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升 《海河水利》1992,(5):46-49
1 冰塞现象特征计算冰花和破碎冰块在河床的聚集会形成冰塞。冰塞会使河床过水断面减小,使其上游水位抬高,冰塞下游水位降低。冰塞的形成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冰花和冰潜到冰缘下; (2)冰花和冰在冰盖下移动和堆积;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冰情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高霈生  靳国厚  吕斌秀 《水利学报》2003,34(11):0096-0102
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在冬季输水运行的防凌要求,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沿线各地区的多年气候、邻近河道冰情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得出了沿线各渠段地区的气候、邻近河流冰情的变化与特征。应用一维热平衡方程对三个不同气温典型年即冷年、平均年、暖年,以出库水温和邻近渠道表面温度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干渠郑州至北京段沿程的水流温度变化,预测冰花起始时间、冰流量、冰盖形成及冰盖厚度。估算出沿程各河段主要断面过冰能力、预测各渠段的冰塞发生位置,冰盖形成及稳定性和冰下过流能力,阐明了在寒冷地区冬季输水防凌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冬季输水的防凌害初步运行方案及防凌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普遍存在着冰情现象,依据成因不同,将河流冰盖分为热力冰盖和动力冰盖2种.河流冰情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形成热力冰盖,第二种形成动力冰盖,即冰塞,第三种流冰花但不封河.冰塞可分为头部段、稳定段和尾部段3部分,其中冰塞稳定段的水流状态近似于管流,基于管流理论,依据黄河万家寨水库实测冰塞资料时形成冰塞稳定段的各种水力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推导出水库冰塞的计算方法.从验证计算和合理性检验两方面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可用于计算水库冰塞.  相似文献   

4.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河冰水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5):111-113
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会形成冰盖,继而可能导致冰冻期或开河期的冰塞,冰塞是最严重的河冰问题之一,冰盖和冰塞的堆积导致水流阻力增加,使上游水位上涨并可产生凌洪,也会形成冰期的河床演变.由于问题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很关注,对目前国内外河冰水力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原型观测、试验研究和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黄河什四份子弯道河冰生消及冰塞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什四份子弯道因其特殊的河道形态及地理位置而成为黄河内蒙古段易发生冰塞断面。通过对2014—2015年冬季该段野外冰情监测及水文、气象资料分析,结合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研究了什四份子弯道河冰生消及冰塞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野外观测结合遥感影像解译能够准确地反映河冰的时空特性。该河段弯道凹岸处冲积岸冰及凸岸静态岸冰的生长,极大地束窄了河面宽度,降低了水流的输冰能力,而使其成为初始卡冰位置;冰盖至此向上游发展,弯道下游因来冰量减少和上下游水力坡度增大而形成清沟;受弯道径向水流方向改变及弯道螺旋流的影响,导致冰花在冰盖下主槽与滩地的交界处堆积;稳封期受气温升降变化使得冰盖表面冻融交替,冲积冰反射率增大,后期解译的遥感影像中平滑岸冰面积较初始封河期增加。  相似文献   

8.
稳封期天然河道冰塞堆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冬季寒区河道中容易出现冰塞,冰塞出现使过水断面减少,河道阻力增加,进而引发凌洪灾害。借鉴泥沙输运理论推导得到的冰塞面变形方程,并结合标准k-ε模型建立了稳封期天然河道冰塞堆积厚度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贴体坐标变换法将曲线网格转化为正交网格,控制方程离散求解采用有限体积法,选取同位网格方法将所有计算变量布置于同一控制体积,引入动量插值法和压力校正方程耦合求解速度压力场,进而求解冰塞面变形方程获得冰塞堆积厚度。选取黄河河曲段天然河道,应用模型计算得出了稳封期河道中的冰塞堆积厚度,对比实测资料表明,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实效性,表明冰塞面变形方程可应用于天然河道冰塞堆积厚度的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
冰塞厚度分布计算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概述 冰塞是重要的江河冰清现象之一,早已引起寒带国家的重视。以往不少学者对冰塞的形成,提出过一些理论和原型观测结果;近年米,人们已用计算机来模拟江河冰情。1981年Petryk、Michel和Drouin,1984年Calkins等先后提出了一维分段恒定流模型;1984年沈洪道和Yapa提出过一维非恒定流模型;1986年沈洪道和何庆丰又提出了一个冰塞形成的二维模型。至今,人们对破碎冰盖形成的冰塞研究较多,而对水内冰在冰盖下积聚而成的冰塞研究仍较少,本文在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河流中的冰情可以按照冰的形成和消融过程分为3个阶段:结冰期,封冻期和解冻期。一个能够完整描述河流结冰、封冻和解冻过程的河冰数学模型由以下3个分模型组成:水力模型、热力模型和冰冻模型。水力模型用于计算河道中流场和其水力要素;热力模型用于计算水体热交换,水温分布和降温过程;冰冻模型用于模拟水内冰的产生,冰花输移,浮冰输移,底冰增厚和消融,冰盖的形成、推进和增厚,冰盖的热力增厚和消融,冰盖前缘下潜输冰能力和冰塞演变过程。这3个模型相互影响和作用,水力条件影响热力交换和冰冻过程,热力条件决定冰冻过程,冰冻过程又反过来影响水力条件和热力条件。本文给出一个能够完整描述河流结冰、封冻和解冻过程的一维河冰数学模型,当然也可以用其中的分模型计算某一特定河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