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承德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的东支棋盘山北东向深断裂上,是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区。本文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在其所判定的成矿远景区,开展了以激电中梯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为组合方式的综合物探找矿实践。利用激电中梯扫面方式对地球化学异常带进行查证,圈定出矿体和矿化体异常,而后,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进行异常主剖面测量,以查明异常体的地下空间展布,指导钻探验证工作的布设。实践表明:该找矿模型效果显著、经济高效,对同类地质成矿地区的隐伏多金属矿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和扩大铜陵沙滩脚铜矿床外围铜多金属矿资源,在地质及以往物探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外围开展了高精度重力测量、磁测和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通过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2.5D重磁剖面联合反演和综合分析后,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圈定了区内2处隐伏闪长岩体和1处矿(化体)的分布、埋深,推断了1处隐伏断裂构造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八宝山铜矿床住于滇西北兰坪一维西地区,为新发现的铜矿床,在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深部隐伏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尚不足。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激电极化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八宝山铜矿区的岩、矿石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激电极化法的找矿效果显著,可在地质条件相似的周围地区的隐伏矿预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铜钼矿床的航磁异常特征,新发现两条可能由隐伏中酸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带,推断在小寺沟含矿岩体南部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另外,在小寺沟铜钼矿床外围,依据1:25000高精度航空磁测固定了大量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并对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已知矿床外围寻找斑岩型或热液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研究对解决危机矿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与地质相结合的找矿方法,选择云南思姑锡矿区Sn、Cu、Pb、Zn、Ag、Mo等6个元素,对矿区矿化晕进行了异常元素的相关、偏相关、聚类与因子等分析,并以传统化探处理方法(平均值+n×标准差)确定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体基本吻合,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以此方法探索找矿,提出扩大找矿远景靶区应主要向矿区南部延伸。  相似文献   

6.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汤丹铜矿床的东川式(Ⅰ号和Ⅱ号矿体)与桃园式(Ⅳ号矿体)铜矿体受连通性较好的横向断裂控制,铜矿化强烈的地段,NW向横向断裂较发育; 落雪组渗透性较好的砂质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为主要含矿层,岩性控矿特征明显; 赋矿围岩的V/Cr、V/(V+Ni)、Ce/La沉积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氧化-还原界面是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近两年对东川矿田的深边部找矿工作部分成果,以多层位成矿体系为依据,以因民铜矿区为例进行多层位找矿分析。调查发现因民铜矿区横向断裂较发育,每400 m约有12条,局部分布较密集(每100 m约有9条),落雪组二段青灰色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均具有一定的铜矿化,多个原生晕样品Cu质量分数大于2 000×10-6,预测在东川式层状铜矿体上部层位具有寻找东川式层控脉状铜矿体和桃园式铜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遥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广西花山花岗岩岩体铀矿点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获取了大量与矿化有关的信息.经MapGIS平台分析地质单元、地质构造、地质复杂度、蚀变信息、热异常信息与成矿的关联度,挑选出10种与成矿有关的证据因子,建立了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找矿预测模型.运用证据权重模型对各成矿证据因子进行综合预测分析,计算出基于网格单元的各因子的权重值,通过各网格单元的信息量总和得出后验概率值,根据后验概率值的大小,对研究区进行铀矿找矿靶区的预测,圈定出4个级别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