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茶果采后处理对油茶籽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用的剥壳—摊晒、堆沤—摊晒和直接摊晒3种不同处理过程中油茶种子主要成分——水分、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及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沤—摊晒处理有利于提高含油率,处理后堆沤—摊晒处理的含油率高出剥壳—摊晒处理和直接摊晒处理2%;3种处理后的的油茶籽水分基本维持在10%左右,其中,剥壳-摊晒处理水分下降的速度最快;3种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基本维持在5%~6%;油茶果在堆沤过程中脂肪酸可以相互转化;3种处理后酸价在0.25~0.30之间,对油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种制油工艺所得的普通油茶籽油进行了质量安全指标及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品质和活性成分有明显的影响:油茶籽剥壳后液压榨所得油茶籽油的品质最好,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2 mgKOH/g和0.01 g/100 g,且油色较浅,色值R 3.0,Y 33.9,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从活性成分来看,油茶籽全籽液压所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和角鲨烯含量均为最高,为17.8mg/100 g,油茶籽剥壳后液压所得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方式所得的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风险很小,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制油方式;与螺旋榨相比,液压榨温度较低,较好保持了油茶籽油中固有的成分,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油茶果的脱蒲(外果皮)工艺是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油茶果不同脱蒲方式(人工脱蒲、晾晒脱蒲及爆蒲)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脱蒲工艺显著影响油茶籽的出油率、酸值,晾晒处理的油茶籽出油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爆蒲处理的油茶籽油酸值最高,为1.46 mg/g。油茶籽油中微量营养成分(α-生育酚、β-谷甾醇、总酚及角鲨烯)受脱蒲工艺影响显著,爆蒲油的α-生育酚、总酚含量分别为人工脱蒲油的1.23倍、8.64倍,β-谷甾醇、角鲨烯含量分别为晾晒脱蒲油的1.64倍、2.23倍。人工脱蒲油的氧化稳定性较高,为7.49 h,而爆蒲油全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为51.33 μmol TE/100 g。对不同脱蒲工艺处理的油茶籽油出油率、理化指标、微量营养成分含量、氧化稳定性等进行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爆蒲工艺处理的油茶籽油综合评价更优。  相似文献   

4.
以3种提取方法(低温压榨法、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牡丹籽油,在比较出油率的基础上,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微量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出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出油率远高于低温压榨法;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98%~93.33%,亚麻酸含量为42.58%~44.17%; 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温压榨法得到的牡丹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VE、甾醇、角鲨烯含量较高,分别为51.8、322、4.9 mg/100 g,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油茶籽加工处理方式对制取油脂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压榨阶段和处理方式制取的油茶籽油品质的差异性,采用液压中试设备对烘制和炒制的油茶籽,以及粉碎蒸制处理后的油茶饼分别进行压榨制油生产试验,并对制取的油茶籽油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烘制处理和炒制处理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差异显著(P<0.05),但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两种处理方式对制取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而烘制处理的磷脂含量较炒制处理低(P<0.05),甾醇总量、角鲨烯、总多酚以及总黄酮含量均较炒制处理高(P<0.05),烘制处理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品质较佳;二次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磷脂、甾醇总量和维生素E含量较一次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高(P<0.05),但角鲨烯和总多酚含量较低(P<0.05);在二次压榨生产过程中,蒸制处理能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从而使部分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形成差异显著(P<0.05),且蒸制处理能使油茶籽油中的甾醇总量提高66.51%,但对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维生素E、总多酚及总黄酮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油茶饼粉碎蒸制后二次压榨制取的油茶...  相似文献   

