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检测了某铅锌矿区水、土壤、尾矿、废石等样品重金属元素含量,追踪调查了尾矿库、排土场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分布范围,并对重金属元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差,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集中分布在尾矿库和排土场下游地块;铅锌矿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d、Cu、Pb、Zn、As,污染程度以轻度-中度污染为主;尾矿库下游重金属元素Cu、Pb、Zn、As污染分布在1 600m内;排土场重金属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下游400m内。土壤样品Cu、Pb、Zn与As、Cd元素呈显著正相关性,Cu、Pb、Zn、As、Cd元素来自同一源头,可能源自尾矿、废石等固体废物;Hg、Cr、Ni元素来自另一源头,与矿业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省某锰矿区剖面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中Cu、Zn、Cr、Mn、Pb和Cd含量,并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利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及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中Cd、Cr、Cu、Zn、Pb和M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63、126.39、48.95、751.8、37.28和4 992.88 mg/kg,均高于贵州土壤背景值。从土壤重金属垂向分布来看,由于矿区土壤受到较多人为影响,导致土壤垂向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不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溶态,Pb、Mn均以可还原态为主,Cr、Zn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其中Cd、Cu元素有效态均表现出在表层富集的特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d有较高的污染风险,土壤Cu、Mn、Zn、Pb和Cr以中低风险为主。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d和Cu生物有效形态组分污染风险均呈由浅至深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重金属含量,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掌握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再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平均含量分别为10.4、1.54、132、653、62.8、73.8、1 392、31.6 mg/kg,越靠近尾矿库,Cd、As、Pb、Cu、Zn、Hg含量越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11.2,为重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土壤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As、Zn、Pb、Cu、Hg污染,Cr和Ni无污染。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d、Hg、As、Pb、Z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受铅锌尾矿库长期堆存、转运及加工等人为活动影响,Cr、Ni主要来自土壤母质,Cu主要受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某电解锰企业的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法(SCE)分析了锰渣中As、Cd、Cr、Cu、Pb、Zn的形态分布情况,以改进的TCLP法研究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铅以外,锰渣中5种重金属水溶态、弱酸态和还原态总和均在60%以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容易浸出,尤其在酸性环境下浸出率随酸性的增强逐渐升高;在pH=2.88的醋酸中浸出48h,液固比大于80,浸出温度保持45~50℃时,重金属的浸出率较大;振荡方式对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因重金属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某镍钼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d、Pb、Zn、Cu、Ni及Cr)污染情况和周边蔬菜及水稻中重金属含量对居民的影响,在矿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并采集其周边土壤根际的蔬菜或水稻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判别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对各种蔬菜或水稻对重金属元素富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各个取样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以Ni超标最严重。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Eir(Cd)Eir(Ni)Eir(Cu)Eir(Pb)Eir(Zn)Eir(Cr),17号样点污染最严重,达到强生态危害级别。未发现可对Cd、Cr、Cu、Ni、Pb及Zn有富集能力的蔬菜及水稻,但发现辣椒和萝卜对Cd有较强吸收,水稻、萝卜及玉米对Zn具有较强吸收。结合重金属总量分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应注意Ni及Cd污染治理与防治,还应注意Cr及Pb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h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迁移特征,以某铅锌冶炼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功能区采集土壤表层及剖面样品,分析土壤中Pb、Cd、Cu、Zn、Cr和Ni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和水溶态含量,解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态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场地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Cd、Pb平均含量分别达背景值的384.0和63.5倍。此外,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剖面样品分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主要与地表硬化和土壤pH有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Cr和Ni属于清洁水平外,冶炼场地不同功能区Pb、Cd、Cu、Zn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不同功能区土壤污染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厂区林地>大门>生产区>办公区>对照点,其中厂区林地和厂区大门受人工填土、废液、废气、废渣等影响达到强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时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 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9.
土壤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以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污水灌溉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状况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样品的Cd、Cr、Cu、Pb、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5种重金属均在表层土壤(0~10 cm)含量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0~10cm土层土壤Cd、Cu、Pb平均含量均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而Cr和Zn含量低于背景值。利用地统计方法得到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图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水泥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其存在较高的同源性或复合关系。健康风险评价显示,4种重金属的单一健康风险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其综合污染风险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且重金属对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某退役稀土回收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厂区内布设8处土壤采样点,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4份,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该场地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As、Hg、Ni 8种重金属元素的最大浓度分别为56、145、108.20、3.96、64、17.40、0.21、25 mg/kg,均高于研究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部分监测点Cu、Pb、Cd浓度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筛选值标准,集中在储罐区、窑炉、污水处理站、渣堆场附近,铜超标倍数较小,镉最大超标数12.2倍,在储罐区附近。单因子指数法研究表明,Zn、Cr、As、Hg、Ni处于未污染水平,Cu、Pb处于未污染到轻微污染水平,Cd处于未污染到重度污染水平。运用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中的吸食、皮肤接触、呼吸接触3种暴露因素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表明:Cd、Cr、As存在致癌风险,Pb、Cr、As存在非致癌风险。源解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u、Zn、Cr、As、Pb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储罐的泄漏、污水处理站泄漏、渣堆场淋溶水渗流及扬尘。  相似文献   

11.
