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液面数据是分析油藏能量状况、合理调整油井工作制度的关键参数之一。在陆上作业区已有自动化工图的506口油井上进行了折算试验,总体误差范围<±10%,标准差为4.7%。实施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液面波动趋势的在线跟踪,为油田生产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井在抽油过程中的工况复杂多变,动液面数据是判断油井生产是否健康的关键参数。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动液面测量方法误差大,连续测量设备成本偏高。为研究油井动液面的连续测量方法,本文在泵功图的基础上,分析抽油机悬点的运动规律,确定悬点加速度为零处的悬点载荷,建立动液面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及误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的动液面计算方法与实测动液面深度的相对误差最大为6.52%,最小为0.14%,平均相对误差为2.67%。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所建立的计算模型的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动液面连续测量成本,有利于油田自动化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塞油田油井动液面测试周期长、分析不及时的现状,研发了油井动液面连续监测设备,通过规范井口安装流程、改进发生装置到套气口间距、连接油管尺寸优化、建立动液面在线监测模块,形成了准确稳定的油井动液面连续测试技术,实现油井液面自动连续测试、数据远传、液面在线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油井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4.
油井的动液面就是油井正常生产时,套管环形空间中液面的顶界到井口间的距离。数据越大,液面越低,说明油井供液能力差,油层能量小。数据越小,液面越高,说明油井供液充足,油层能量较大。根据动液面,可计算泵的沉没度,油层压力,分析油井的供液能力,从而对油井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乌尔逊油田大部分油井为低产、低受效井,动液面较深,测出率较低且计算误差较大。因此提高液面测出率及计算准确率,对乌尔逊油田合理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动液面资料的要求更高,动液面资料作为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确定抽油泵的沉没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与否对评价油井产能、分析能量衰减异常、油井挖潜增效措施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动液面计算方法采用传统的油井管柱接箍计算声速,存在以下弊端:计算动液面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油井动液面是进行机采井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所采用的动液面测试仪器由于受油井套管环空内死油环、井下狗腿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测试分析结果与实际液面情况不符,因为液面对于功图形状及载荷影响明显,因此试图通过功图数据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动液面数据,并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对动液面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液面资料是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确定油泵的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开采方案,都离不开动液面资料的支撑,需要动液面资料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油井的产能,可见,动液面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动液面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用环空液柱压力分布计算动液面深度,可以保证动液面深度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计算误差,以免出现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影响油田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对动液面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液面资料是直接反映油井供液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确定油泵的深度,制定合理的油井开采方案,都离不开动液面资料的支撑,需要动液面资料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油井的产能,可见,动液面资料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动液面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用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深度,可以保证动液面深度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计算误差,以免出现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影响油田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思考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深度的原理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起采油厂生产油井普遍进入高含水期,急需对生产油井动液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对生产油井动液面的实时动态监测原理和动液面监测的技术特点的阐述,进行油井数据实时动态综合分析,根据数据确定油井地层供液能力和抽油泵的最佳沉没度,以及油井的流压、泵挂效率和最佳注水量,制定合理的间抽控制周期和液面智能采油控制模式,实现最佳抽油冲次与最优抽油状态控制,提高油井产液量和采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动液面反映油井的供液能力,根据其变化结合油井的生产数据,也能反应油井的砂卡等情况,因此经常监测油井的动液面并准确分析,适当调整油井的生产参数,适时结合各项常规措施,能有效发挥采油井的生产能力。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液面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不够,本文从影响液面测试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软件使用、测试工艺等方面提出措施,提高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油井动液面直接反映了油层的供液情况及井下供排关系,是进行油田开发分析与采油工艺评价和优化的关键数据之一。本文针对作业区动液面测试成功率低的现状,通过分析动液面测试成功率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液面测试方法来提高液面测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机采井动液面测试作为现场重要资料对油田开发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动液面测试,可以了解油井的供液能力和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只有保持其连续性、准确性才能为油田生产分析和下步制定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敖古拉作业区油井动液面测不出井数多的情况,结合大量生产数据对影响动液面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对机采井动液面测试状况提出一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油井低压测试资料的准确性直接会影响油井泵况管理,现场应用过程中,由于受设备、环境及人力资源因素限制,存在液面测试率低、测试成功率低、准确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同时操作、生产管理中的原始曲线,液面资料绘解中的特殊资料处理对资料的影响也很大。为此提出了在计算中判断曲线的"三要素",解决了在低压测试操作及生产管理中影响资料准确性的各类因素,确保提高动液面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为油田开发及措施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录取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液面折算压力,可以充分利用日常所测动液面、静液面,运用试井基本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求出抽油井的流动压力和静压力,确定油井合理的生产压差、采油指数,为编制油藏产能建设方案和调整方案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抽油井利用液面折算地层压力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油井动液面是反映地层供液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进行采油工艺合理性评价和优化的重要依据。目前,油田现场动液面测量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多种动液面测量方法,优选出适合油田现场的动液面测量方法。由分析可知,利用示功图计算动液面深度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地面示功图已实现在线实时采集,则利用地面示功图计算油井动液面,可实现油井动液面的实时测量,能够提高油井生产分析的及时性,顺应油田实现高效开发的新趋势,有利于油田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间抽周期是油井生产产量的重要保证.油井的液面高度对抽油机的能耗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油井的液面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对液面高度值进行灰色GM(1,1)模型建模,从而达到每口井的合理间抽周期.该系统以STM32F205VCT6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软件开发采用了RT-thread操作系统,通过4G网络模块将液面监测高度值...  相似文献   

16.
油井的动液面参数直接反映了油层的供液情况及井下供排关系,是进行采油工艺适应性评价和优化的关键数据之一,传统的动液面测试方法是利用声波回声进行测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大多数机采井都是适用的,但是近几年发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对部分井用这种方法难以测出动液面或测不出动液面。因此,目前动液面测试方法需要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7.
探测油井的井下液面深度,可以了解油井的供液能力,制定合理的油井工作制度,对合理开发油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液面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令人担忧。本文从影响液面测试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仪器改进、测试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提高了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1立项背景为掌握抽油井生产动态及判断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测试动液面是生产现场经常而必要的一项工作。现场上应用过程中,由于受设备、环境及人力资源因素限制,存在液面测试率低、测试成功率低、准确程度不高及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一是液面测试操作繁琐,安全隐患多,测试率较低;二是环形空间狭窄(掺油井套管结蜡或小套管井)及液面偏深,声波衰减幅度大,测试成功率低;三是音速指标影响因素多且变化幅度大,采用同一音速计算,液面准确程度低。种种因素致使液面资料测试率、准确率偏低,难以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采油厂缺乏大面积推广间抽采油的依据,确定推广间抽工作可行性,评价不同油层适应性;对于无油井间抽制度,采用连续液面监测技术,监测油井液面变化规律,确定停机间抽井制度。完善液面变化、耗电量确定不停机制度,形成不同产液级别油井对应间抽制度模板,根据理论计算结合井口保温装置及室外温度摸索运行,确定间抽井冬季正常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杨家园则区长6油层自开发以来日产液呈下降趋势,日产油相对较为稳定,含水呈下降趋势,动液面有所上升。随着开采进程增加。根据对该区部分油井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可知;油井生产在注水影响下出现了日产液、日产油、动液面先降后升,含水持续后降的趋势,说明在注水井的驱替作用下,油井生产逐渐向较高采收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