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十八烷(C18)为芯材,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转数、芯壁质量比m(C18)∶m(PMMA),对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大小、表面形貌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与晶体结构、热稳定性、热循环性以及致密性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乳化剂质量分数4.8%、乳化转数速3 000 r/min、芯壁质量比m(C18)∶m(PMMA)1∶1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相变温度为24.7℃,相变潜热为169.13 J/g,储能效率Ees为76.4%、包覆率Een为79.78%、储热能力Ces为95.76%,具有较高的热焓值以及优秀的循环稳定性,有望用于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原料。  相似文献   

2.
以石蜡为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探讨了影响相变微胶囊合成的主要因素,如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优化了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15 mL/100 mL,乳化时间为6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相变微胶囊颗粒较小、粒径分布窄、形态较规整、温度调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有机类相变材料,烷烃类化合物的乳液粒径直接影响相变微胶囊的粒径.考察了影响正十六烷乳液性能的因素,同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速度、水油体积比等因素对烷烃类相变材料乳液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Span60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w(乳化齐)为3.5%(对乳液质量)],水油体积比为5:1,1 800 r/min乳化75 min时,制备出的相变材料乳液最稳定,粒径相对较小,且体系粘度较低,适合进一步微胶囊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避蚊胺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驱蚊纳米胶囊.对影响胶囊制备的诸多因素如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油水比、反应时间、乳化速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选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用量为5%,油水比为10∶50,乳化速率15 000 r/min以上,反应时间为2.5~3.0 h时,可以制备纳米胶囊,其平均粒径约为100 nm,且胶囊稳定存在于乳液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以固液混合石蜡作为芯材,使用复配乳化剂乳化混合石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石蜡相变微胶囊。考察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配比、乳化聚合温度和转速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Tween-80、Span-80以11∶9的比例复配作为乳化剂使用,乳化时间30 min,6 000 r/min搅拌5 min,乳化效果达到最佳;制得的微胶囊粒径约为507 nm,相变潜热值为37.8 J/g。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乳化工艺.采用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玉米糖浆为壁材,以蔗糖酯为乳化剂,讨论了微胶囊效果评价标准和均质对乳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乳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60min,乳化温度30℃,乳化时间90min,乳化剂用量为水液的1.5%(W/V),在此条件下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可分别达到96.19%和82.9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密胺树脂包覆高级脂肪醇类相变材料A,制备热敏相变储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芯壁比和剪切时间对微胶囊的表观形态及相变潜热有重要影响。当乳化剂SMA用量为10%,乳化剪切时间为5 min,芯壁比为3〖KG-*5〗∶〖KG-*5〗1时,可制备出表面致密、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粒径平均为1.37 μm且相变潜热达到179.0 J/g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9.
[摘要]实验采用乳液聚合法用聚苯乙烯(PS)包覆相变材料正十八烷制备微胶囊。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乳化剂。探讨了共聚单体种类和用量、单体/十八烷配比、添加交联剂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一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测试,最后得出制备苯乙烯-正十八烷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合理工艺。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制备盐酸小檗碱微胶囊,研究制备中乳化剂的用量、皮芯比、乳化时间、固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皮芯比为5∶12,乳化时间150min,固化时间120min,乳化温度50℃,搅拌速度1200r/min时,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与包埋率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甾醇酯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甾醇酯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甾醇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12.
选用复合醇为芯材,以密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相变材料。探讨了分散剂浓度、芯壳比、乳化剂用量、剪切时间和固化搅拌速率对复合醇微胶囊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混合醇相变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分散剂SMA 10%,芯壳比4:1,乳化剂OP-10 7%、乳化剪切时间7 min;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完整,平均粒径为4.648μm,方差0.521,分布较为均匀;DSC测试显示,该样品的相变温度为35.9℃,调温区间为35.9~39.5℃,相变焓为128.2 J/g,是优良的纺织用储能调温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对体积法研究经超声波细胞粉碎制备的鱼油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别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浓度、麦芽糊精浓度、油水比和超声时间对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鱼油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蔗糖酯浓度0.6%、麦芽糊精浓度8%,油水比1∶9。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油-西藏酥油(2∶3)为芯材,可溶性豆渣酶解产物-麦芽糊精(1∶4)为壁材,单甘酯、蔗糖酯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花生油-西藏酥油混合油脂的微胶囊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原料配方是:混合油脂35%,乳化剂2%,酪朊酸钠3%,混合壁材60%;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70~80℃,加水量1~1.2(相对于固形物),喷雾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95℃。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流动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15.
棕榈油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20,(7)
以绿苋、龙葵和黄柏的复配提取液为芯材,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防紫外线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含量、内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乳化剪切速度对微胶囊外观和尺寸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将防紫外微胶囊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并测试其抗紫外性能。结果表明:初乳中乳化剂含量为2%、内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1∶6、乳化剪切速度为10 000 r/min的条件,制得的微胶囊尺寸分布在1 480~2 670 nm;当微胶囊质量浓度为30 g/L,黏合剂质量分数为5%,热烘温度为40℃,整理试样的UPF值为56.03,TUVA为1.70%,TUVB为1.90%,抗紫外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壁材,荆芥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荆芥精油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的复配质量比、复配乳化剂用量、芯壁比、芯壁质量分数、复凝聚pH值、搅拌速度、固化剂用量对荆芥精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测试了荆芥精油微胶囊的官能团结构及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在复配乳化剂Span-80/Tween-80质量比2∶1,乳化剂用量为精油质量的30%,芯壁比2∶1,芯壁质量分数0.5%,复凝聚pH值5.5,搅拌速度600r/min,固化剂用量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制备所得的荆芥精油微胶囊的外观呈圆球形,规整圆滑,表面有微孔,平均粒径1~2μm左右,粒径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乳化剂对微胶囊化粉末油茶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3),以大豆卵磷脂和吐温-80(6∶4)的复配乳化剂乳化油茶籽油形成的乳液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且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均匀、细腻、干燥。经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较均匀,表面光滑,其载油量及包埋率分别为35. 6%和82. 02%。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