赣州市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赣州市6大功能区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取表层0~20cm土壤共50个样品,测定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d和Cr含量并分析其来源,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结合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b和Cu元素变异系数较大,重金属Zn, Cu和Pb之间相关性显著。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赣州市6大功能区都受到重金属Cd的重度污染,居民区和工业区受到重金属Cr的轻度污染,交通区受到重金属Pb和Zn的轻度污染。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Cr、Cu、Pb、Zn形态都以残渣态为主,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都是小于1的属于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污灌区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采集地表水样5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化学组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区地下水8种重金属元素中,仅有Ni和As两种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4.3%和42.9%.8种重金属含量在污灌区地表水、工厂废水以及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Ni、Zn、Se、Cd这4种元素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u与Pb和Cd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r仅与N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s与其它7种元素的相关性均不明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可分为4类:Pb和Cu一类,Se、Cd、Ni、Zn一类,Cr和As均单独一类.Pb和Cu与Fe的相似性最好,Se、Cd、Ni、Zn与Mg2+存在较好的相似性,Cr与HCO3-的相似性最好,As与SO42-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以赣州市赣县王母渡镇东埠头钨矿矿区开采区、尾砂库、矿区附近河流沿岸及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该矿区污染土壤样本21个,采用王水消煮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Pb、As、Hg、Cr、Cd、Zn、Cu、Ni的含量.选用修正的BCR法测定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As、Zn、Cr、Pb、Ni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可转换为可交换态,矿区中残留选矿剂对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较大,As、Cd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回转窑高温焙烧铅锌废水处理污泥,研究回转窑焙烧过程烟气重金属物质流向的基础理论,可以评价该工艺重金属污染控制的适用性。通过XRF、ICP-OES、ICP-MS等手段检测分析废水处理污泥焙烧前后固体物料及烟气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使得大部分重金属挥发为气态,随烟尘沉降而被捕集;各重金属的回收效率分别为Zn 89.1%、Pb 76.7%和Cd 47.3%。水淬渣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Zn、Pb、As、Cd含量分别降低至0.46%、0.016%、0.05%和0.05%。重金属流向分析表明,除尘后3.9%Zn、19.4%Pb、33.2%Cd、63.2%As及100%Hg进入烟气中。采用回转窑处理铅锌废水污泥不仅可资源回收有价金属铅、锌、镉,还降低了炉渣重金属含量,为铅锌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危险废物资源化提供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渭河陕西段5个国控断面近岸沉积物中Cd、Pb、Cr、Zn、Cu、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Zn、Pb在整个河段都有富集,Cd在耿镇桥富集比较明显,其他元素的含量基本上都保持在自然背景水平.除Cd外,沉积物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受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教法对渭河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耿镇桥断面Cd潜在生态风险中等,其他各断面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某区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遗留矿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r、Zn不存在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 As Cu Pb,且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研究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对周边人体健康影响,通过选择2种重金属As,Cd作为主要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矿区日后规划为林地使用,Cd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As具有明显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某废弃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的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为4.5~6.5。土壤中Cd、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5.66 mg/kg、2 409.00 mg/kg、1 224.42 mg/kg,污染显著,且变异强度较大。风险评估编码方法(RAC)显示研究区土壤中Zn处于低风险及以下;Pb含量不均匀,污染最重者达到极高风险;Cd绝大部分处于中风险及以上。桔子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Cd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Pb富集程度最高,其含量最低的样品Pb含量为标准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地质高背景区铅锌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某废弃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Hg、As、Cd、Cr、Pb、Cu、Zn的污染状况,并结合单因素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指数负荷法、灰色聚类法及聚类热图分析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识别污染途径。结果表明,研究区Cd、Zn、Hg、Pb、Cu和As含量均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d的外源污染最严重,Zn、Pb、Hg次之。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河流以及距矿区距离呈正相关。主要污染因子为Cd,次要污染因子为Hg和Zn,各采样点均处于严重污染。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可分为4类,Cu、Cd、Zn属工业源污染,主要为矿山开采;As、Hg污染与工业源和农业源有关;Cr、Pb含量受交通源与工业源以及自然源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晋南某钢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Cd、Cr、Cu、Mn、Zn、Ni及Pb等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二级标准,但却严重超过了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Cr、Pb三种元素超标率均为100%,Cu、Mn、Zn三者超标率也高于50%,Ni元素超标率较小,为10%。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分析,Cd、Cr、Cu、Mn、Zn五种重金属元素属于轻微污染,Pb属于中度污染,Ni元素处于无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填埋覆土的方式对煤矸石进行处理,在沉陷区沟壑地带分层充填矸石,使沟地变为平地,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神府东胜煤田的大多数煤矿现已基本采用填埋覆土的方式对煤矸石进行处理。以神府东胜煤田中某排矸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排矸场表层土壤(地表及-1 m处)中As、Cd、Cr、Cu、Mn、Ni、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排矸场中As、Cd、Cr、Cu、Pb、Zn含量超过该地区的土壤背景值,对当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排矸场土壤中As、Cd、Cr、Cu、Mn、Ni、Pb在-1 m处的含量高于表层土壤,并且排矸场中-1 m处土壤的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高于对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排矸场中Cd、Cr、Cu、Ni残渣态占比最大,As可氧化态占比最大,Mn、Zn、Pb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占比较大,Mn、Zn、Pb以更不稳定的形态存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