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生活性街道居住界面是城市居住单位与生活性街道发生直接交流的连续侧(垂直)界面,公私空间的冲突,致空间功能异化畸形,使城市公共空间与居民私人空间的物理边界模糊,管理监督困难,导致空间权属关系不明确等。对研究对象做了规范定义,分别从空间功能角度、住行使用角度和人文美学角度研究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廖兵 《中华民居》2013,(2):51-52
众所周知,生活性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能直接的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发展情况、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标准。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寒地城市冬季独特的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针对寒地气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提高寒地城市的生活品质。本文以长春市生活性街道为例,从人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踏勘调研,论述了营造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必要性,提出了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 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 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 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 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 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 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 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 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 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 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也是最为缺少研究的对象.文章选取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分析与SD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其空间被占、设计不合理、文化与感情缺失等问题,空间失活较为严重.最后在"以人为本""健康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对老城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提出提高空间安全性与舒适性、挖掘微空间发展潜力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其活力营造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深圳市3条典型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对街道日常行为活动的人数、行为主体的年龄结构、行为类型和驻留时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施、绿化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座椅密度、人行道宽度、社交场所密度、店铺密度、业态混合度和贴线率从大到小依次对生活性街道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城市特点对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城市空间,街道环境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积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健康街道理念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结合文献研究,对影响情绪体验的街道空间要素进行归纳。针对广州市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性街道类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街道中各类空间要素对情绪的影响,从促进情绪健康的角度出发,从视觉感受塑造和行为需求满足两方面,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蒋怡宁  张欣宇 《城市建筑》2023,(10):79-82+116
生活性街道是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老年人对不同街道空间与氛围感知的重叠与差异,影响着街道空间适老性的塑造与使用。为了探究生活型街道空间的适老性,对上海四平路社区中的3条空间环境差异性较大的邻近街道进行调研分析,深入剖析街道中的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活动,以及感知需求。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以必要性活动为主导,选择性和社会性活动受时间和具体空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街道空间适老性设计需遵循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特殊性,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通过对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空间需求等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以及街道空间环境感知的分析,提出街道空间适老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日常通勤、生活、游憩和交往等重要的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城市中的街道空间也遇到了品质下降、步行适宜性降低、安全性不足和活力低下等诸多困境。因此,如何从人本的视角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引导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关心的重要论题。然而,以往的诸多关于城市街道的研究都侧重于将街道作为交通功能属性的城市空间,去研究和探索街道如何提高城市街坊可达性以及城市人流移动便捷性等。城市街道作为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功能,以及其人本尺度下的街道空间品质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因此,本文首先对前人研究及相关测度方法进行反思与分析,进而选取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选择南京市中心城区内的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利用城市空间三维形态数据、城市业态POI大数据和百度街景照片大数据,建立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定量研究的基础数据库;并基于所建构的多源大数据库,综合城市街道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街道可步行性中的通畅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行定量的分析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中心城区街道可步行性在通畅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四个基本领域呈现出扇形圈层放射、中心多核连绵、外围点状分散等特征结构,并根据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2021,37(11):45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 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 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 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 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 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 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 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 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 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 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多元的城市生活。本研究基于手机APP共享的健身数据,以街道线性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健康视角认知街道空间属性和特征。运用VGI-GIS的方法,在信息矢量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城市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进行描述。基于运动热点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在空间集聚、建成环境和人群收入3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对健身活动有促进作用,大型公园和高校对健身活动有巨大的吸引力,公交站点对健身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健身活动差异明显。多元化的热点空间模式为提升街道的健康性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探索采用临时封闭街道,在商业和办公区域周边增设户外体育设施等措施,提升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肖瀚 《建筑与文化》2016,(12):220-221
空间句法是一种致力于对建筑、聚落、城市形态包括景观在内的一种研究空间结构组织与人类社会形态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对于人居空间结构形态的量化描述。在传统古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领域,空间句法提供一种定量的,理性的方法去解读古镇所表现的街巷空间形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对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濯水古镇保护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信息化与网络化为基础的智慧化环境作用下,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街道空间的一系列空间特征。通过对以智慧环境为出发点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机制的分析,归纳总结城市街道空间的智慧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未来城市街道的空间需求,为城市智慧化街道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春燕 《华中建筑》2008,26(6):175-177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造与重构民俗文化街巷空间是有别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旧城空间肌理保护模式。文章首先对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进而,在分析长沙市沙坪湘绣民俗文化老街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街道整体布局、街道交通组织、沿街建筑改造、街道路面改造、环境小品布置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湘绣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具体城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陈泳  许天 《华中建筑》2011,29(12):43-46
新城区的蔓延式扩张引发了城市空间的离散和城市品质的销值.论文首先从城市街道空间的垂直和水平两个层面探讨街道空间品质与沿街建筑界面的关系,然后着重从步行者在街道空间行进过程中的认知和体验角度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对街道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机动化时代背景下人性化街道的设计策略和评估方法.最后,论文以长兴公路段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空间出发,以城市发展为宏观背景,尝试建立起日本地下街空间的研究结构。通过对实际案例、统计数据与图文资料的总结,得出地下街空间设计演变的重要推力因素——城市发展中提出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地下街与城市发展、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建筑学为理论平台,结合天神地下街、八重洲地下街等典型案例,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混合性研究方法分析地下街的空间组成、空间形式(量、形、质、分隔、界面和色彩质感),从而总结出日本地下街比较共性的4点空间设计特征,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地下街空间设计策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余洋  蒋雨芊  李磊 《中国园林》2021,37(3):20-25
在城市生命安全的视野下,城市空间对健康的需求被再次深度思考。基于文献梳理,从健康服务功能的角度,总结国际经验及近10年国内外街道健康绩效实证结果,将健康内涵与街道要素叠加,提出将健康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街道概念和作用机制,明确了体力活动、环境舒适、街道安全和社会交往4个健康影响路径,构建了“内涵-路径-属性-指标”的健康街道量化评估过程,以及涵盖“空间要素、管理实施、街道设计、健康绩效”4项内容的设计实践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量化测度、健康绩效和设计导控的内容。拓展了健康性在街道空间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街道发展新模式,为街道的理论认知、设计导控与评估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