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城市30m桥是目前世界上转体重量最重、球铰半径最大且采用单球铰转动的转体斜拉桥,由于斜拉桥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占优势,现针对其牵引系统和转体结构进行重新优化设计,使球铰撑脚受力更加合理。再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球铰模型,分析新受力体系下球铰的受力和变形,使优化设计后的球铰满足转体过程中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2.
超大转体桥球面平铰背部为平面而且直径较大时,对下球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转体桥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结合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跨保定南站主桥的实际应用案例,对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不密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不密实的举措,特别是对混凝土施工和环氧树脂浆液压浆工艺进行重点介绍,通过在下平铰浇筑C60细石自密实混凝土,然后将注环氧树脂浆液通过压浆孔道进行内压,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坑洞百分率控制在8%以内,保证了下平铰底面与混凝土的密贴结合,提高了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保证了球面平铰安装一次性合格.  相似文献   

3.
竖转施工刚构拱桥转动铰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动铰是连接刚构拱桥拱座与拱肋的临时施工构造措施,在放张式竖转合拢过程中,转动铰是全桥转体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八字型刚构拱桥竖转施工过程的接触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转动铰的局部应力分布,分析了转动铰的结构力学性能。实体工程分析表明:转动铰结构整体处于较低的应力状态,局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可通过加强局部构造措施,保证转动铰整体力学性能满足竖转施工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施工新方法,简称VSHS工法.把超静定柱面网壳结构改变成三铰拱桁架机构进行装配,用机械使该机构一侧滑动铰支座在地面作水平滑移运动并使之快速施工成形,将成形后的机构改变成结构.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机构特性可避免强迫安装行为,有利于消除施工次应力并提高施工质量.而结构装配高度的降低又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缩短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工程算例介绍了施工实施过程,并对结构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工法施工最不利受力状态是在顶推滑动铰支座的初期,而机构特性却使得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大内力和变形具有临时性特点,因而不会影响结构的最终受力.用常规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该工法的施工力学分析计算是可行的.提出了工程算例结构中各种铰结点的构造和设计尺寸,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特大跨度连续桥箱梁段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偏位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FEA)软件ANSYS,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桥梁结构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发生偏位与不发生偏位两种受力状态下危险截面正应力、主应力分布的变化.验算了变化的数值是否满足稳定极限承载力来衡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对7度抗震设防和Ⅳ类场地条件的某大跨度飞机库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多维地震输入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采用直接积分的动力分析方法,选用3条地震波分别计算了三向输入和单向输入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对比,研究结构在多维强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性能.分析表明,与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相比,多维地震输入下结构下部支承柱柱底塑性铰数量总体上有所增加,部分塑性铰发展程度加深;最大柱顶侧移及柱底内力总体上有一定增加,但增幅较小;屋盖结构受多维地震作用的影响较大,塑性铰数量及杆件地震内力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往转体桥球铰都是基于现行规范简化为平面来进行协调接触应力计算的,其计算结果虽然符合工程要求,但是精度并不高,尤其是球铰圆心处的应力误差比较大,基于非赫兹接触理论来进行球铰磨心二维及三维状态下接触应力的计算,并通过与实际测量结果及实际工程数据的比较,得出相对于现行规范的简化算法,非赫兹接触理论在计算球铰磨心接触应力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拱桥竖转施工是在转体施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拱桥施工工艺,拱脚转动铰的受力性能对工艺的实施和结构体系转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重庆万盛藻渡大桥施工转动铰为例,利用相关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拱脚转动铰节点的应力场及容易出现塑性流动或蠕变的区域;分别分析了受力方向上最大计算应力值产生点到轴孔着力点的距离l与作用力F、钢板厚度t及轴孔直径D三种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l与作用力F呈线性关系,与钢板厚度t呈指数关系,与轴孔直径D关系不大。转动铰设计时应注意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防止转轴附近易出现塑性流动或蠕变的区域发生屈服破坏,并应严格控制好轴孔到钢板边缘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滚动球铰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现有球铰链过大的滑动摩擦力对设备的有害影响,设计了一种滚动球铰链结构。利用多个小万向轮组合在一起,代替滑动球铰的球窝以提供对球头的支撑和约束,使球铰链的球头在转动过程中没有滑动。另外,还对滚动球铰链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防水混凝土地下通廊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搞及养护达不到要求等.针对地下通廊侧壁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消除了裂缝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对称应变花主应变贴片偏位误差的分析式。确证任意角度中间对称应变花贴片偏位误差与贴片方位角无关。同时也与应变片相互间夹角无关;而贴片偏位误差仅与应变场应变之比值及贴片方位不准确造成的与基线的偏差角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天坛祈年殿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基本理论和ANSYS软件模态分析过程,运用通用数值分析软件Ansys11.0对天坛祈年殿式混凝土结构前五阶模态进行了计算.介于古建筑构件尺寸相对偏大,整体刚度偏大,使得结构固有频率偏大,自振周期偏小;对称结构致使结构特征周期和振型呈对称特征.根据模态分析数据和振型图对天坛祈年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对该类建筑的进一步动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弹性支座下的开有矩形洞口的双层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SAP2000对开洞网架和不开洞网架分别进行了线性屈曲和非线性屈曲分析,获得了开洞网架结构的屈曲荷载、极限荷载及塑性铰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开洞大小和位置对网架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洞口大小与位置对网架的稳定性影响不可忽略,开洞网架结构较不开洞网架的稳定性承载力显著减小,必须限制洞口的长宽比以减小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开洞网架与不开洞网架结构屈服机制不同,未开洞网架的屈服一般从中央上弦杆开始而开洞网架结构塑性铰则首先出现在洞口四角处的腹杆上;在洞边增加拉压杆对提高网架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并不明显,需采取加大杆件截面尺寸等加强措施以避免洞口处杆件过早屈服。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存在问题,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设计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和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设计方在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的行为,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师的努力水平会降低,同时产生一定的代理成本.根据分析过程,指出了业主应选择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设计方;对设计方采用激励合同并引入监督机制;将设计前期工作深入细致做好等方法来有效提高设计方努力水平和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结构动态特性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等有限元模型,并对吊笼运行不同工况以及多种附着装置安装间距下的导轨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果 计算出吊笼运行不同工况下,导轨架结构的前6阶固有频率;附着装置不同安装间距下,结构的1阶到6阶固有频率;提取各阶固有频率振型云图;并计算吊笼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激振频率.结论 吊笼以40 m/min的速度运行时,施工升降机导轨架不易产生共振;吊笼运行不同工况影响施工升降机结构的动态特性;附着装置以不同间距安装时,随着附着间距的增大,结构的刚度降低,固有频率减小;整体结构受到弯曲和扭曲,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下的建设项目组织界面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隶属于不同的组织体系,界面双方(多方)就会存在极度的信息不对称。以业主和施工承包商为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分析,从组织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包括:设计合理的契约、应用新的承发包模式、建立统一编码的界面管理信息系统、合理设计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界面。  相似文献   

