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芬兰电力系统基本情况和能源需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芬兰近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正在实施的需求侧管理计划、基于负荷控制的动态智能计量、直接负荷控制试验、区域供热网络中的需求侧管理、需求侧能效管理、需求侧管理研发框架等。  相似文献   

2.
可中断负荷是需求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应用可中断负荷实施需求侧管理,能缓解供电紧张的局面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总结需求侧管理和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分析在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支持环境和技术支持措施;结合广东电网的负荷和电源建设情况,提出可中断负荷管理流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采取的能源管理手段,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在需求响应和能源效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主要阐述了奥地利、比利时、挪威、瑞士、英国、法国、荷兰、芬兰等欧洲八国及美国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奥地利倾力推广智能城市和电动汽车;比利时在电网侧、需求侧、能源服务、公共管理方面的发展也较为成熟;芬兰大力推广需求响应相关的商业合作;法国针对建筑节能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荷兰发布了能源管理白皮书;英国实施了绿色新政和动态价格机制;美国则在需求侧服务的协调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电力需求侧管理自动化监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世光  周为民 《中国电力》1997,30(6):50-51,54
探讨了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就负荷控制和自动读表系统的有关技术问题作了研究,并给出了适于需求侧管理的公用事业网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频率作为电能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电压、谐波的局部特性不同 ,它更多地呈现系统全局特性 ,更有利于在系统范围内调动电源侧、电网中和需求侧各方面的调控措施进行频率质量控制及管理。基于此思想 ,文中把需求侧的直接负荷控制 ( DLC)手段作为具有快速响应性能的频率质量控制热备用 ,采用基于 DLC的负荷曲线坡度缓陡调整策略 ,既帮助电源侧机组在存留适当余量的旋转备用的前提下安全渡越紧急负荷段落 ,又解决渡越过程中因电源侧调控余量存留造成系统实际调控量不足并进而引起频率质量发生偏移的问题。最后 ,分析了需求侧管理 ( DSM)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奖惩问题 ,探讨了基于 DSM技术的频率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交直流混合微网特殊的电气特性和网架结构,建立了交直流混合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模型。针对交流区和直流区不同的负荷特性,分别对交流区负荷采用直接负荷控制和负荷中断方式,对直流区负荷采用负荷平移方法进行需求侧管理。通过算例验证所建模型适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网,并能够借助需求侧管理技术提升微网的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频率作为电能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电压、谐波的局部特性不同,它更多地呈现系统全局特性,更有利于在系统范围内调动电源侧、电网中和需求侧各方面的调控措施进行频率质量控制及管理。基于此思想,文中把需求侧的直接负荷控制(DLC)手段作为具有快速响应性能的频率质量控制热备用,采用基于DLC的负荷曲线坡度缓陡调整策略,既帮助电源侧机组在存留适当余量的旋转备用的前提下安全渡越紧急负荷段落,又解决渡越过程中因电源侧调控余量存留造成系统实际调控量不足并进而引起频率质量发生偏移的问题。最后,分析了需求侧管理(DSM)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奖惩问题,探讨了基于DSM技术的频率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在美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电力需求侧响应就是运用系统可靠性程序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去影响需求的时问和水平。按照需求侧所面对的响应信号性质不同,可分为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和价格型需求侧响应。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实施需求侧响应项目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对美国在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需求侧投标和同购、容量及辅助服务市场等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情况做一个全景介绍,以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频率作为电能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电压、谐波的局部特性不同,它更多地呈现系统全局特性,更有利于在系统范围内调动电源侧、电网中和需求侧各方面的调控措施进行频率质量控制及管理。基于此思想,文中把需求侧的直接负荷控制(DLC)手段作为具有快速响应性能的频率质量控制热备用,采用基于DLC的负荷曲线坡度缓陡调整策略,既帮助电源侧机组在存留适当余量的旋转备用的前提下安全渡越紧急负荷段落,又解决渡越过程中因电源侧调控余量存留造成系统实际调控量不足并进而引起频率质量发生偏移的问题。最后,分析了需求侧管理(DSM)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奖惩问题,探讨了基于DSM技术的频率质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某市供电区开展需求侧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负荷管理中削峰填谷堆需求侧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对负荷特性和分类方法进行了论述,以研究在电力企业数据库系统完备的情况下,如何对负荷进行统计分析,使其对需求侧管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需求侧管理的初步探讨与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斌  曲巍 《华北电力技术》1998,(6):53-57,60
