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自来水厂含铁污泥进行高温热改性,得到热改性铁污泥(Thermally modified iron sludge:TMIS)吸附材料。试验研究了TMIS的最佳改性温度、吸附除磷最佳参数及其吸附除磷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进一步利用浸渍试验考察了吸附磷后TMIS对污染物的溶出效果。结果表明,TMIS最佳改性温度为400℃,在投加量为10 g/L,初始磷浓度为15 mg/L,pH为5,反应100 min时的条件下,磷去除率最佳,达到99.68%,吸附量为1.495 mg/g。TMIS对磷的吸附数据值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线模型,表明吸附是以化学过程为主的单层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此吸附为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30 d浸渍试验结果表明,吸附磷后的TMIS体系中COD、氨氮及铁释放量均低于原污泥体系,磷释放量高于原污泥体系,但小于0.02 mg/L。  相似文献   

2.
利用香蕉皮制成吸附剂,对含有Pb2+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分别对吸附剂粒径、pH值、废水中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剂投加量条件对吸附程度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香蕉皮吸附的最佳条件为:香蕉皮粒径为100目,pH=5,废水中Pb2+浓度50mg/L,吸附时间为90min,香蕉皮投加量为0.5g,最高吸附量为9.16 mg/g,在此条件下,100mL水样,30℃条件下,香蕉皮对Pb2+吸附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沉淀及吸附的方法,研究硫酸改性粉煤灰/炉渣混合物对含磷废水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考察粉煤灰/炉渣混合物投加量、p H值、反应温度、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0 mg/L模拟含磷废水,硫酸改性粉煤灰/炉渣混合物(质量比1∶1)投加量为2 g/L、反应温度25℃、p H值为8、搅拌时间10 min、静置时间2 h为最佳工艺条件,除磷率在93%以上,符合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污泥半焦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实验,并得出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为40 ℃, 溶液pH 值为11, 半焦投加量为2 g/L, 吸附时间为30 min,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为15 g/L时,污泥半焦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可高达89.79%,污泥半焦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ASBR反应器中培养快速吸附有机物的厌氧颗粒污泥,提高实际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效率,从环境条件、运行条件及污泥特性三个方面探究厌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选用粒径为0.4~1.2mm的厌氧颗粒污泥,采用pH为6.8~7.2,温度为35℃,吸附期搅拌10s/(min),再生时间为6h,再生期搅拌频率为4min/h,闲置时间为4h的运行模式,进水COD浓度为3 000mg/L时,在三种不同碳源配比的情况下,均可经30d培养出在氨氮存在下快速选择性吸附COD的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末期,厌氧颗粒污泥在5min时对有机物的吸附率达90%以上.其中乙酸钠:可溶性淀粉1∶1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成本低、来源广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纤维素丁酸胺基酯,用制备的纤维素丁酸胺基酯作为废水中分散染料的吸附剂,吸附后可以通过洗脱再生循环使用。以分散大红BWFL和分散蓝2BLN为例考察了最佳吸附条件。分散大红的最佳吸附条件:投料量0.12 g、pH值为6、温度40℃、时间60 min;分散蓝的最佳吸附条件:投料量0.12 g、pH值为6、温度35℃、时间80 min。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分散大红的吸附率为94.42%,分散蓝的吸附率为90.63%。吸附后的纤维素丁酸胺基酯用盐酸进行洗脱再生,在盐酸浓度为0.5 mol/L时,分散大红的洗脱再生率为76.68%;在盐酸浓度为1.2 mol/L时,分散蓝的洗脱再生率为74.79%。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汽车涂装废水的机理,利用好氧颗粒污泥的降解特性得到最佳处理工艺和有机物去除效果,本试验采用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的方式分别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对汽车涂装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吸附类型及温度和pH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汽车涂装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初期吸附现象,30 min内COD被快速去除,去除率达到66.62%,180 min后基本趋近于平稳,COD去除率为80.61%。在温度为35℃、pH为7.0时,吸附吸附量最大,且过程是一个以物理吸附、生物吸附、化学吸附三者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火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较大,新生矿物相有A型沸石和Na-P型沸石.通过正交实验,建立了最佳改性及处理含Cu2 废水的工艺条件:原状粉煤灰与Na2CO3质量比为1∶2,NaOH浓度为1 mol/L,固液比为1∶5;2 g改性粉煤灰对250 mL浓度为20 mg/L的Cu2 模拟废水的吸附率达97%.处理含Cr6 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改性粉煤灰5 g置于250 mL浓度为3 mg/L,pH=7的废水中,搅拌时间30 min,对Cr6 吸附率达89.6%,处理后的废水Cr6 浓度为0.31 mg/L,低于国家废水排放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9.
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用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采用碘值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微波功率、投炭量和微波辐照时间对污泥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00 W,投炭量0.25%,微波辐照时间8 min,该条件下所得吸附剂碘值为303.73 mg/L,平均孔径为2.88 nm,总孔、中孔、微孔孔容分别为0.422 mL/g、0.203 mL/g、0.150 mL/g,比表面积为308.1 m2/g,处理雅格素蓝(BF-BR)和碱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可行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造沸石对废水中的磷素进行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废水中磷浓度、吸附时间、沸石粒径、温度、p H值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mg/L的磷质量浓度下沸石饱和吸附量为118 mg/kg;磷质量浓度小于30 mg/L,沸石的吸附量随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石吸附磷的最佳吸附时间为120 min、温度为25~45℃、p H值为8~9;随着沸石粒径的减小,沸石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沸石粒径小于100目时,沸石吸附量达到112 mg/kg,接近饱和吸附量,但从经济、实际应用方面考虑,不建议选择太小粒径的沸石颗粒.  相似文献   

