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供了一种桩-土-筏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将筏板下的桩、土看成弹簧作用在筏板上,简化得到了软弱地基群桩应力和沉降等效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群桩中单桩沉降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群桩中单桩非线性刚度的计算模型,并采用三维退化层合单元法对高层建筑主裙楼桩筏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灌注桩桩身强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彦鹏  王秀丽 《工程力学》2000,3(A03):400-405
本文根据薄注桩设计当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按照m法对桩土共同工作时桩身内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对桩身内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弹性长桩与刚性矩桩和划发界限及桩身强度设计的方法,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制成图表。本文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干钢  陈新法 《工程力学》1997,(A03):411-416
本文在分析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给出了成层地基中桩顶导纳曲线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桩的长径比,桩身强度,桩侧及桩尖土的力学特性等参数对导纳曲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与均匀地基下不同的规律,这些结论对实际桩基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桩基础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在强震作用下的桩基础非线性地震反应问题,本文采用Dm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地基土的非线性,同时在桩-土接触面上设置接触单元模拟桩-土间的接触非线性,建立了桩--土-桩相互作用及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了桩-土间的非线性效应对群桩基础的运动相互作用及惯性相互作用问题的影响,分析了群桩的内力分布,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通过假定桩土界面摩阻力与相对位移为理想弹塑性关系;同一水平面上的桩间土沉降相同;桩端土符合Winkler地基模型,结合桩、土、垫层工作机理分析,建立了协同作用基本微分方程,进而得到了大面积群桩复合地基桩、桩间土沉降解析解。对两个9桩复合地基的分析显示,该方法和现场实测及有限元分析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竖向谐振荷载下摩擦桩的横向振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强 《振动与冲击》2006,25(4):85-87
根据弹性稳定理论研究了摩擦桩在竖向谐振荷载下的横向振动问题,在基桩小变形下导出了基桩产生参数共振频率和振幅近似计算式,讨论了桩侧土抗力、外激振频率、桩的截面几何特征、桩土阻尼等因素对基桩动力能的彤响。研究表明,基桩的动力不稳定定区域有多个,桩侧摩擦力、桩长和桩直径、桩土阻尼对桩的横向振动性能影响较大。并给出了摩擦桩的相关计算参数,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减小或避免基桩共振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m法求解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幂级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彦鹏  张安疆 《工程力学》1997,(A03):486-492
文本针对在桩端弯矩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时,用m法求解无法得出解析解,而用有限元法和差分法给出的解不尽如意的具体问题,用幂级数法求解了m法的微分方程,推出了桩的内力及变形的具体计算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用本文方法可计算出桩身任意截面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剪力,转角及桩侧土压力等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本文中的方法对桩身强度和刚度设计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顾家扬  裴捷 《振动与冲击》1993,12(4):8-15,35
本文有用动力学反问题建模方法,建立了“桩-土“系统模型,用比例模型桩实验,论证其理论的正确性,分析计算两类桩侧边界(自由,弹性)三种桩底边界(柔性,弹性,刚性)的系统动力参数,推出用于低应变动测法诊断桩身故障,分析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9.
用振动与冲击方法检测桩或桥墩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的基础需要桩、建桥需要桥墩,它们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桩或桥墩建造好以后必需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如:完整桩(无缺陷);基本完整桩(有轻微缺陷,不影响正常使用);缺陷桩(有明显缺陷,如隔层、断口……);严重缺陷桩(有严重缺陷,如断桩……)。对于后两种必需采取补桩措施,并且对补桩也要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在桩上进行建筑施工。我国应用振动与冲击方法检测桩已近20年了,方法也日益成熟,现已被认可并作为工程技术规程的有:1 反射波法图1所示为反射波法现场仪器配置示意图,此法能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推定…  相似文献   

10.
秦荣  谢肖礼 《工程力学》1997,(A03):481-48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桩与桩相互作用的QR法,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桩与桩相互作用,不仅计算简便,而且精度高,能用微机分析复杂问题,比有限元法优越。  相似文献   

11.
桩底压力灌浆的钻孔桩承载力的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旭东  赵善锐 《工程力学》1996,(A01):696-699
对钻孔桩进行桩底压浆扩底是当国内外常采秀的优化桩土结构措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钻孔桩的承载力,但目前存在国问题是大多数成果只是在优化灌浆工艺上,从理论上,机理上缺乏系统深入的剖析和比较,这种压力灌浆桩阴承载力提高的部分是否可靠,持久,对此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根据9根钻孔桩桩底压力灌浆的实例资料,结合对灌浆法提高桩承载力的机理研究,提出了计算这种桩承载力的公式,并对采用此公式的钻孔压力灌浆桩的可靠度作了  相似文献   

12.
建筑施工中水泥搅拌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建筑结构的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确保软基处理的效果,是工程实践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水泥搅拌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就如何做好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PHC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桩,挤土类桩在沉桩过程中,由于桩自身的体积“占用”了土体原有的空间,使桩周的土体向四周排开。在施工过程中措施不到位或挖土方法不当,常会发生桩体偏位、桩身断裂等事故,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中静压PHC管桩施工常见的问题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钢轨抗滑桩设计现状,根据不同破坏类型的边坡的内力分布规律,潜在滑体上相对合理的设桩位置等方面,阐述了钢轨桩的工程问题,通过对钢轨桩的工程问题的探讨,区分开了悬臂桩与榫桩的抗滑机理及其桩自身的变形特性,为桩体设计和计算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文中还探讨了用梁的挠曲微分方程求解钢轨桩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工程实际,作了切合实际的计算,其计算结果同对该区桩体应力状态的现场实测和室内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5.
卢成原  李先俊 《工程力学》2000,3(A03):470-473
本文根据等效桩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桩-土-结构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由文克尔模型得到群桩效计算方法,并编制了桩-土-桩-结构共同工作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6.
邹金林  俞季民 《工程力学》1997,(A03):387-391
本文通过模型在对浅基础,单桩,低承台桩群基础,高承台群桩基础试验的基础上,重点对预沉群桩基础进行了试验,实测了桩身轴力和桩端阻力,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预沉降群桩基础桩-土承台共同作用的承载机理,对群桩基础的增强效应和削弱效应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可供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戴葵 《工程力学》1998,(A03):495-498
本文根据设计实际情况,通过资料分析,分析了桩筏基础的特点,概括了桩筏基础设计原则,并从理论上对桩筏基础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地震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Gazetas的动力Winkler模型应用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抗震分析,并将该地基模型推广到更加符合于工程实际的双层地基。文中详细探讨了软土地基剪切波速、软土层厚度及地震频率对水泥搅拌桩单桩最大弯矩的影响,给出了桩顶铰接时桩顶力的动相互作用系数。在计算群桩效应时根据柔性桩的特性,将Gazetas所用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简化。本文为研究“浮桩”基础(如油罐地基等)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方法,尤其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盛克苏  王新武 《工程力学》1999,1(A01):699-700
人工挖掘孔灌注桩已在工业与用建筑以广泛使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桩的性能,本文根据试桩资料,对此类桩的受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不同桩径的桩端土的承载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耀庄  王贻荪 《工程力学》1999,1(A01):610-613
本文对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在侧向谐和荷载作用下的稳态反应进行分析与对比,验证了在一般条件下将有限长桩作无限长桩分析的合理性,并研究了桩长径比L/d,无量纲频率a0和桩土刚度比Ep/Es等参数对桩动力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