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三维场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道形状的地质特征描述方法,通过鉴定对地震道的波形分析获得地震相的分布,结合测井资料,进一步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应用该方法对潜江凹陷蚌湖向斜西Eq341地层进行了地震相分析,综合研究了该油藏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储层展布特征,认为该区为陡坡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据此布置的G43-1井获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种属性参数的综合分析及地震相分析技术,对西北缘克乌断阶带和准东沙丘2个地区的油藏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储层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薛红涛  刘娟  李文龙 《石化技术》2022,(12):142-144
为解决乌石凹陷深层优质储层预测勘探难题,在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已钻井岩屑、测录井资料、多地震属性等资料对流二段沉积相带类型、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及有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南物源沉积体系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2)扇体内部具有“弱振幅-中高频-不连续-杂乱-充填型”地震反射特征的物性相对好的水道砂坝复合体;(3)形成“振幅-频率-波形-反射外形”四参数的地震复合微相砂体描述技术,根据地震复合微相和沉积相的对应关系,精细识别并刻画了甜点储层“水道砂坝复合体”的横向展布形态以及纵向叠置期次。  相似文献   

4.
针对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井网稀疏,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及组合特征差异等制约井间砂岩分布及沉积微相刻画的难题,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刻画。通过构建“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并利用该属性进行砂岩厚度定量预测,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砂坪主体和砂坪侧缘的地震相模式;利用砂岩厚度分布和地震相落实了沉积微相边界。研究结果揭示,该区ZJ2-1U砂组沉积期经历了“泥坪-混合坪-砂坪”的沉积演化,砂坪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砂坪侧缘面积大,呈互层状在全区分布。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震属性确定莫西庄地区沉积微相的事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根据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地震相干分析及谱分解下的能量谱和相位谱的提取,结合区域沉积相和单井相,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的平面沉积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地层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现代精细油藏描述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开发等综合资料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物性、油气水分布、沉积微相研究和石油地质储量计算.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描述井间储层展布和非均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井间地震技术来满足开发要求.樊124块在利用常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和解释技术描述储层井间变化、微构造、低序级断层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气田当前处于评价阶段,下白垩统登娄库组(K1d)为主力含气层段。针对研究区井网稀疏的特点,整合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多尺度信息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明确了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为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和有利储集相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储层的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心滩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层,其次为河道滞留相带储层,泛滥平原相带的薄层砂体最差。  相似文献   

8.
地震属性技术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汉盐湖盆地潜江组为一套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盐岩所组成的半咸和咸水条件下的内陆盐湖沉积。研究区位于潜江凹陷蚌湖向斜西翼,该区潜江组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广北油田为该区内典型的岩性油藏,该岩性油藏的储层沉积类型、储层展布规律长期以来一直是困绕着该区的深化勘探的难题。在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后,利用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多参数地震属性分析,应用振幅属性切片与波形分类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该油藏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储层展布特征,成功地恢复了广北古河道形态,认为该区为陡坡扇三角洲—水下河道沉积体系,在此成果上布署的G43-1井获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昌A油田ZJ1Ⅳ油组为潮坪相沉积,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水平井信息及三维地震数据开展了基于沉积微相再认识的储层精细研究,识别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三种亚相类型,并对亚相内部各微相及砂体展布形态进行刻画;同时结合钙质层分布并采用地震分频解释技术,分相带预测优势储层展布范围。结果表明,潮道微相中钙质层不发育的主体位置为优势储层区,砂坪、混合坪相带中I类优势储层为有利储层。最终解决了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并为油田后续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储层预测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塔中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根据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发现砂岩、砾岩富集的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和形态特征。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并对于有利层位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传统沉积微相研究尺度通常为三级层序,不适合储层级别的研究。 三相融合(古地貌、地震属性和砂地比)沉积微相分析方法可以刻画薄互层储层的分布情况。 