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国内外大型储罐的发展现状 (1)国外大型储罐的现状。在原油储库的建设中,对同储量来说,单罐容积越大建罐成本越少,投资就越少,也易于管理。因此国际上的储罐越建越大。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储罐有拱顶罐、内浮顶罐容积达10×10~4m~3,其拱顶的设计采用的是铝网壳结构技术。外浮顶罐的最大容积已达到了20×10~4m~3。最大锥顶罐5×10~4m~3。目前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仍在不断的研究更大型的储罐技术,包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储油罐的安全运行,研制开发了一套储油罐温度场监测系统,应用该系统对5×10~4m~3、10×10~4m~3大型浮顶储罐在冬季和春季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储罐顶部、底部及罐壁附近存在低温区域,中心油温较高且较为均匀;进油对罐内油温有加热作用,受其影响,罐内温度最低点出现在进油口最远端;表层油温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冬季温度最低;夏季随环境温度升高,罐底温度低于罐顶。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8日,国内首座20×10~4 m~3 LNG储罐——江苏LNG项目二期工程T-1204储罐一次升顶成功,标志着中国石油大型LNG储罐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T-1204储罐是江苏LNG二期工程新建储罐,采用落地电伴热式承台,为全容式混凝土储罐,圆筒形外罐直径86.4 m,高44.2m;圆拱形钢质罐顶总重约1 000 t,顶部中心距罐内地面56 m;储罐有效罐容20×10~4 m~3,是目前国内最大的LNG储罐。T-1204储罐升顶采用微正压空气浮升技术,使用大功率鼓风机向罐内输送压缩风产生浮力,将圆拱形钢质罐顶从罐内地面沿混凝土外罐内壁浮升至顶部,提升高度41 m,为国内大型储罐垂直升顶位移最大、穹顶最重。此次升顶通过穹顶顶升位移测量系  相似文献   

4.
对构件进行预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是目前大型原油储罐建造的常用方法。对照阿布扎比原油管道项目16×10~4m~3浮顶储罐建造案例,以大型原油储罐的构件预制过程为基础,对清扫孔和有罐嘴的罐壁板的预制方法、检验步骤和热处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大型储罐底板、壁板等主要构件需要按照合理的工作流程进行预制,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和检测,以提高制造精度。采用构件预制方法,可以保证大型浮顶储罐的构件预制深度,提高大型储罐的建造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原油大浮顶储罐罐顶保温设计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0 000m~3原油浮项储罐罐顶保温设计计算,进行了浮顶保温与不保温的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双盘浮顶储罐结构复杂,安装及焊接工程量大,优选合理的施工方法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以6座10×10~4m~3钢制外浮顶双盘储罐为例,在总结现场安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搭设可拆卸临时胎架为组装平台,在胎架上进行浮顶底板、桁架及船舱隔板、浮顶顶板及浮顶附件等铺设组焊施工技术。该施工工艺简单,操作安全,节约了施工成本,6座储罐共节省人工费用50.4万元。应用该技术不仅提高了焊接效率和底板焊接平整度,而且对双盘浮顶储罐焊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按照规范要求浮顶储罐应在刮蜡机构、一二次密封及其他附件全部安装完后才能进行浮顶升降试验。试验后由于刮蜡板和密封紧贴壁板,不仅无法对密封和刮蜡板覆盖的壁板进行喷砂和涂装作业,而且在喷涂时由于周围被一二次密封封闭,增加了涂料喷涂的不安全性。实践证明,只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升降试验前先不安装密封和刮蜡机构的重锤;在升降试验时,通过增加浮顶限位控制装置、控制放水流速、控制浮顶和壁板之间的间隙来控制浮顶的偏移;浮顶升降试验完成后,先完成罐内的壁板下部和罐底板的防腐,然后再进行一二次密封和重锤的安装是可行的,既保证了防腐质量、施工进度,又保证了施工安全。为了便于在罐内和浮顶之间狭小的空间内进行防腐作业,从设计角度提出了在满足防腐要求的前提下,壁板内侧下部的防腐层高度不宜太高,同时对10×10~4m~3以上的浮顶储罐,应增加浮顶支柱的高度,使浮顶下表面中心点到罐底板的净距为1800mm。  相似文献   

8.
