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祥初 《美食》2005,(5):23-23
从古至今,没有一种食物像螃蟹那样,可入诗、入画、写成专,甚至举办蟹会,这大概是螃蟹之味太美之故吧!毋怪宋徐似道在《游庐山得蟹》诗中云:“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章太炎夫人汤国黎也曾说:“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相似文献   

2.
金秋蟹肴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在中国人的眼里,金秋的第一美食当属螃蟹,并且把螃蟹与风景奇秀的庐山作比,称“不到庐山辜负日,不食螃蟹辜负腹”.足见其钟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金秋品蟹诗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中秋过后,金风送爽,菊黄蟹肥,正是人们啖蟹把酒,赏菊吟诗的大好时节。历代文人常于此时吟出脍炙人口的咏蟹诗篇,读之,意蕴丰厚,其味无穷。蟹是人间美味,曾有“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之说,“含黄伯”即指金秋的螃蟹。所以,古诗中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吟咏。人类食蟹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最早记载食蟹是在周代,《周礼·天官》中有“青州之蟹胥”之语,而周天子的宴席上就有一种名“蟹胥”的食品,这其实是一种蟹酱。足见古人很早就于深秋之日“和露摘黄花,带霜烹…  相似文献   

4.
历代蟹肴     
“金风响,蟹脚痒”意为“金风(秋风)起,菊花黄,正是螃蟹上市忙.此时蟹大体肥,卵黄顶盖,肉脂丰盈,味道鲜美.所以民间流行着“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吃蟹第一人”未见记载,而蟹肴问席  相似文献   

5.
啖蟹,绝对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李白曾赞叹:“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苏轼更是说:“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至今,苏州籍的老作家包笑天《大闸蟹史考》结尾的一首诗被称为阳澄湖蟹经而广为宣传:“斜风冷雨满江湖,带甲横行有几多?断港渔翁排密闸,总教行不得哥哥。”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不登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由此可见,螃蟹是历来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螃蟹的吃法各地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这里介绍数款,以飨同好.蒸蟹 挑选雄蟹300克、雌蟹200克以上的河蟹,洗净扎牢.用蒸笼或蒸锅,蒸20分钟左右,至蟹壳呈红色,闻到香味后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足见螃蟹是令人向往的美味佳肴了。苏东坡是“但愿有蟹无监州”,黄庭坚也赞美螃蟹是“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曹雪芹更把螃蟹描写得引人入胜,他在《红楼梦》的咏蟹诗中说:“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螃蟹,这一食中美味,席上佳品,古往今来,人们对  相似文献   

8.
食蟹趣谈     
河蟹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品。“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历代文人雅士为它留下了许多掌故趣闻和赞美诗词。有一次,已故现代名画家吴茀茀教授应邀品蟹,他持螯举觞,兴奋异常,于是当众泼墨挥毫,绘就一幅螃蟹图,并题了“十月团,九月尖,潇洒水国天,有酒非尔不为欢”的佳句。  相似文献   

9.
《餐饮世界》2014,(12):115-117
正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一诗换得两尖团。食蟹之后,更是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又到一年一度菊黄蟹肥的金秋好时节,上海小南国联袂"先锋派"料理大师钱以斌,分别于2014年11月初起在慧公馆、12月初起在全国80多家上海小南国餐厅共同推出三道"蟹味先锋料理"——包括蟹粉鹅肝蒸蛋、蟹粉鱼云羹及秋熟?醉蟹。三道全新先锋蟹菜融创新、美味与一体,让这个季节的饕餮体验具有别出  相似文献   

10.
1810、包天笑某日与友食阳澄湖蟹,盖时人食蟹多以一团一尖对搭,名曰“对蟹”,但不解何以称“大闸蟹”,疑误传。有昆山人方惟一说:“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问,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这便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相似文献   

11.
食蟹趣闻     
靖国 《烹调知识》2002,(12):36-36
古今人们食蟹,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慈禧太后食蟹 清代慈禧太后年轻时,听人说螃蟹为恶人所投生,妇女吃了将来生孩子都要横生的,所以一直不敢吃。到了老年,一次听朝臣说:“不吃螃蟹辜负腹”,决定尝一尝。当御厨将蒸熟的螃蟹端上桌来,她不知如何吃法?旁边人提醒一句:“剔壳食肉”,她怒目而视,吓得别人  相似文献   

