究了接种量和转速对中试发酵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中试和小试发酵液在生物量、多糖产量、蛋白含量及色素等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接种量对中试发酵有一定影响,其中以12%的接种量效果较好;与小试发酵不同,中试发酵在搅拌速度上应采用变速搅拌方式,即前期发酵采用160r.min-1较低搅拌速度,在后期发酵时应采用200r.min-1的搅拌速度;两种发酵方式比较,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两项指标,中试发酵均高于小试发酵,而蛋白质和色素产量较小试发酵低,确定的中试工艺条件为:装液量3.5L,接种量12%,初始pH6.5,温度30℃,发酵时间5d,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发酵液中多糖含量达到3.66g/L。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茁霉多糖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发初始条件,本研究以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依据,确定以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的初始发酵培养基,该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经预处理后的甘蔗糖蜜发酵合成Pullulan的初始浓度100g/L至140g/L,硫酸铵不宜超过0.6g/L,硫酸镁在0.6-1.0g/L之间,而氯化钼为0.2-0.4g/L,发酵初始pH为5.5。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的生物合成条件是: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0℃,在充足供氧的条件下发酵时间为144h。  相似文献   

6.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对α-淀粉酶酶解燕麦制备燕麦浆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6u/g燕麦,温度为55℃,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8(w:w)时得到的燕麦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7.24g/100mL。然后又研究了淀粉水解程度对燕麦浆粘度、色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DE值达到50%时,燕麦浆的粘度、色泽、稳定性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发酵初始发酵培养基基础上,探讨发酵温度、接种量、溶氧量及发酵时间对菌体生长量和茁霉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的生物合成条件: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0℃,在充足供氧的条件下发酵时间为144h。  相似文献   

8.
酶法制备燕麦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对α-淀粉酶酶解燕麦制备燕麦浆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6u/g燕麦,温度为55℃,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8(w:w)时得到的燕麦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17.24g/100mL。然后又研究了淀粉水解程度对燕麦浆粘度、色泽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DE值达到50%时,燕麦浆的粘度、色泽、稳定性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3种经过不同处理的大麦做出的饮料进行研究,得出挤压是最适合的预处理方法.另对制作大麦饮料过程中的挤压工艺和酶解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挤压工艺中,采用挤压末端温度140℃,物料水分22%,进料速度0.8(进料螺杆转速18 r/min),挤压螺杆转速100 r/min的条件,可使原料最大程度的糊化.酶解工艺中,在淀粉酶用量3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60℃,料液比1∶10的条件下,可制作出最佳的大麦饮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用复合酶(淀粉酶/糖化酶)水解玉米淀粉的工艺条件,对影响水解液DE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影响DE值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温度、pH值、酶比例(α-淀粉酶:糖化酶)、时间.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酶比例为1:4,温度为60℃,pH值为4. 0,时间4h.在优化条件下,水解液DE值为64. 21.  相似文献   

11.
12.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摇床转速170r/min,初始pH值为5.5,4%豆饼粉,3%接种量,前期发酵40h,补加10%生淀粉,后期发酵45h的条件下,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比原淀粉提高了62.8%和69.2%.  相似文献   

13.
谭属琼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256-261
以氧化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并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次氯酸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氧化羧甲基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量为0.823%,nCH2ClCOOH∶nstarch为1.02∶1、nNaOH∶nstarch为2.19∶1,醚化反应时间为58.65min(实际反应58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氧化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的取代度最高,达到0.278。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低交联度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交联淀粉交联度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六偏磷酸钠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0.3%,反应温度55℃,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20%,反应时间160min,此条件下可制得沉降积为2.32ml的马铃薯交联淀粉。  相似文献   

15.
普鲁兰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产物,成分复杂,营养丰富。利用淀粉废水作为碳源制得普鲁兰多糖,不仅使多糖的生产成本降低,变废为宝,还会减少环境污染。应用改进的非水解法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种W2003在土豆淀粉废水中发酵的最佳条件为:28℃,转速为150r/min,初始pH=6.5,120h。  相似文献   

16.
普鲁兰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产物,成分复杂,营养丰富。利用淀粉废水作为碳源制得普鲁兰多糖,不仅使多糖的生产成本降低,变废为宝,还会减少环境污染。应用改进的非水解法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种W2003在土豆淀粉废水中发酵的最佳条件为:28℃,转速为150r/min,初始pH=6.5,120h。  相似文献   

17.
红薯浆的酶解与发酵制备红薯全汁酸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浆为原料,通过添加纤维素酶,α-淀粉酶对其进行水解得到红薯浆全汁。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即纤维素酶添加量0.7%、酶解时间3.0h、加水量与薯液比5:1,pH6.5,在此酶解工艺条件下,出汁率可达42%。以红薯乳全汁为原料,接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制备红薯乳全汁酸奶;以产品酸度、黏度和持水力等理化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指标为考察依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为:红薯浆与脱脂乳比例5:5,菌种接种量5%、发酵温度37℃、蔗糖添加量4%。在此条件下所得红薯全汁酸奶理化和感官指标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碱法对冷水可溶甘薯淀粉(CWS)的制备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制备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工艺条件,并对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黏度特性、凝沉性和透明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为1∶5(g/mL),氢氧化钠溶液(3mol/L)加入量为30mL,反应温度35℃。在最佳条件下,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溶解度可高达87.9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冷水可溶甘薯淀粉颗粒表面有较大的凹陷和一些孔洞并且发生黏连,使其具有较好溶解性和粘性,并且其糊的凝沉性、抗剪切稳定性加强,但透明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6,(8):42-4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探究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p H等因素对产品羧基含量、淀粉糊透明度的影响,并以甘油为塑化剂制备淀粉膜,探究不同氧化条件对其成膜性能的影响。我们根据淀粉膜的性能确定了最佳氧化条件:反应时间为2 h,次氯酸钠用量为7 m L,反应p H为8.3,反应温度为40℃。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马铃薯淀粉经次氯酸钠氧化后,淀粉颗粒变小且更均匀,氧化淀粉膜具有更加均一致密的结构。通过与原淀粉对比发现,氧化淀粉的黏度显著降低,成膜性较好,阻隔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拉伸强度提高了近两倍。  相似文献   

20.
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常压下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征。实验证明,醇解法所得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00%。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相对加入碱量28mL,乙醇浓度80%,淀粉乳浓度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0min,对应的最佳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7.4%(60g马铃薯淀粉)。经醇解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不同冷水溶解度的颗粒状淀粉样品,颗粒保持完整,但其表面不再光滑,呈现出凹陷﹑空隙和裂缝等特征;随着冷水溶解度的提高,淀粉样品的偏光十字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结晶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