17.
超深、大直径地下筒体结构沉井法施工,采用排水取土下沉、干封底的方法施工;沉井内的分层挖土,土方挖运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法,均匀、对称取土,防止沉井在取土下沉中不均匀下沉、突沉等问题,沉井偏位后采取井外卸载、井内偏心取土等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目前国内承载能力最大的新型铸钢万向铰支座的受压力学性能,采用ANSYS,针对6个主要参数、34个分析试件对支座受压力学性能以及经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支座顶板厚度、加劲肋高度和厚度及材料屈服强度对支座的受压力学性能影响相对较大.上支座高度对支座性价比影响最大,最大可达60%左右.下支座顶板厚度、加劲肋高...  相似文献   

19.
塑性铰长度是进行结构弹塑性分析时的重要参数,对于分析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对塑性铰长度的计算方法主要为等效塑性铰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变形的角度来计算塑性铰长度,而结构的塑性铰长度应当与耗能有着密切关系,但是这种方法并未考虑耗能的影响。并且,塑性铰长度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并非为一个常数,应当随着加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而目前用于计算塑性铰长度的经验公式,仅给出了塑性铰的最终长度,并未给出其与结构的加载水平的关系,采用这样的塑性铰长度必定会造成分析精度的降低。因此,作者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能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塑性铰长度计算方法,并考虑了梁端的加载水平对梁端节点塑性铰长度的影响。通过与数值结果对比可以发现,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塑性铰长度与梁端塑性发展范围吻合较好。最后,通过对18个一级框架节点的参数分析,建立起了塑性铰长度与梁端转角、配筋率和截面有效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某增雨火箭炮回转体的结构优化设计,文中基于某增雨火箭炮的显示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火箭炮在极限工况下回转体的刚度、强度.以增雨火箭炮回转体的总质量为目标函数,回转体各部分的厚度为设计变量,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为约束条件,选取火箭炮发射过程中回转体底座尺寸作为设计变量,运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增雨火箭炮回转体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回转体最优尺寸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回转体底座在火箭炮发射方位角为0°,高低角为45°极限工况下,底座最大应力为281.3 MPa,小于增雨火箭炮回转体的材料许用应力356 MPa,底座最大应变为1.275×10~(-4),在保证回转体底座刚度、强度前提下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