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_2断层是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顶部地层的代表性构造。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地震相识别及相干体切片等技术找到了T_2断层在盆地构造反转阶段受到挤压而改造的证据,总结出T_2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组合特征。通过断层形态、产状、规模的分析对比,将T_2断层细分为弯折断层、旋转断层、大型断层和平直断层,并分阶段进行地质构造恢复、地层回剥。反演出的各类型T_2断层演化过程表明:嫩江组沉积时期挤压作用强烈,T_2断层受自身产状和岩层能干性等影响发生显著变化。在分析T_2断层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松辽盆地T_2断层的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辛油田营32断层岩性配置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田开发阶段断层封闭性研究对于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断层两侧不同砂层组岩性配置的差异导致了断层封闭程度的不同,运用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关系研究方法揭示营32断层的封闭性。沿断层走向岩性配置有很大不同,断距从北向南逐渐变小,增加了同一储层在断层两侧相配置的概率,岩性配置变差。营32断层南段封闭性不好,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导致油气穿越断层,发生了油气再运移;而断层北段是封闭的,表明同一条断层具有封闭差异性及动态性。  相似文献   

3.
断距与深度的交会图可以展示生长性断层和生长褶皱环境中地层厚度变化的简单几何关系,这一方法已被前人用来预测断层的运动学特征。本文将介绍一种仅用地震资料来预测岩性变化的方法。假如断层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泥岩的厚度将记录为无加厚现象,而砂岩会在地形低洼处充填,断距与深度交会图就能从甚至是较粗的地震记录上描述出无加厚和有加厚的沉积地层,因而可以用来预测砂泥比。这种方法在尼日尔三角洲中的渐新世到下中新世三角洲沉积的一个生长性断层中得到应用,标定出了大部分泥岩厚度,对砂泥比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及油藏解剖研究得到,其油成藏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控制着油成藏范围,T2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运聚部位,T2源断裂与河道砂体交叉在T2源断裂下盘形成的地垒构造是扶杨油层油聚集的主要场所.利用源岩排烃期、断裂活动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研究得到,油成藏主要时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为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后再向T2源断裂的下盘地垒构造侧向运移,通过断块、断层遮挡在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至未钻探区内,T2源断裂下盘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是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刘建  杨飞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4):420-422,432
十屋断陷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段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新鲜地区位于十屋断陷的西南部。针对该区地质背景复杂的特点.通过地震层位的标定和对比追踪,采用断点相关技术、瞬时余弦相位剖面和多种地震滤波技术等新的技术,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分析了新鲜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讨论了该地区在各个地质构造阶段的油气地质意义。自晚中生代以来,新鲜地区构造演化可明显地分为断陷阶段、断坳转换阶段和坳陷阶段。断陷阶段形成各类构造圈闭,断坳转换阶段主要形成断块岩性圈闭.而坳陷阶段则主要形成以断层作为通道的岩性圈阅。  相似文献   

7.
火焰山断裂带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来  漆万珍 《吐哈油气》2006,11(3):205-208
火焰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相当复杂,由于推覆体在向南推覆滑动过程中,存在推覆速率、阻力大小、岩性等不一致,使得火焰山构造带东西构造样式、断裂样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构造带中段主要发育“舌状断鼻”,东西两段发育反转断坡背斜,北坡发育断鼻。虽然逆掩主断层(真正的火焰山断层)容易识别,但存在层间走滑断层,使构造更加复杂,构造特征也难以把握。构造滑脱面主要为西山窑、八道湾组的煤系地层和第三系的石膏层构成一个滑脱体系。该滑脱断层才是真正的火焰山断层,其与地表出露的火焰山次级断层在第三系的石膏层滑脱面之上形成一个夹块。  相似文献   

8.
断层是车排子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也能形成与之相关的油气藏,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于确定研究区油气藏的空间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定性分析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以及断层特征,定量评价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及断面正应力等控制封闭性能的各个要素,对车排子凸起东北部F1和F2两条主要断层进行封闭性分析,最终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F1断层和F2断层封闭性具有“纵向上分期,平面上分段”的变化特征,纵向上分为白垩系、新近系沙湾组一段、沙湾组二段和沙湾组三段4期。其中,白垩系断层封闭性平面上整体好,仅F2断层的南段封闭性差;沙一段地层F1断层的封闭性具有北段好、中段差、南段较好-较差的变化特征,F2断层封闭性整体差-较差;沙二段地层断层封闭性整体好;沙三段地层断层封闭性整体差,仅F2断层中段封闭性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资料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付广  薛永超  杨勉 《石油物探》2000,39(1):70-76
在深入研究断幸亏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对断裂带中岩性影响的分析,定量描述了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所占百分含量的大泪民春断闰移和被错断泥岩厚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提出了根据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含量的大小来判断层封闭性的标准。因勘探程度较低地区断层位移和被错断泥岩厚芳难以确定,所以,提出利用地震资料求取断层位移和被错断泥碉厚度,再利用断层填充物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方法,针其于松辽盆地黑色  相似文献   

