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5月29-31日,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班在江苏南京举行。国务院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河主持开班仪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阳讲话,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河作总结发言,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班承办单位河海大学副校长鞠平、朱跃龙致辞。各流域机构,辽宁、江苏、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2.
一、水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1.完成试点任务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以来,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作为水利普查试点省之一,辽宁省严格执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2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级试点地区水利普查机构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健全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今天,我们邀请水利普查7个试点省、21个试点市、56个试点县的普查办公室主任,召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试点地区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旨在认真总结前段时间的水利普查试点工作,研究整改有关问题,推动下一阶段工作,确保如期圆满完成水利普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水利普查     
8月16—23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灌区专项普查填表上报国家级培训班分别在成都和北京举办。8月22日,艾比湖容积外业测量工作任务全面完成。8月22—23日,河北省水利普查工作座谈会在承德召开。8月23日,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8月24—26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填表上报国家级专业培训班(第一期)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5.
《治淮》2012,(12):5+16+29+44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采取"先试点、后清查、再全面调查"的方式,分为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成果发布四个阶段进行。2010年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含编制普查方案、数据处理方案及开发普查软件,成立普查机构、落实普查人员,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普查培训,制作基础图件,收集并处理基础数据,以及宣传动员等环节。2011年为清查登记阶段,主要包含普查对象清查、建立动态指标台账和全面调查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纪平 《中国水利》2010,(9):I0001-I0001
<正>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日前,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启动会议召开,对水利普查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标志着2010—2012年历时3年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展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这既是水利系统期盼已久的一次普查,是对水利发展意义深远的一次普查,更是对水利工作者一次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赖臣学 《中国水利》2010,(22):39-40
<正>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56个试点县(市)之一,在国务院、自治区及桂林市等各级水利普查机构领导的关心、支持、督导下,荔浦县切实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4月22日上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启动视频会议、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揭牌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开通仪式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10,(22):I0006-I0011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水利发展情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2010年4月22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启动会议召开,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010年11月4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和工作方式》。2010年11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11,(18):110-110,113
自2011年3月以来,贵州省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细则》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全省6个专业的对象清查工作、数据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建设、水利普查培训与宣传工作,正在进行台账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坝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因素的变化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栖息地预测评价的主要方法,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得到的结论为,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很大,但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冯兴中  石广斌 《西北水电》2003,(3):17-19,30
以李家峡坝后背管为依托,借助具有强大结构分析功能的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状态。经分析单元尺度对坝后背管混凝土、钢筋的应力影响小于对钢管的影响;坝体与背管混凝土接缝面的力学效应对背管混凝土、钢筋、钢衬的应力影响很小;计算所得的应力大小规律与类似工程模型试验所得的应力分布规律完全一致,其计算值与规范中用弹性中心法所得的应力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oCAD的二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体的二维建模,一般采用自下而上依次建立点、线、面的方法,其中面的定义需要手工完成,费时费力,针对ADINA二维建模的不足,用VC编写了AutoCAD To Adina平面建模程序,实现了点、线、面的自动定义,大大缩短了ADINA二维建模的周期,节省了体力,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渡槽是一种重要的水工结构。将渡槽设计与Visual Basic编程理论结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可实现对渡槽结构进行各部位验算与校核。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系统的开发思想和实现过程,同时对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块的划分、具体环节的实现作了详细论述。依据各部位的关键技术参数,对渡槽设计相关的水力计算、槽身、刚架和基础结构计算作了论述,并给出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坝在服役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裂缝开始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坝的局部,如果在出现损伤的范围内没设观测点,现有的观测手段很难监测到损伤。而基于振动的方法则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为了研究这种方法,在大坝的不同位置模拟了不同条数和张开程度的裂缝,并给出了相应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在考虑了测试噪声的情况下,用统计神经网络进行了损伤识别。这种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方法还会受到水位、温度变化的干扰以及环境噪声、仪器精度等的限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系统回顾了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着重分析流域管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以流域管理法规为依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依托,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河砂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流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李孝振  陈雷 《中国水利》2012,(14):32-34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介绍了EPC工程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国内外开展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总结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从水利工程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利行业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大坝原型观测数据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在反映了监测项目之间的某种客观关系,基于此,应用PCA法及PPA法建立了确定大坝安全评价信息权重的正分析模型,一方面能够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能挖掘数据内在信息,提取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最优化准则,建立了信息赋权整合模型,解决了多种数学方法计算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径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径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对径流影响因子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径流预测SVM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后,以新疆伊犁河雅马渡站中长期径流预测为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和检验阶段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7%和7.64%,与其他预测模型比较,基于KPCA-PSO-SVM方法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