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探究区域生态承载力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评价的准确性。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推动下,各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综合评价,生态文明评价成为指引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融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文明评价,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资源生态研究将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矿山环境管理处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三者的结合点上,其特殊性给矿山环境管理协调工作带来难度。本文从体制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协调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横向上部门协调和职能衔接缺乏统筹,纵向上央地管理目标并不一致,政企间存在博弈关系。建议科学划分事权,整合矿山环境审批事项,提升管理效能;发挥压力型体制优势,提升环境考核权重;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刘童  刘亚静 《矿山测量》2020,48(1):102-106
研究生态环境竞争力进程中的土地分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竞争力。文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采用无监督模糊聚类方法对迁西县土地进行分类,分区结果很好反映了迁西县的区域生态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公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历史遗留矿山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从摸清历史遗留矿山环境底数、健全法律法规、明确环境责任、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孔伟  张飞 《资源与产业》2018,20(1):76-82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其2010-2015年的土地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对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行测度,并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指导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均呈整体上升、局部波动的变化趋势,波动主要是部分地区大幅度的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土地城镇化质量表现出生态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勉强协调逐步向高度协调过渡,上升速度先快后慢;协调度的省际差异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本相似,且差距随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缩小;地市间差异较明显,规划确定的核心城市协调发展状态不佳,不利于城市职能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自2019年3月以来,本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指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论述摘编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思考。首先,学习原著。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及截至2022年6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讲话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段落,进行了逐字逐句的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其次,对每个段落的论述,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谁来建设生态文明等4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类。再次,在梳理、分类的基础上,对意义、思想、理念、原则、措施、要求等相...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矿产资源要提高节约集约使用、循环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未来的矿产勘查工作需要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兼顾主体功能区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多种方面因素,谋划当前与长远,实现找矿突破,保障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指标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特征研究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基础。从资源、生态、经济、政策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计算中国各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发现中国各省的承载力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在保证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矿区资源环境状况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很多矿区已经出现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的现象,生存空间不断减少、恶化,甚至出现了生态难民。威胁着矿区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存在的严峻问题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安全体系的思想,矿区资源环境安全可为实施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文中论述了矿区资源环境安全的定义,并阐述了其内涵、特点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应采用的技术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张卉 《中州煤炭》2022,(4):66-71
为合理制定渤海流域的污染防控策略,及时掌握该流域的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基于生态安舶污染等类型,分别从压力指数、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3个方面选取的渤海流域环境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渤海流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水、农田灌溉、船舶污染等.经过构建分析序列、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考虑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矿山企业面临的法律规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等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建设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并提出了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概念。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从矿山投资、技术选择、矿物加工生产组织、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构建了以资源全产业链绿色开发3条路径为基础,绿色矿山技术为支撑,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为保障的建设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发展新模式。同时,为加快无废资源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从重点解决区域之间固废资源结构性矛盾,加大绿色矿山技术创新,调控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为指导,针对陕西省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需求,以合阳县黄河西岸废弃露天矿山为新型产业承载地,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生态产业"等措施,实现矿区生态环境再造与产业再生,打造美丽田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代力  谭洪旗周雄 《矿产综合利用》2023,44(4):157-168, 173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锂矿带是我国硬岩型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区域资源深度开发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锂矿带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特征以及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构建了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并获取了19项基础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开展全域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锂矿带地质环境相对安全稳定,带内现有矿业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并不显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范围有限;中等及以上承载力国土面积比例达到79.16%,锂矿资源集中区内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较高,整体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发时周围环境产生的破坏及衍生、次生灾害不断增加,人们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全面和深入。结合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直接及间接影响,本文对半荒漠环境下的煤矿开采环境保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为类似地区的煤矿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野下矿产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在生态危机面前对文明形态进行深刻反思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从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演变,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变化等方面回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分析了传统矿产资源开采弊端,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观念转变和实践行动方面的具体要求。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全面审视了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探索调整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矿产资源开采模式,应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矿产资源开采的清洁化、节约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16.
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发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破坏地表景观与土地资源、诱发地质灾害、水资源受到影响和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失等。总结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经验,提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最佳结果是生态恢复,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任淼  张大林 《中国矿业》2022,(11):18-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方式等,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科学认知自然,地质工作作为研究地球系统的工作,是探究自然规律、寻找赋存资源、调查自然生态的重要工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地质工作在认知自然的同时也会对生态产生一定扰动,但不能片面地认为地质工作会破坏绿水青山,“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地质工作只要准确把握和贯彻“两山”理论,就能实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质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绿色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机制响应,探讨和认识资源环境一体化条件下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实现途径。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只有客观面对区域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开放性和生产要素的差异性,才能实现区域开发要素的优势互补。提出了在资源环境及生态容量约束背景下,如何建立区域开发与城市空间整合的机制,以实现区域产业转移协调和结构调整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震  周鑫 《资源与产业》2014,16(1):117-120
分析当前国土资源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国土资源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构成要素和关键领域,生态文明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目前国土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地质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应当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约集约用地,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发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破坏地表景观与土地资源、诱发地质灾害、水资源受到影响和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失等。总结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经验,提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最佳结果是生态恢复,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