需求侧管理对电网调峰,提高机组利用小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负荷的实际调查分析,介绍了主要负荷管理措施及实施效果,指出了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各种障碍,并提出了如何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昭茂 《供用电》2014,(3):17-20
正电力需求侧管理通常指政府通过发布政令、各种奖励措施和多种电价政策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进行科学用电管理。需求响应是对应于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电力用户做出的必要的、必需的、对自身亦有利的响应。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工作必须有技术手段才可得到保证,世界各国都把电力负荷管理工作设在各地的电力公司,由电力公司根据政府指令和电网运行情况统一进行操作管理。西欧国家和美国部分州采用广播式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单向)控制可中断负荷和分时电能表,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但对电力用户使用电能的实时信息因无技术手段无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环境下的负荷管理和需求侧管理   总被引:28,自引:16,他引:12  
为了合理引导用电、降低能源消耗,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并将大量配置相应的负荷管理系统.作者在分析传统负荷管理的基础上,就开展需求侧管理(DSM)的主要措施,面向DSM的负荷管理系统及其与电网调度、电力营销、和信息管理的系统集成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武福建 《电力学报》2007,22(1):149-150
根据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新的功能。探讨充分利用远方抄表、负荷分析预测、反窃电、IC卡售电、终端控制等,完善DSM(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1985~1992年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着重是负荷控制技术和蓄能技术措施)实施的概况、方法,取得的效果和发展趋势;阐述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问题,指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对负荷预测的影响,提出对现有预测方法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6.
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需求侧管理(DSM)的需要和电力负荷管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现有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和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的几项新功能:电能质量监测、无功补偿、反窃电、电表计量、配变监测等,完善DSM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用电负荷的增长和输电走廊的日趋紧张,需求侧管理已成为减小或延缓电源和电网投资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持续负荷曲线分析了需求侧管理对高峰负荷功率的影响,提出了在输电网扩展规划中对需求侧管理的建模方法,然后提出了考虑需求侧管理和投资成本约束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优化软件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了需求侧管理对电网规划方案的影响,验证了采用需求侧管理对降低输电网扩展规划投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我国唯一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期刊,将遵循自身的期刊定位和专业定位,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交流国内、国际的相关政策、标准、方法和经验,探讨和分析我国实施终端能效、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宣传和展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侧管理展望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将全球电力工业带入了智能电网时代,使电网智能化的核心就是全面、动态地整合用户侧资源,包括负荷以及电力使用的相关信息.因此,需求侧管理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分析了传统的需求侧管理关键技术及实施时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智能电网时代引入的技术变革会给需求侧管理带来的影响和机遇进行了展望,最后就中国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侧管理建设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需求侧(包括联络线)负荷的变化及发电侧(包括输电线)出力的变化是系统产生自动发电控制(AGC)需求的根本原因,因此AGC成本应在需求侧和发电侧的AGC需求引起者之间分摊。针对以区域电网为载体的区域电力市场,基于历史AGC需求曲线,在深入研究AGC成本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3个指标,即控制区域的AGC需求对区域电网AGC需求的影响、反映AGC需求数量的指标和反映AGC需求波动特性的指标。刻画出各控制区域对负荷侧AGC需求应承担的责任。最后根据这些指标将需求侧AGC成本在相关责任控制区域之间进行了分摊,并将该策略应用于合作控制区域之间。算例验证了所提分摊方法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对改善负荷特性、减少AGC需求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