首先,在单井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分频技术获得高频分频剖面;然后,在高频分频剖面上利用井-震结合追踪高频层序界面,建立高频层序格架,并在古地貌控制下对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和分析;最后,结合井点砂地比图编制沉积微相图。 沉积微相边界由优选的地震属性指示的边界控制,微相内部结构变化依据砂地比等值线勾画。 运用该方法得到的沉积微相图同时具备了外形和内部结构,比传统的沉积相模式图更精准,在指示有利储层可能发育部位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指示“甜点”区的位置。 这种半定量的沉积微相分析方法,提高了有利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在岩相古地理、地震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Stratimagic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根据储层的发育是否引起地震道波形变化 ,对已知井的井旁道目的层段的反射波进行统计分类 ,并对研究区 (三今 甫圩目标区块 )地震剖面做波形分类分析 ,建立不同反射波与储层沉积微相、储层发育程度等的对应关系 ,同时提取相关地震属性进行分析 ,定性确定出该区的储层发育规律与沉积相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依据岩芯、测井、地震资料和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知识,可有效地解决气藏储层非均质性问题。通过对各种相标志的分析,发现胜坨气田明化镇组下段发育有曲流河沉积体系,其中包括河道充填、边滩(点坝)、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水道(次级水道)和泛滥平原等6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揭示了该区的储层沉积特征,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气藏储层物性的控制,指出了气藏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4.
对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的控制条件下天然气概率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14口井的资料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研究了陕北某气田的一个天然气储层。首先确定沉积微相如潮间含膏云坪、潮间潮缘泻、潮下泥云坪、潮下泥灰坪湖、潮上膏云坪等的空间分布,并以此控制,求取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而计算储量。利用50个随机种子,计算了有沉积微相控制的概率储量和没有沉积微相控制的概率储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有沉积微相控制的概率储量明显地大于没有沉积微相控制的概率储量相应的天然气储量,说明了考虑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中晚期阶段对薄储层沉积微相精细描述的要求更高,采取井震联合手段、半定量或定量地描述是必然趋势。本研究以地质统计学及平面插值算法为数学工具,分别探讨了井点离散型沉积相数据与连续型砂地比数据的互换关系、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地比参数的相关性、敏感地震属性的优选等;同时,建立了储层目标砂地比预测模型,并依据模型相关度,选择合适的平面插值算法进行砂地比成图;最后,利用砂地比与薄储层沉积微相的转换模式,结合单井相及沉积背景,获得了相对合理的薄储层单元沉积微相地质成果平面表征图件。通过研究区实际应用与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也形成了一套较可行的井震联合储层特征精细描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渤海J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的研究目标,对J油田进行了储层精细表征。为了降低沉积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综合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动态认识进行动静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确定各单砂层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采用基于目标的沉积相模拟方法表征各微相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并基于此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定量化表征方法,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受埋藏深度以及复杂构造的影响,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旅大构造区东营组储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均较快,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较强的多解性。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古近系储层精细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宏观上识别出不同期次的沉积体,并确定各自的优势沉积中心;其次,结合地震相分析及正演模拟,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强振幅、低频、较连续反射为优质储层的典型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相带的地震反射特征,优选能够反映富砂区反射规律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精细研究,实现储层边界由定性到半定量的刻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旅大构造区东三段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预测结果得到已钻井的证实,为该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段主要发育长811、长831 2套砂体,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地震正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及分频解释技术进行地震相分析,并将2种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补充印证,对马岭地区长811砂体、长831砂体地震相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相单元中的钻井资料进行单井微相分析,并依此建立长811砂体、长长831砂体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研究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对储层进行预测。在该区的实际应用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坨子地区勘探存在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对油气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采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海坨子地区姚家组二、三段开展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搞清了骨架微相砂体类型和几何形态,总结了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平面时空演化规律,确定岩性尖灭带位置,分析沉积相带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指出有利油气聚集相带及优质储层发育带,为在该区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