12.
神州名食     
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谓.庐山不独为天下名山,游览、避暑的胜地,而且有山珍奇味供人欣赏.有人说:“登庐而不品‘三石’,等于未尝庐山食.”“三石’”乃“石鸡”、“石鱼”、“石耳”的统称.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人、美食家李渔在论吃蟹时提出了要食客“自任其劳”的观点。他认为让食蟹者自取、自剥、自食,做到割一筐,食一筐:断一螫,食一螫,方能真味尽收。这是很符合饮食审美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 李渔在《蟹赋》中曾较为详细地描述“自任其劳”的美感:起初“揭而勿开”初若无底之经铲之不竭,知为有底之囊。至其锦锈填胸,珠玑满腹,未 人心,先饱予目。……油腻而甜,味甘而馥。含之如饮琼膏,嚼之似餐金粟,胸腾数叠,叠叠皆脂;旁到数仓,仓仓有肉。既“尽其瓤,始及其足,一折两开,势同截竹……二更美,留以待终”。即使盥手加餐,…  相似文献   

14.
文雅品蟹     
我国食蟹历史悠久,古人吃蟹.最先是从蟹酱开的。《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对此.东汉郑玄注解为:“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何为“蟹胥”?晋吕忱《字林》.“胥,蟹酱也。”《释名》蝞:“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这种蟹酱.用海蟹制作,非常美味。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李瑞清年食螃蟹一百只 清代画家李瑞清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老师,有“李百蟹”之绰号,因其一生极嗜食蟹,每年必须吃够一百只螃蟹方能解馋,故得“李百蟹”之戏称。 某年金秋,硕大丰满的螃蟹已上市,李瑞清却苦于无钱财购买,便回府画一幅“百蟹图”。墨采湛然,  相似文献   

16.
异味     
上海有家酒楼,老板徐先生嗜蟹,且久吃成精,并自有一套食蟹经,其中有一条便是:拒绝姜醋。他吃蟹时,自始至终毫不理会眼前的姜醋碟,只管“淡”吃。他说,蟹为天下美味,胜过鲍鱼、鱼翅,食之为求真味,倘若蘸了姜醋,便会伤及蟹肉的鲜美,而只剩下醋味。犹如天生丽质的女子,着了浓妆反而不自然。有人怕不加姜醋有腥味,其实那是不得食蟹真髓之故。这话使我想到了宁波人吃带鱼。宁波人祖祖辈辈吃带鱼,也自有一套方法。他们发现带鳞的带鱼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于是烹鱼前便不刮鳞。我也是宁波人,所以每次带鱼买回来,若由我刮鳞的话,…  相似文献   

17.
酒醉湖蟹     
古人对螃蟹颇有研究,唐有《蟹志》,宋有《蟹谱》.螃蟹美味最早见于《诗经》,盛赞此味:“食蟹之后,百馔无味”.李时珍归纳食蟹方法,“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  相似文献   

18.
秋季饮么也     
人们都喜欢秋天,因为秋高气爽,因为硕果累累。江南人更有口福,秋风起,蟹脚痒,心痒嘴亦痒。江南人的秋怎么能不吃大闸蟹呢?可此蟹为大寒之物,吃了湖蟹其他一些美物不能同食,妇孺皆知的就是柿子,两大寒之物同食易得结石。  相似文献   

19.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这是《红楼梦》中的咏蟹佳句,由此可见,喜食鲜蟹,古今皆然.然而,用蟹肉、蟹黄制成各种菜点则更别具风格,非鲜蟹可比.特别是镇江等地的“三蟹”(即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和蟹菜),更名闻遐迩,令人百食不厌.  相似文献   

20.
吃蟹零谈     
蟹味最鲜.要领略蟹的鲜美,首先要了解一些选蟹和吃蟹的学问.选蟹时,要挑蟹体坚实.“肚脐”色白而凸出.动作活跃自如者.“肚脐”变黑、蟹壳发黄、有腥臭味以及死蟹不宜选用.因为蟹肉变质或蟹死后,体内多量的组胺酸会分解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吃蟹时要去掉蟹肠、胃、腮及脐部,然后剥食蟹肉和蟹黄,并以姜末和醋蘸食,最好酌喝点质量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