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1951~2010年围场县的降水日值资料,对围场县60a和各季降水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就年变化而言,60a以来围场县年降水量以平均-4.895mm/10a的气候倾向率下降。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最多,7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60年代次少,2001~2010年近10a降水也偏少。年降水量不存在突变。就季节变化而言降水变化趋势因季节变化而不同,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是夏冬两季,其中夏季最为明显,降水倾向率达到-9.9mm/10a;而在春秋两季反而略显上升。季降水量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夏季,其它季节突变不明显。就日变化而言近60a围场县年平均降水日数随年代变化有减少的趋势,其中除暴雨日数为略有增加的趋势外,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都呈减少的趋势,且小雨日数的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五华县53a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五华县气象观测站1957~2009年气温、日照、降水及霜冻资料,对五华县近53a来的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53a五华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季节中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1.527h/10a。初霜日呈偏晚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723d/10a;终霜日呈偏早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105d/10a;无霜期呈增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2.821d/10a。  相似文献   

3.
采用务川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的气温、降雨、日照等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务川县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务川县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4℃,春季气温上升贡献最大;年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季节变化较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年日照时数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呈现整体下降趋向,春、秋两季缓慢增多,夏、冬两季呈减少趋势,夏季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滑动平均和回归的方法对丰顺县1961—2005年间的气温、降水和湿度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近45a的气候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四季和年平均气温都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节气温波动较大,上升增幅也大。1985年以后,冬春季节和年均气温上升更为明显,其中春季的气温上升最快,其次是冬季,气温上升幅度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但在后20a,冬季的气温增幅有减小,而春季却仍保持上升的趋势,年均气温增幅的加大并不明显。全年降水总量大致相对平衡,只有到2000年以后春夏季节的降水总量同时出现减少的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气的平均相对湿度持续走低,预示着未来将进入偏干旱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根据丰宁县气象站1963~2012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累积滤波器法和线性趋势法,对不同年份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宁县年平均气温呈现微弱升高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3℃/10a。降水量有显著降低趋势,降低趋势达15.7mm/10a。可以认为,丰宁县气候在1963-2012年发生了"干热化"的变化趋势,使丰宁县特色作物土豆产量下降,通过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线性趋势法、水文变异综合诊断系统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对茂名市1980—2021年降水、气温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茂名市降水呈微弱减少趋势,每年减少1.04 mm,而气温呈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为0.156℃/10 a,降水和气温分别于1986和2019年发生跳跃变异,标准化降水指数揭示2020年开始茂名市气候状况变化为偏干旱。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招远市1961—2021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整编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法,分析了招远地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变化特征及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61年招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0.24℃;降水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每10年下降0.3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63.1 h;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1975和1971年,年降水量突变较为频繁。研究结果为招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梅州市1953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对梅州市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和季节分布特征,以及气候演变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及前汛期的降水量。结果表明,梅州市55a来年平均气温以0.018℃/年的趋势增温变暖,各个季节及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有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及前汛期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年纪特征,降水量的周期经历了由长周期向短周期转变的过程。针对气候变化,根据梅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漯河1956-2008年的观测资料,运用一元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了月、季、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这3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F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漯河气候整体显著变暖。季节变暖比单个月可靠,年平均气温变暖比分季节更显著、更可靠。漯河仅在4月降水量显著减少。漯河日照时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季、年日照时数变化比单个月更显著、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南澳县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Matlab小波分析法,对南澳县1957—2009年的年、月降水量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南澳县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5%呈现双峰型,6月份是最高峰,8月份为次高峰,分别分布于前、后汛期;多雨期与少雨期交替变化,在少雨年份的转折期都有一年对应的多雨年份;53a来南澳的年降水量、后汛期降水量均有一个28a的准周期变化,前汛期降水量在1959—1994年存在准12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西南5省(市)400个左右气象站的年降水资料数据,结合当地海拔高度、地形均方差、坡度、坡向等因素,利用空间内插方法计算云南省1961~2008年各年的年降水量,通过GrADS输出降水量的分布,清晰地反映了云贵高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用独立于模拟系统的水文站的降水资料和生态站降水资料对模拟系统进行检验,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以2007年春季出现在本地区的适合火箭增雨作业的一般性降水过程为分析样本,普查历史上该区春季出现的一般性降水天气过程,对产生降水的不同层次、影响系统的相互配置、影响系统与云状及雨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适应本地区春季火箭增雨作业的一般性降水过程的3种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Pearson-Ⅲ型分布对梅州市春季(3—5月)的逐年降水量进行拟合,试图计算春季各月和整个春季降水总量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小值,从而得出它们在不同重现期下的干旱程度。结果表明:春季5年一遇的降水量极小值为371.45mm,10年一遇的降水量极小值为308.98mm,50年一遇的降水量极小值为217.74mm,100年一遇的降水量极小值为190.73mm。另外通过对春季不同降雨量的重现期计算,并与实况相验证,发现拟合结果是可信的。此外还计算了梅州市2002年春季干旱的重现期为:3月份约5.4年,4月份20.7年,5月份约40.7年,而整个春季干旱的重现期则为181年,表明2002年的春季干旱确实是近百年来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丰满水库1959~2005年水位资料,流域降水资料,丰满水库放流资料,探讨了水库水位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找出时空相关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方程做对比检验。得出结论:采用独立站点的空间分布因子和综合站点的降水时间分布因子建立的方程模式,较为适合丰满汛期径流水位预报,径流水位预报的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梅州地区气温突变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3一一2007年梅县逐年的年、季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的最小二乘法分析梅州年、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运用累积距平法(CA)、Mannkendall法(MK)和滑动T检验法(MTT)这3种突变检测方法对梅州的气温突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的总体趋势是在上升,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明显,分别为0.0221℃/a和0.0113℃/a。运用CA法、M—K法和MTT法对梅州的年平均和冬季平均气温的突变进行检测,发现3个方法检测出来的梅州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份是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而冬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检测则有较大差异,在CA法和MTT法中,冬季气温的突变点为1986年,但MK法中检测出的突变点为1997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DSG1降水天气现象仪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湖南中部地区3个台站2018-01-01~2018-12-31的平行观测期间雨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在弱降水的情况下,误差较大。并具体分析了1次降水过程的雨滴谱形态,同时对比了雨量传感器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