烯烃部B罐区有10座内浮顶储罐,其中石脑油储罐6座、混合苯储罐2座、粗芳烃储罐2座,10座储罐的罐顶呼吸气直排大气环境。2017年采用“膜分离+吸附工艺”对B罐区罐顶气进行了治理,通过膜分离技术回收了其中有效组分,对于未透过膜的废气通过吸附技术满足排放标准后排放,从而减少了罐顶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浮顶储罐雷击事故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于浮盘与罐壁间的一、二次密封装置内的高浓度油气混合物和导静电片与罐壁之间的放电间隙是构成浮顶储罐雷击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了浮顶储罐雷击事故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了影响因子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风险评价矩阵,评价浮顶储罐的雷击安全等级。对某10万m~3外浮顶储罐雷击安全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同时给出了预防雷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石油机械》2016,(12):96-102
为了探究20万m~3原油储罐在三向地震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和屈曲失稳问题,首次采用ADINA软件分别建立了无地基无浮顶、无地基有浮顶和有地基无浮顶3种液固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地震激励波下储罐的晃液波高和罐壁动压力,利用重启动有限元分析技术探讨了地震激励方式和初始扰动对罐壁屈曲失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激励方式和地基对储罐的晃液波高和罐壁动压力有显著影响,浮盘使液面波高幅值降低约50%;地震激励和初始扰动影响屈曲失稳的发生部位和时间,且不可忽略上下地震激励波和最大震源来源方向;较大的初始扰动将导致罐壁提前发生失稳,且失稳扩展最快的3个区域最大震源方向夹角分别为15°~30°、70°~80°和160°~170°。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大型原油储罐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便于钢制焊接储罐设计人员合理地选取立式储罐罐壁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储罐罐壁厚度计算,利用储罐设计规范GB 50341—2014、JIS B 8501—1985、BS EN 14015—2004、API650—2013中定设计点法与变设计点法的基本公式、特点及差异性,对1×10~4m3、5×10~4m~3及10×10~4m~3储罐进行了罐壁厚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D≤30 m的立式储罐罐壁厚度可选用定设计点法或变设计点法;30 mD≤60 m的立式储罐罐壁厚度可选用变设计点法或定设计点法加变设计点法校核的方法;D60 m的立式储罐罐壁厚度应选用变设计点法。因此,变设计点法适用于所有的储罐罐壁厚度计算,合理的罐壁设计方法对储罐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防火设计规范》中未给出放空量超过4×10~4 m~3/h的放空立管与油气站场的防火间距,采用DNV PHAST软件模拟不同放空量、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气体扩散和热辐射范围,冷放空作业时,立管与油气站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5LEL所限定的边界空间;热放空作业时,立管与油气站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75 kW/m~2允许热辐射条件下限定的边界空间。结果表明:当放空量为2×10~5 m~3/h,风速20 m/s时,冷放空的防火间距为29.4 m,热放空的防火间距为67.2 m,均小于GB 50183—2004中规定的立管与油气站场防火间距。研究结果可为输气站场平面布置和总图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子龙 《石化技术》2016,(4):236-237,242
立式储罐的大型化给抗风圈、加强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储罐抗风圈的设计依据和设计计算进行理论分析,以某4×104m3浮顶储罐中间抗风圈设计为例,依据国标GB-50341进行设计计算,并就计算时是否考虑罐壁腐蚀裕量进行了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对中间抗风圈的设计计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飞  张敏 《石油工程建设》2011,37(1):50-53,8
阿布扎比原油管道项目的2座16万m^3浮顶原油储罐位于沙漠中.地质结构复杂.储罐自身荷载大,罐基础设计难度大。文章详细介绍了这2座储罐罐基础的沉降计算,通过对地质结构、储罐构造和荷载的计算分析,针对不同地层分别确定模型参数,利用Plaxis软件构造了二维储罐基础沉降模型,计算得出罐底部沉降曲线;通过计算沉降量与沉降标准的对比,拟采用预压法和强夯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以控制沉降量;经现场试夯前后试验结果的对比,确定强夯施工方案及参数;证明强夯对于改善罐底部基础机械特性和控制沉降量的效果是显著的,设计的罐基础施工方案可以满足对沉降量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储罐,常会出现较大的下沉和倾斜,因此建造一台1×10~4m~3的油罐需打钢筋混凝土桩数十根甚至上百根.如何合理设计桩基使之既安全又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一方面要改进理论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要从已建和正在建的储罐工程中积累可靠的资料.要保证油罐的正常使用,尤其是浮顶式罐,则要及时提供因不均匀下沉而引起的倾斜值,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旧储罐的核算、合理的设计钢制内浮顶、储罐相关附件的改造以及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能使罐壁为搭接结构的拱顶罐改造成为钢制内浮顶储罐,使其满足石油化工防火规范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保温涂料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含蜡原油单盘式浮顶储罐罐顶保温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保温效果尚未明确。为此,基于湍流模型,充分考虑原油流变特性、太阳辐射及含蜡原油在温降过程中析蜡潜热等众多因素对储罐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大型浮顶油罐传热过程数理模型,对某罐区2×104m3单盘式浮顶储罐内含蜡原油的温降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厚度的罐顶保温涂料在各季节对储罐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罐顶涂刷保温涂料可大幅度降低罐内油品的温降速率,且随着保温涂料厚度增加保温效果进一步增强;2×104m3的单盘储罐罐顶涂刷一定厚度涂料后温降速率可减少50%以上,冬季储罐罐顶保温建议涂刷2.3 mm厚度保温涂料,其10年内总体经济效益最高,可节约运行成本约138.3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外浮顶罐VOCs排放问题,降低运行损耗,根据储罐特性、气象条件和操作工况等核算了某炼油厂11台原油外浮顶储罐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在储罐正常运行过程中,挂壁损耗是主要的VOCs排放源,尤其是外浮顶罐的罐壁锈蚀相当严重的情况;当储罐罐壁为轻锈时,边缘密封损耗是主要的VOCs排放源。建议从浮盘密封技术提升等措施出发,降低储罐VOCs损耗量。该文还通过对某炼厂导向(量油)管密封装置改造实例验证,实施后外浮顶罐油气泄漏浓度明显降低,满足国家地方规范标准要求,创造了环保效益;对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外浮顶罐VOCs治理水平,保护生产操作环境,推广防范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营原油库有6座2×10~4/m~3浮顶罐,投用仅三年多,就有5座罐的中央排水管相继损坏,影响了油库收发油品的正常生产。浮顶罐中央排水管的作用就是把罐顶的积水排出罐外。中央排水管是由8个直角旋转弯头与一系列接管组合而成。其下端固定在罐壁处,上端固定在浮顶单盘中央处,并随浮顶的升降而起落。浮顶罐的中央排水管展开图见附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对浮顶罐的浮顶泄漏性试验均无具体要求。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利亚500万t/a凝析油项目的5台6万m3浮顶储罐,业主提出对浮顶储罐进行泄漏性试验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首次尝试性地对大型浮顶储罐浮顶进行的泄漏性试验.论述了泄漏性试验的两种方案,通过对每种方案技术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国外大型浮顶储罐泄漏性试验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疑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