10.
李操 《新疆石油地质》2020,41(2):223-227
敖古拉断层及其附近的构造落实对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凹陷区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在敖古拉断层下盘地震构造解释研究过程中,从区域构造规律、过断层井测井曲线对比、密井网构造解释和地震正演分析4个方面,证明了敖古拉断层下盘地震构造成像不准确,存在断层阴影,以往地震构造解释的一条近似直立的断层为假断层。分析认为,在松辽盆地北部由于大断距正断层断穿下白垩统嫩江组二段低速地层,造成局部低速地层全部断失或部分断失,导致断层两侧地层速度横向突变,在大断层下盘形成地震成像不准确的断层阴影区。提出在高精度速度建模基础上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可以消除断层阴影现象;针对常规时间域地震资料,可根据地震正演结果,井震结合开展构造解释。断层阴影区假断层的识别为敖古拉油田周边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是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抽取数条二维测线进行单线解释,同时参考时间切片,利用测线与切片相互闭合这一关系,进行人工断层解释。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立足于三维相干数据体,根据相干数据体中断层倾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采用线性处理和断层矢量加强处理方法消除噪声,突出断层特征。通过水平和垂直断层矢量的自动组合,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实现断层自动拾取。应用断层自动拾取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断层解释,确定了断层的展布形态和断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伊通盆地为郯庐断裂带北延至吉林省境内的狭长新生代断陷盆地,受郯庐断裂带构造域以及西太平洋板块构造域的共同影响,盆地经历了早期斜向伸展、中期持续走滑和后期构造反转的复杂构造演化历程,对油气成藏过程产生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分析伊通盆地构造样式、盆地演化过程,研究了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揭示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早期伸展走滑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晚期构造挤压和反转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现有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导致对主要的走滑断层——燕南断层、燕东断层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内的勘探工作。在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构造演化分析,结合断层平面展布特征以及应力场机制,以滩海地区东部的燕南断层、燕东断层及东部凹陷内走滑断层3条主走滑断层和1条浅层走滑断层燕东东断层为研究对象,分析辽河滩海地区断层走滑作用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燕南断层、燕东断层、东部凹陷内走滑断层和燕东东断层,走滑作用发育的时间、强度以及所受区域应力场均不相同,燕南断层以及东部凹陷内的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渐新世中、晚期,燕东断层走滑作用发生在渐新世早期,而燕东东断层则是新构造运动浅层挤压走滑的产物。走滑断层特征的重新认识对辽河滩海地区后续勘探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湖凹陷石港断层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港断层位于金湖凹陷中部,是凹陷内的主要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及演化过程.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断层的定量解析,分析了石港断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讨论了断层伸展与走滑性质的转变及其分段特征.研究表明:自晚白垩世-新生代石港断层经历了凹陷内次级正断层、控制次凹的边界正断层到右旋走滑正断层的演化过程;平面上石港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由北向南断层性质发生走滑-扭张-张扭-正断层的转变;断层的分段特征受基底先存断层的影响,断层性质的转化则反映了区域应力场方向的改变.在伸展与走滑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石港断裂带内聚集了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15.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表明徐中断裂不仅是火山口发育带,同时也是天然气聚集带。为了搞清徐中断裂形成机制及其与沉积岩、火山岩的关系,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刻画了徐中断裂,并对徐中断裂的演化特征和非后期走滑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徐中断裂为典型的变换构造,断陷期调整了徐西、宋西2条控陷断裂变形的不协调性,为同沉积的控凹断裂;徐中断裂在沙河子组、营城组一段沉积末期的挤压变形过程中响应强烈,发生了构造反转,沿徐中断裂形成正向构造带,火山口优先发育其上;徐中断裂发育于整个断陷期,并响应于各个改造期,为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变换带控制了沙河子组扇体和水系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杨品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2):127-134
T8反射波组是塔里木盆地色力布亚地区最显著和最稳定的地震反射层宇之一, 可分为强振幅高连续多相位、强振幅高连续汉相位和中振幅中连续减薄尖灭三种地震相类型, 地质层位归属下第三系, 气映了一套以泻湖相石膏及膏泥岩为主的沉积, 色力布亚西南部则可能发育正常的海相灰岩。T8波组中的地震异常反射, 依据外形可分为丘状、透镜状和滩状, 其农因可归结为方地貌响应、岩性响应和断层响三个方面。T8层序不具备有利的储集条件。而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平面上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2条规模不同的断层自南西向北东呈剪刀式会聚,剖面内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由沿寒武系滑脱的坡坪式盲冲断层和基底卷入式高角度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含膏盐岩层系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层变形特征,基底先存构造的差异性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段变形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期差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西南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期可分为东、中、西3个相对独立的断层,它们间呈侧列式分布,在断层段叠覆处发育转换斜坡;沙一段沉积时期,3个断层段连接并出现了统一趋势,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开始废弃。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各断层段连接形成统一断层,但仍表现出分段特征,在断层分段处形成横向褶皱,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废弃。横向褶皱和转换斜坡是下盘碎屑物质进入盆地的通道,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断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层的本质是断距,断距的本质是断层两盘沉积的厚度差,断层活动的前提是断面线出露地表。断层的发育史就是断距从无到有、逐渐长大的成长历史。沉积盆地的断层都具有同沉积性质,断面产状在断层发育过程中随岩块的翘倾而变化。向下消失的断层是地震资料陷阱所致。断层切割都是小断层切割大断层,由于断层切割而形成的地层假连续、地层隐重复、地层隐缺失应引起地质研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