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氮化钽薄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制备氮化钽薄膜,对磁控反应溅射制备氮化钽薄膜的工艺参数(包括氮分压比、加热温度、溅射压力、溅射电流)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影响氮化钽薄膜结合力的主要因素为溅射压力和加热温度,氮分压比、溅射电流为次要因素;氮分压对氮化钽薄膜的硬度影响较大。动态凝血及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表明,氮化钽薄膜的血液相容性性能优于热解碳(LTIC)。 相似文献
2.
3.
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制备的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与薄膜的结构,成分,表面能,以及蛋白质在薄膜表面的吸附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血液相容性是表面能和功函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能决定蛋白质的吸附量,功函数决定蛋白质的变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氮化碳薄膜的电化学沉积及其电阻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采用二氰二胺分散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的溶液做沉积液,阴极电化学沉积了CNx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的CNx薄膜的N/C比为0.7左右,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有少量的碳和氮以C≡N的形式成键。拉曼光谱测试发现其存在多个吸收峰,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薄膜样品中含有α-C3N4和β-C3N4相的成分。电阻率测试表明,氮化碳薄膜的电阻率值达到1012~1013Ω·cm。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新型超硬材料-氮化碳的晶体结构和合成C3N4的实验方法,以及C3N4薄膜的TED,XRD,XPS,FTIR,Raman和Hv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
RF等离子体CVD合成氮化碳薄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合成氮化碳薄膜,测量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获得两组C(1s)电子和N(ls)电子结合能,它们是E(C^1)=398.0 ̄398.7eV,E(C^2)=284.6 ̄284.8eV;E(N^1)=398。0 ̄398.7eV,E(N^2)=400.0 ̄400.9eV。证实了薄膜中碳原子存在sp^3杂化轨道成键和sp^2杂化轨道成键两种键合形式。该方法合成的氮化碳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Chuanbao Cao Hongli Du Yajie Xu Hesun Zhu Taihua Zhang Rong Yang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2008,20(9):1738-1743
18.
在金属中添加陶瓷增强相是调控和改善金属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途径。传统硬质陶瓷增强相难以满足金属材料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以氮化硼纳米片(boron nitride nanosheet,BNNS)和氮化硼纳米管(boron nitridenanotube,BNNT)为代表的纳米氮化硼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是制备性能优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系统总结了纳米氮化硼的种类和特征,综述了纳米氮化硼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纳米氮化硼增强Cu、Al、Ti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纳米氮化硼/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并揭示了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的机理。最后,展望了纳米氮化硼/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