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胜陀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矢量层系井网产液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研究区内平面、层间、层内3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平面剩余油主要呈现为普遍分布型和差异富集型;层间剩余油分布呈现为均匀分布型和层间干扰型2种;层内剩余油以顶部富集型、均匀分布型和夹层控制型3种类型为主。在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矢量层系井网调整技术,主要分层间、层内、平面3种矢量调整技术进行了分析。层间矢量调整关键是通过细分层系实现剩余油有效动用;平面矢量调整主要通过井网、井距、液量合理化分析来实现;层内矢量调整的主要手段是水平井优化开发和堵水调剖。通过15个矢量调整区块试验,注采对应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现状储量动用程度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8砂层组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调整效果变差的问题,对厚油层开展了细分韵律层井网重组研究.在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基础上,选择渗透率、有效厚度、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储量丰度作为分类评价参数,应用聚类分析理论对韵律层进行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建立了多个韵律层聚类重组方案.通过井网重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和数值模拟效果预测优选开发方案,确定采用非主力韵律层和主力韵律层两套井网分别进行开发的井网模式.  相似文献   

3.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红兵 《特种油气藏》2006,13(2):58-60,63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胜坨油田是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的多层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用常规层系井网调整技术难以有效挖掘多层砂岩的剩余油潜力,井网重组成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深度开发技术。以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1—3单元为例,建立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得出了井网重组时的技术政策界限,包括井网重组后的井网调整方式、不同组合层系的压力保持水平等。以此研究结果为指导开展了坨7井网重组先导试验。方案实施后,10口新钻油井投产非主力层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8.6t/d,比调整前平均单井产油量高2倍;含水率70.6%,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25.6%,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段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型,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水平井段长度和无因次水平井段长度下的整个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的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胜坨油田二区古近系Es8(2~4)2单元为目标,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特高含水后期反韵律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针对油藏动态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层顶部剩余油相对富集及高温高盐等特点,研制了低张力泡沫体系,在油藏温度85℃、地层水矿化度18500mg/L、钙镁离子质量浓度505mg/L条件下,起泡体积202mL,半衰期132min,界面张力3×10-3 mN/m,在发挥泡沫体系选择性封堵油藏高渗条带、扩大驱替波及面积的同时,其高界面活性有效提高了洗油效率,室内填砂模型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25.0%,为反韵律油藏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层内潜力研究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平面层间高度水淹,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胜利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超细水泥堵炮眼工艺进行层内挖潜,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改善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效果。层内挖潜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将夹层分为54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油水运移形成的四种遮挡类型。应用多种矿场资料分析了该类储层特高含水期的七种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在胜坨油田调整挖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形识别和剩余油预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现代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形成平面微相及形态分析、剖面对比为主要手段的曲流点坝体内4级界面和侧积单体定量描述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使建筑结构解剖技术向生产应用转化迈进了一大步.在研究成果指导下,提出在曲流河砂体内剩余油富集在四级界面控制下的砂体顶部、点坝砂体顶部、废弃河道、侧积体边部或隔挡层附近.在聚驱后厚油层挖潜实践中,采取逆曲流河砂体侧积方向、非主河道流向加强注水,主流线方向控制注水的方式,挖掘逆侧积方向注水受效区域的剩余油,现场应用取得单井日增油2 t,含水降6.1个百分点,有效期长达16个月以上的开发效果,可以指导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