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氮化钽薄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永祥  黄楠 《功能材料》1998,29(6):639-641
本文利用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制备氮化钽薄膜,对磁控反应溅射制备氮化钽薄膜的工艺参数(包括氮分压比、加热温度、溅射压力、溅射电流)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影响氮化钽薄膜结合力的主要因素为溅射压力和加热温度,氮分压比、溅射电流为次要因素;氮分压对氮化钽薄膜的硬度影响较大。动态凝血及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表明,氮化钽薄膜的血液相容性性能优于热解碳(LTIC)。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氮化碳薄膜在氮氟酸,氢氟酸加硝酸混和酸中的抗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制备的氧化钛薄膜的血液相容性与薄膜的结构,成分,表面能,以及蛋白质在薄膜表面的吸附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血液相容性是表面能和功函数共同作用的结果。表面能决定蛋白质的吸附量,功函数决定蛋白质的变性。  相似文献   

4.
陈春  刘军  毕凯  陈志刚  李忠学  张兴国 《材料导报》2005,19(Z1):372-374
简要评述了磁控溅射法制备氮化碳(CNx)薄膜的研究进展的现状,以及磁控溅射法制备氮化碳(CNx)薄膜过程中工艺参数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氮化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掺杂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与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俊英  杨萍  冷永祥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2000,31(2):212-214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a5+掺杂的TiO2 薄膜 ,并采用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粘附及血小板变形等方法进行了薄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 ,Ta5+掺杂的TiO2 薄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且在一定的掺杂量条件下具有最佳值。  相似文献   

6.
高速钢上氮化碳薄膜附着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毕凯  刘军  陈春 《材料保护》2005,38(12):11-13,16
氮化碳(CNx)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很适合用作耐磨保护涂层及固体润滑剂.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高速钢(HSS)基片上制备了氮化碳薄膜,并以划痕法对其附着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TiN中间层的CNx复合薄膜比无TiN中间层的附着性能有较大的提高.CNx/TiN复合薄膜附着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片严格的清洁处理,采用磁控溅射法对基片施加了合适的负偏压,沉积了合适的中间过渡层;工艺参数合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UBMS450)法在(100)单晶硅表面制备Si-N-O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薄膜的成分结构;用血小板粘附试验表征薄膜结构对薄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无机Si为主的Si-N-O薄膜,其血液相容性较差;键合少量O的Si3N4薄膜,其血液相容性较佳.Si-N-O薄膜中N含量和O含量的变化,是导致薄膜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氮化碳薄膜的电化学沉积及其电阻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采用二氰二胺分散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的溶液做沉积液,阴极电化学沉积了CNx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的CNx薄膜的N/C比为0.7左右,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有少量的碳和氮以C≡N的形式成键。拉曼光谱测试发现其存在多个吸收峰,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薄膜样品中含有α-C3N4和β-C3N4相的成分。电阻率测试表明,氮化碳薄膜的电阻率值达到1012~1013Ω·cm。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新型超硬材料-氮化碳的晶体结构和合成C3N4的实验方法,以及C3N4薄膜的TED,XRD,XPS,FTIR,Raman和Hv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
RF等离子体CVD合成氮化碳薄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合成氮化碳薄膜,测量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获得两组C(1s)电子和N(ls)电子结合能,它们是E(C^1)=398.0 ̄398.7eV,E(C^2)=284.6 ̄284.8eV;E(N^1)=398。0 ̄398.7eV,E(N^2)=400.0 ̄400.9eV。证实了薄膜中碳原子存在sp^3杂化轨道成键和sp^2杂化轨道成键两种键合形式。该方法合成的氮化碳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等方法在热解碳、钛及钴合金等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表面制备Ti-O、Ti-N及其复合薄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材料的电阻率,对薄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薄膜具有优于热解碳的血液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抗凝血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红  周宁琳  马银陈  高孝俊  高南萧  章峻  李利  魏少华  沈健 《功能材料》2007,38(9):1537-1539,1542
利用溶液插层法合成了新型的蒙脱土-十八烷基二甲基-2-羟乙基溴化铵-肝素/硅橡胶抗凝血复合膜材料,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机械性能测试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将纳米复合膜用于体外实验,通过观察溶血率、复钙化时间和血小板黏附实验来对其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液插层法合成了新型的硅橡胶/氧化石墨-十八烷基二甲基-2-羟乙基溴化铵-肝素纳米抗凝血复合膜材料,并通过机械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血小板黏附试验和肝素扩散速率测定实验对复合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抗凝血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并且肝素扩散缓慢,具有相对长效的抗凝血活性,可望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银陈  周宁琳  陈亚红  李利  章峻  魏少华  沈健 《功能材料》2007,38(10):1713-1716
利用溶液插层法合成了新型的硅橡胶/氧化石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肝素抗凝血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和机械性能测试了解改性氧化石墨微观纳米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溶血试验和血小板粘附试验测定表明硅橡胶/改性氧化石墨抗凝血纳米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得到极大的改善;这种新型的、兼具优良血液相容性和良好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可望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水  史新伟  宋开兰  王晓 《真空》2012,49(4):68-71
介绍了拟合氮化钛薄膜光学常数常用的色散模型,且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出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给予阐述;概括了氮化钛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掺杂对于氮化钛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并且指出了氮化钛在节能镀膜玻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Nx/TiNy复合交替超硬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组织、结构和和性能变化等热稳定性问题,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转变开始温度为400℃,当温度低于400℃时,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较为稳定,而高于400℃时,复合膜开始发生分解;随着温度的增加,复合膜内部结构发生退化等破坏,导致膜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其耐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在金属中添加陶瓷增强相是调控和改善金属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途径。传统硬质陶瓷增强相难以满足金属材料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以氮化硼纳米片(boron nitride nanosheet,BNNS)和氮化硼纳米管(boron nitridenanotube,BNNT)为代表的纳米氮化硼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是制备性能优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系统总结了纳米氮化硼的种类和特征,综述了纳米氮化硼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纳米氮化硼增强Cu、Al、Ti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纳米氮化硼/金属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并揭示了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的机理。最后,展望了纳米氮化硼/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