11.
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并就污泥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Q=1.5 m3/d,再生池DO=2 mg/L,絮凝吸附池的搅拌强度60 r/min,DO=0.2 mg/L,污泥浓度MLSS=1000 mg/L,污泥回流比为60%,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为5:1,系统污泥龄在15 d时,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可靠,可以使除磷以外的所有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其强化一级处理段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可高达72%和76%,并且对氮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的负荷。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双吡唑模拟废水,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芬顿氧化法再生。结果表明,在投加1 g/L活性炭,调节pH=1.5,常温下反应60 min时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8.3%,双吡唑去除率为98.0%。活性炭对双吡唑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而乙醇和正丁醇对活性炭吸附双吡唑无影响。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在投加0.3 g FeSO4·7H2O,6 mL H2O2,调节pH=3,常温下反应30 min时,活性炭再生效率可达68.25%。通过SEM扫描电镜对再生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表明孔隙堵塞影响活性炭再生效率。活性炭能有效处理双吡唑模拟废水且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芬顿氧化法可再生活性炭,实现活性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除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生活污水,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通过在缺氧段投加硝酸盐氮和控制选择压,经98 d的培养与调整在SBR中获得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稳定运行的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在0.3~0.5 mm,SVI约为45 mL/g,ρ(MLSS)约为4 000 mg/L.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对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8%、96%和90%.通过分析磷的去向及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可知存在颗粒污泥的磷酸盐沉淀除磷现象.培养的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除生物除磷外,还具有磷酸盐固化于污泥颗粒方式除磷.  相似文献   

14.
化学法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不产剩余污泥的污水处理技术或经一般生物法处理后的水,其残余磷含量很难达到国家污水排放要求。为此,选用AlCl3为化学药剂,对人工配制的含磷废水(KH2P04)进行了化学除磷研究,确定了最佳的除磷条件,在铝磷摩尔比(mol(Al/P))为3左右时,对含磷废水的去除效果最好。上述条件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时,可使废水中残余磷的浓度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总磷(T-P)〈1mg/L,达到国家城市污水一级排放标准。与此同时该法为含磷废水的回收再利用开发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污水中磷的化学去除及回收利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磷的生物法去除很难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通常要结合化学絮凝的方法。为此,以生物法处理水为研究对象,采用FeCl3为絮凝剂,在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了磷的化学絮凝实验。结果显示磷的去除效果很好,相应的P去除效率在76%~92%之间,而且数据显示,对于不同的废水,其需要的最佳MOl(Fe/P)不同,初沉池污水Mol(Fe/P)最大,实验室小试处理水Mol(Fe/P)最小。该方法为含磷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开发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污泥有机负荷对TP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改变人工合成污水的浓度、流量和污泥浓度 ,探讨有机污泥负荷对无回流间隙曝气系统 ( Non-Backflow Intermittent Aeration System,缩写为 NBIAS)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通过改变进水流量或浓度而引起污泥负荷变化的条件下 ,当进水 CODcr为 3 0 0~ 40 0 mg/ L,流量为 0 .5 L/ h,污泥浓度为 2 .0 g/ L(对应污泥负荷为 0 .3 g CODcr/ ( g MLSS· d) )左右时 ,系统去除有机物、氮、磷总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污水处理厂科学运行管理水平和出水质量,通过对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沿程采样分析,研究A/A/O工艺运行过程中磷的迁移途径、除磷效率与工艺运行控制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污水处理系统内部磷平衡核算.结果表明,A/A/O工艺缺氧段存在明显的反硝化聚磷作用,其吸磷量超过好氧段的,回流硝化液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对反硝...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菌剂种子液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安徽省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恶臭假单胞菌B8( Pseudo‐monas putida sp .)。利用多聚磷酸盐颗粒(Poly‐P)染色得到具有高Poly‐P含量的B8菌剂种子液。其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 H 6.5~7.0,温度30~32℃,溶解氧相当于70%~88%饱和溶解氧(摇床转速120~140 r/min),培养时间15~20 h。所得的反硝化聚磷菌种子液B8具有良好的同步反硝化除磷效果,对于污水厌氧/缺氧( A/A )处理,其聚磷率、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9.73%和53.48%,而经厌氧/好氧(A/O)处理磷去除率最高可达94.09%。通过B8胞外聚合物(EPS)提取与磷去除实验表明其对磷酸盐去除源于B8胞内的吸收,而非胞外的生物吸附。  相似文献   

19.
碳源受限型污水化学辅助除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碳源受限型城镇污水,为了获得高效的去除污水中磷的方法,采用氯化铁、硫酸铝和硫酸亚铁进行除磷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投加条件下,氯化铁的除磷效果强于硫酸亚铁和硫酸铝,3者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水的pH值;硫酸亚铁对污水的溶解氧影响最大.从除磷效果和运行成本上考虑,采用硫酸亚铁作为化学除磷絮凝剂,当投加量为35 mg/L时,ρ(TP)去除率为93%,出水ρ(TP)降低为0.45 mg/L.投加硫酸亚铁后,曝气池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增大,同时污泥沉降性能增强,ρ(SVI)值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