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22)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口量逐步攀升,随着国家商务部对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配额总量的逐步扩大,更多的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以及原油进口权,而且获得进口原油配额逐步增加。但随之而来,出于成本压力和经济效益考虑,部分炼油企业购买了高酸、高硫原油,这些原油价格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储存、运输、炼化过程中的安全及环保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一线检验监管及其他作业人员在人身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很大风险。本文对茂名口岸进口的高硫原油及含酸/高酸原油酸值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高硫原油及含酸/高酸原油的分布特点,对高硫、含酸/高酸原油的危害性进行安全评价,为企业进口原油炼化安全及口岸一线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影响化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单价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定量的综合单价风险分析的经验算法,并在多次实际中应用,均取得较好成效.对清单计价综合单价的合理确定、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为解决我国原油缺口问题,大量进口原油成为满足石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讨论原油进口特点有助于为我国进口原油加工企业提供参考。通过收集和分析近些年来原油进口的相关数据,从原油进口的数量,种类和加工利润分析,可以得到我国原油进口的特点是原油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进口来源广泛,种类多元化,同时,我国进口原油加工企业投资大,收益小,需要提高原油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5.
毛阳晔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4):270
进口石油的数重量鉴定是法律赋予检验检疫机构的重大职责,是国际贸易间交接、结算、通关计税以及索赔的依据。做好进口石油的检验监管工作事关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为进一步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须建立一个长期的进口原油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相关风险进行系统性地预警。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近年来原油码头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进口原油海运损耗量始终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海运损耗的原因,然后找到降低海运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原油进口形势,促进石油行业稳健发展,我们对影响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通过举例分析我国进口原油现状,总结得到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国内原油供需关系从根本上影响原油进口数量的变化,我国国家政策是指引原油进口的重要因素,而原油运输与原油进口数量和安全性直接相关,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对原油进口的来源,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中国进口原油发展阶段、来源地区构成和原油运输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对未来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和中国油轮运输船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结合目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进口原油管理工作,提出了保障国家进口原油资源安全,降低采购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石化济南分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掺炼进口阿曼原油中出现的生产波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找出了反再系统出现操作异常的原因,并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调整。生产实践证明,在进口原料油掺炼比30%,掺渣比超过40%的条件下,装置生产平稳。而且有一定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14.
15.
测定中缅管输原油中9种元素,为原油国别鉴定、原油溯源提供依据,为中缅管输原油运输及下游的冶炼过程提供科学基础。采用灰化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中缅管输原油中9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缅管输进口5个国家的原油中含有Al、Si、V、Ni、Fe、Na、Ca、Zn 8种元素,原油中均未检出P元素。8种元素中Fe含量占比75.73%,V含量占比10.87%,Si含量占比4.73%,Ni含量占比4.18%,其余元素占比4.56%。通过分析得出,中缅管输进口的5国原油Si/V、Ni/V比值均小于1,呈现出海相原油的特性,不同油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各油种间Ni/V、Si/V比值相差不大,Fe/V比值的波动较大,可以按此对5个国家原油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未来全球各地区原油需求量和供应量的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未来20年内世界各地区原油的出口能力和进口需求。重点分析了世界三大原油消费地区(国家)即美国、西欧、亚太的原油进口趋势和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及进口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方法对新建原油罐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分析,发现了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设计缺陷,并从工艺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和建议。同时,对石油化工行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设施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箭理方面推广HAZOP技术,以及针对大型石化企业或建设项目实施智能HAZOP计算机辅助分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TMPIMS模型构建特点和应用领域,重点从高、低硫原油价差变化下的进口原油采购优化,以及不同企业进口原油配置优化两个方面进行多方案测算,并提出原油采购优化和企业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