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介绍了气举诱喷技术在低孔渗油气藏的应用案例,并从技术上对气举喷嘴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比较,从而提高气举诱喷效率。  相似文献   

2.
液氮气举诱喷排液技术在户部寨气田进行了推广应用,对作业井诱喷举升方式和液氮用量进行分析。本文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对如何提高液氮气举成功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萨43井是一口油套起压和泄压后恢复迅速的老井,于2009年4月井口油套压出现异常,油压最高升到18MPa,套压升到8.5MPa,泄压时,压力在8~10min内降至0,出口小股状水、点火不燃(无天然气和硫化氢),每关井6~8h均恢复至原压力。该井油、套均已起压,且泄压后恢复迅速,作业队多次采取正反循环压井及挤注法压井,在允许的承压范围内均没能成功。这样就不能再按常规的循环压井、观察、倒换井口 、倒扣、循环、起钻等工序的方法进行作业。通过使用连续油管通井、钻磨、试挤、气举工艺技术措施,有效地解除了油管内的桥堵。通过测试,获得了较高的井口产能,获取了地层流体及性能,为该井下步修井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东海气井完井诱喷方式多样,主要有连续油管气举、气举阀气举、完井管柱内替柴油谤喷、通过化学药剂注入阀注气气举诱喷等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针对不同井况都有其局限性。本论文介绍了以上几种诱喷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针对一些特定井况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井底产生稳定性气体的"自生气"气举诱喷的新思路,并进行了该方法的初步论证,该思路符合中海油降本增效的理念,具有较好的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气井气举阀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参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井筒流态差异的影响,气井气举阀气举诱喷排液不同于油井气举阀气举采油,简单照搬油井气举阀排液设计模式,难以在气井诱喷中获得成功。在气举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气举排液采气工艺特点及影响因素,设计了气举阀诱喷排液采气工艺参数,并编制了程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上气田气举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氮气气举诱喷技术费用高且开发后期井筒排液作业量大等问题,以气举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海上平台生产条件,由已投产的高压气井提供气源,在生产管柱上增设三级气举阀进行气举诱喷,形成了海上气井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该项技术配套设备少、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兼顾开发后期井筒积液时可实施气举排液采气,目前已在我国海上A气田成功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气举阀气举排液采气工艺的参数设计和技术优选。  相似文献   

8.
气举采油是一种常规的机械采油方法,在油井停喷后恢复生产的井、替喷抽汲井、排水采气气井和停喷井的生产测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向井简内注入高压气体的方法来降低井内注气点至地面的液柱密度,以保持地层与井底的压差,使油气继续流出并举升到地面。气举采油有许多优点,如掏空深度和产液量可在地面控制、灵活性大;受井下技术状况限制较少等。  相似文献   

