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机械》2019,(12):94-96
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Romax分析外部载荷、弯矩载荷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接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了一定角度的偏转变形,导致两列滚子与轴承内外圈滚道、挡边的接触载荷分布区域不同,且存在部分区域集中受载,部分区域却没有受载的偏载情况;受载较大的一列的滚子接触应力约为受载较小一侧接触应力的1.5倍,滚道的接触载荷要远远大于挡边的接触载荷。该研究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设计、承载能力提高、疲劳寿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7,(8):176-178
不同凸型及凸度量对于圆锥滚子轴承及其支持轴系受力状态以及使用寿命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开展圆锥滚子轴承的凸度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以往计算分析涉及参数较多且存在大量繁琐重复工作问题,在凸度优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化技术研制了一套集快捷查找、便携计算等优点的圆锥滚子轴承凸度集成分析软件。详细介绍了软件的开发思路、总体框架及其工作流程,并阐述了其中关键开发技术与实现过程。该软件可以为轴承凸度优化设计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煤矿机械》2015,(12):124-126
对圆锥滚子凸度超精研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目前的研究太少不够系统,需要更多的研究分析。提出滚子的凸度形状由最大研磨深度决定,并基于材料去除率的经典Preston方程,推导出滚子研磨深度的计算方程并分析了其相关参数。存在最佳油石接触弧形半径,使滚子素线中端的研磨深度小于两端,有利于形成凸度。不能理解为圆锥滚子上压强大的位置研磨量多或接触面积大的位置研磨量多。  相似文献   

4.
对截割部外负载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通过对行星架进行受力分析,求解得到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受到的所有力和力矩的数值。建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仿真模型,通过求解得到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工况条件下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分布;通过改变仿真模型中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游隙值,求解得到轴承接触载荷分布随轴向游隙的变化数据;然后绘制成三维曲面图并总结了接触载荷分布随轴向游隙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在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工况条件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温升、疲劳寿命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到大功率采煤机截割部中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滚子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载荷随轴向游隙变化的数据,并通过疲劳寿命公式计算,得到轴承疲劳寿命随轴向游隙的变化数据,然后绘制成曲线图,总结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疲劳寿命与轴向游隙的变化关系,为轴承游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赫兹弹性接触理论,首先分析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参数、预紧原理及其预紧受力,再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三维模型,最后通过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在不同的预紧载荷下的接触应力和变形,为轴承预紧力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四列圆锥滚子轴承3811/750/HC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单元法,借助ANSYS软件对轴承工作时各元件接触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应用传统的赫兹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应用有限元法求解滚动轴承接触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四列重型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建立了四列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 的教学模型,为今后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从理论上提供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优化设计方 法。  相似文献   

9.
赵宏平 《煤矿机械》2020,41(7):160-162
采煤机实际工况比较复杂,产生的激励对采煤机零部件疲劳失效影响较大。以某型采煤机行走箱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业数据采集软件DASP采集采煤机行走箱振动数据并作为载荷激励,对采煤机行走箱圆锥滚子轴承诊断进行研究分析。将轴承振动数据导入采煤机行走箱轴承故障分析系统中对圆锥滚子轴承故障进行诊断,实际应用诊断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为降低采煤机轴承故障发生率、减少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21,42(8):96-98
圆锥滚子轴承零件的运动形态比较复杂,因此,研究其在不同工作时段下的动态响应、各零件的冲击以及零件间相互运动关系,对于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具有重要实际工程价值,并可作为轴承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以煤矿机械常用的SKF 32968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该轴承的多柔性体有限元显式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轴承零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滚子与保持架的碰撞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