6.
以压榨制备的香花油茶籽油为原料,跟踪检测精炼过程中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角鲨烯和茶多酚等指标,并与普通油茶籽油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香花油茶毛油中的角鲨烯含量远远高于普通油茶毛油,茶多酚含量也略高于普通油茶毛油;经过精炼,香花油茶籽油和普通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和茶多酚都流失严重,均损失50%以上.香花油茶籽油角鲨烯含量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处理方法油茶籽及其油脂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变化的动态规律,确定了适宜的采收期和适宜的采后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及相似气候区,普通油茶籽以10月末采收为宜;过早采收或过晚捡拾落地籽都有造成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的风险;过早采收还会导致油中油酸含量、角鲨烯、β-谷甾醇及V_E等含量偏低;与10月7日相比,10月28日采收的油茶籽出仁率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了19.80%和38.03%,油脂中的油酸含量提高了2.52%,酸值和过氧化值降低了57%和36%,油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V_E的含量分别增长了64.7%、108.5%和22.7%。油茶果采后应及时脱蒲取籽尽快晒干,遇到阴雨天气时脱壳后低温烘干,避免采用传统的堆沤处理,以防止油脂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适宜的油茶籽油提取方法,采用古法压榨、螺旋压榨、液压压榨3种方式制取油茶籽油,对比分析不同压榨方式对油茶籽油感观品质、特征指标、理化指标、营养功能成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方式能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感官品质、特征指标、理化指标以及营养功能成分,对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灰色关联度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3种压榨方式以古法压榨所得油茶籽油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最好,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孟橘 《中国油脂》2021,46(7):20-22
为了考察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微量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工艺(冷榨、热榨、浸出精炼、鲜榨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微量脂肪伴随物,如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总黄酮含量,以及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鲜榨油茶籽油的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鲜榨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均低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远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  相似文献   

10.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螺旋榨、溶剂浸提、包饼液压和快速液压4种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及营养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制油方式中,快速液压榨所得油的酸值与过氧化值最低,普通螺旋榨的最高。快速液压油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2.85%;油中的α-生育酚含量最高,为29.8mg/100g,且角鲨烯与β-谷甾醇保存较好。单从油茶籽油品质及活性成分的保持上来看,快速液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鲜榨山茶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在理化指标上与特级初榨橄榄油相当,脂肪酸组成与特级初榨橄榄油相似,但油酸含量高于特级初榨橄榄油,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低于特级初榨橄榄油;在维生素E、角鲨烯、植物甾醇等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方面媲美特级初榨橄榄油。  相似文献   

12.
加工工艺对山茶籽油理化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加工工艺(传统压榨、压榨-精制、精炼)制取山茶籽油,对不同工艺山茶籽油的理化品质、脂肪酸组成、感观品质、微量活性成分以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工艺山茶籽油中,精制油在保留山茶籽油固有风味的同时,其酸值、过氧化值和色泽较压榨油有所改善;精制油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含量分别是精炼油的2.37、1.06、1.24倍,但其氧化稳定性不及精炼油。山茶籽油的精制工艺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  相似文献   

14.
谭传波 《中国油脂》2020,45(7):93-96
以不同工艺山茶油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SD大鼠胃肠炎、胃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原香山茶油、精炼山茶油对大鼠胃肠炎、胃溃疡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整体效应是原香山茶油、鲜榨山茶油优于精炼山茶油;在大鼠胃液白细胞数、胃和十二指肠病理变化的调节作用中,鲜榨山茶油又优于原香山茶油。  相似文献   

15.
油茶果壳是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副产物,对油茶果壳的不合理处置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促进油茶果壳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总结了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及生物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油茶果壳在其他工业原料制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油茶果壳可通过热解转化为生物炭、生物油和燃料气,作为生物燃料应用。油茶果壳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应用。油茶果壳还可以用于制备半纤维素、寡糖等工业原料。油茶果壳生物质应用研究有助于未来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油茶籽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油茶籽油中的甾醇含量随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董熠辉 《中国油脂》2022,47(3):128-131
利用S-8大孔树脂对油茶蒲醇提物进行纯化,再采用HPLC对油茶蒲醇提纯化物(POSE)中的功能组分进行鉴定,然后研究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3种不同类型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TBHQ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油茶蒲醇提物经过S-8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黄酮含量由22.41%提高到66.86%,总黄酮回收率达89.14%,总黄酮得率达4.68%;油茶蒲醇提纯化物中初步鉴定出5种功能成分,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8.83 mg/g,儿茶素含量为26.12 mg/g,表儿茶素含量为27.64 mg/g,芦丁含量为16.13 mg/g,槲皮素含量为0.52 mg/g;油茶蒲醇提纯化物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与对油茶籽油和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相比,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抗氧化作用较好。因此,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具有作为高不饱和脂肪酸型油脂的抗氧化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质量稍优;品质较差油茶籽分别采用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压榨油品质相当;3种压榨工艺中,压榨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其次是单螺旋压榨,最高的是液压压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