9.
气举阀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参数设计与优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濮凹陷气藏多属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表现为气井产能低、压力下降快、地层水矿化度高、积液影响严重等特征。气举排液是一项常用的气井排液采气工艺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但适用于低产气井的辅助排液采气,而且还适用于各种类型积液停产气井的诱喷排液复产。受井筒流态差异的影响,气井气举阀气举诱喷排液不同于油井气举阀气举采油,简单照搬油井气举阀排液设计模式难以在气井诱喷中获得成功。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气举阀及气举排液采气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对气举排液采气工艺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对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并编制了软件,实现了程序化,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气举阀气举排液采气软件化工艺参数设计进行研究,解决了气举工艺应用存在的问题,完善了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并编制程序,实现了气举设计的软件化、理论化、定量化处理。提高了气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经现场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部分油井酸压后不能通过自身能量排液、投产,前期主要采取抽汲排液的方式返排残酸,但作业时间长,效率低,还会对储层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了油井的酸压效果评价。为此,引进了吐哈钻采院的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酸压返排效率,缩短了返排周期,达到了快速返排的目的。本文对气举排液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设计、动态检测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油井特点、气举技术及技术应用效果等相互关系,开展了连续气举技术、稠油井气举技术和地层供液不足井气举技术的实施效果研究,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塔里木油田JF凝析气田的部分凝析气井,产液量高(50~100 t/d)、气液比高(100~300 m~3/m~3),由于地层压力下降,井筒积液处于临界自喷状态,需关井恢复压力。利用设计的连续柱塞气举工艺,依靠产层天然能量、柱塞结构和自重,柱塞系统自平衡运行,达到排液采气的目的,工艺设计成功。工艺的适用性和举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气举阀是控制气举井注气量和注气压力的核心工具,广泛应用于气举采油领域。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可投捞式气举阀,通过钢丝投捞作业可从偏心工作筒内投入或捞出,克服了现有气举井更换气举阀必须起下管柱的缺点,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现气举井产能调配和故障排除。由于该项技术无需起出管柱,所以缩短了作业时间,避免了作业液对地层造成伤害。该工具结构简单,阀孔尺寸丰富,性能可靠,加工成本低,具有抗H_2S和CO_2腐蚀的特点,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酸洗+气举诱喷技术在涠洲6-1油田石炭系储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套适合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6-1油田石炭系灰岩储层的酸洗工艺,对涠洲6-1-A1h/A2h井酸洗原理、处理依据、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这两口井实施的酸洗+气举诱喷技术均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理想的产量,对今后南海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计算深水气举井气举阀气室压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深水气举井投产数量的增加和所需注气压力的提高 ,采用以往的计算方法会导致气室压力计算出现误差 ,影响气举作业的成功率。为此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进行了新方法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有关方程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采用新方法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 ,而且计算所需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技术在苏10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苏里格气田开发效果,提高区块采收率,达到降低开采成本、合理高效开发的目的,针对苏里格气田直井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水平井实施中的技术难点,开展了河流相沉积气藏水平井技术攻关与研究。现场实施4口水平井,完钻水平段平均长度为800 m,分段压裂后投产,日产气为邻近直井产量的5~10倍,生产效果较好。该研究为苏里格气田实现少井高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苏77区块地层水含量丰富,随着区块大规模开发,地层能量逐渐降低,气井在开采过程中生产层位的地层水越积越多,导致产层水淹、水锁,油套压恢复缓慢或者无法恢复。苏77-23-37井产层为盒8下1山13,该井产水量大地层能量低,在生产过程中积液越来越多,致使产层水锁地层能量恢复缓慢,无法正常生产,使得该井一直处于长关井状态。在往井内加注泡排剂和解水锁剂后,通过氮气气举工艺方式排出大量地层水,地层能量恢复迅速,实现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更换气举阀作业是气举采油工艺的重要环节,中原油田自1983年开始开展对气举采油工艺和气举阀投捞工艺的研究,在研制波纹管投捞气举阀的同时研制成功的气举阀投捞工具串能简便自如地在井下打捞或投放气举阀,经投、捞各20多井次的作业,成功率在95%以上。目前中原油田已有60多口正常生产的气举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工具串主要由加重杆、震击器、造斜工具、打捞工具和投放工具等组成,下井后能通过造斜自动对正气举阀腔,用工具串的不同组合和作业时地面不同的操作进行打捞或投放作业。该工艺操作灵活简便、作业时间短(一次投捞作业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产、低丰度"三低气藏,经过10年的开采开发,产水井数逐步增多,产水量也逐渐增大,井底积液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气井的正常生产。针对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的地质因素、状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开展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了发挥柱塞气举工艺的优势,引进了游动式柱塞排水采气。对游动式柱塞工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后期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优化理论确定优化连续气举系统配气方案,可从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出了连续气举单井经济动态模型及经济动态曲线制作方法,建立了以连续气举系统内所有井的日工作现金收入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方法。根据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编制了优化配气的程序。用它对一个实例系统进行了给定供气量下的优化配气计算。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理论确定优化配气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