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蓓  赵宏波 《园林》2020,(3):76-81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其中乡村生产空间由于组成要素和生产形式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又因与农业文化的结合更显特色。为探究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生产性景观现状和发展特点,本文将生产性景观分为种植、果林、牧业、渔业四个类型,通过对浙江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景观案例调查,分析其景观发展模式、景观形式以及空间布局特点,最后提出乡村生产性景观应以功能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以景观形式表达地域文化,科学发展乡村生产性景观空间布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兼具农业生产功能和景观审美效应的独特景观模式,能够丰富高校校园的景观建设。文章展示了生产性景观的文化、教育、经济、生态等诸多价值,比较了生产性景观的两种形态,结合案例分析了生产性景观中的植物应用,指出了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生产性景观设计人们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关的实践项目较少,且人们的接受度不高,本文通过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来为生产性景观的发展做一个可行性探讨。生产性景观的含义生产性景观是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并且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了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如农业生产)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如工业生产),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景观因其具备诸多潜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校园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在中国较少应用于 农林、医药、设计类等具有生产或实验用地的大学中。岭南大 学是我国近代教会大学中开办农科的典范,其农科教育和校园 生产性景观的关系及发展过程值得探究。通过档案研究、社会 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等方法,综述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历史 渊源和现代实践,梳理岭南大学农科的办学背景,分析其校园 生产性景观的特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岭南大学校园生产性 景观源于早期的农业造园活动,并伴随着农科教育逐渐丰富, 最终以面状分布在校园周边。以期完善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发 展的认知,为今后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园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以观光农业的系统性认识为前提,在分析观光农业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规划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总体思路,以"田的回归"理念,从突出景观视觉化和可持续的生态规划设计角度探讨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最后对具体的生态规划提出具体措施并加以分析,以便更具体地为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倞 《风景园林》2013,(3):20-23
摘要:农业生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对城市的农业生产潜力和景观的农业生产性传统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进而提出了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并从城市立体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和城市农业公园3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其空间构成、表现形态、生产模式、公共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静文 《规划师》2015,(1):249-253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往紧凑高密度、立体化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等城市节地策略进行梳理与剖析,结合当前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趋势,提出城市节地的3项新策略:农业、新能源和复合型生产性景观的生态补偿,其实施方法包括填空、置换、叠加和重构。以城市屋顶为例,对3项新策略的节地与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初步验证其有效性。基于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生态补偿节地策略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是未来景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5,(Z1)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生产性景观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以西南山地乡村为例,对生产性景观类型、动力因子及特点进行了综合性的剖析和论述,为山地乡村的生态演变及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极其有限的耕地和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农田和五谷杂粮在中国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予了丰富又复杂的情感.但是当前的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被侵占,未来的农业发展也只能局限在都市环境之中.面对都市狭小的空间限制,生产性景现成为了一种可行多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通过解读三个典型的生产性景观案例,得出生产性景现在景观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多重价值,试图为景观的可持续和城市良性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逐渐由相对独立走向融合.生产性景观的优势决定它将成为这一融合过程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我国早期园林景观“生产性”的历史出发。阐述了对当代生产性景观的认识及其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生产性景观是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关系、解决各项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对它的实践做出了较为可行的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诗 《城市建筑》2023,(5):34-38
基于矩阵分析法探索乡村产业建设与景观空间设计协同发展的乡村景观策略。首先归纳产业、景观结合视角下的乡村建设导向,总结乡村景观表征要素,构建“建设导向—景观要素矩阵”(CL矩阵),以此谋求乡村景观改造的新思路。从活化生产性景观、活化乡村聚落景观、活化自然生态景观、打造农耕品牌、塑造村落文化、植入生态文化、生产性景观可持续、聚落景观可持续、生态景观可持续9个方面提出具体乡村景观策略。该研究方法的关键在于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乡村景观品质的要点与技法,一方面设计师可利用CL矩阵模型重新审视乡村实际问题和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可以该模型获得激活乡村景观要素,增强地域性文化特色,保障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1)
2016年,江苏省提出要将沿江区域的8个省辖市及其所辖的相关县市打造成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目标在于提升江苏沿江地区的发展能级。该文分析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的发展特质和当代农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扬子江城市群农村区域的景观设计策略,意在形成全域范围内相对统一的江南理想化农村景观机制,挖掘具有独特性的地域农业景观文化,提升整个江苏乃至长三角农村景观文化的识别度。  相似文献   

16.
<正>生产性景观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产改造,富有生命力与文化内涵,能够长期继承,并有明显物质产出。植物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在生产性景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产性景观中,植物的应用与设计目标紧密联系,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果。因此,本文梳理植物在生产性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分析植物在生产性景观中的功能,提出植物应用与设计的要点,以期为生产性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面向村镇绿色发展的数据库为平台,基于东北地区14个乡镇的景观特征调研信息,构建地区-乡镇域结合的景观评价框架,对东北地区村镇的景观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析,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与东北村镇自然、农业、聚落环境特点,提出生态还原、特色体验及乡土重塑3种景观发展模式,为东北地区村镇发展转型期的景观风貌规划与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空间肌理的保护与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江苏沿海平原地区形成了特有的棋盘网格型乡村空间形态,但这一形态随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正逐步消失。作为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发展的见证,这一景观特征有其重点保护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平原地区乡村空间形态成因的解读,对该地区棋盘格网状的乡村空间形态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影响此类乡村空间形态延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和延续江苏沿海平原地区乡村空间肌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景观的营造对于我国滨海盐碱地的生产提高和生态改善有着重要作用。首先简要论述了生产性景观的内涵、特征及在国内外的起源和发展。其次,通过收集整理我国盐碱地的治理研究进展,归纳出盐碱地治理的一般方法及发展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来完善对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最后,从实用和审美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手法来对滨海盐碱地进行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并尝试挖掘滨海盐碱地蕴藏的盐文化,在探讨生产性景观设计的同时加强地域人文景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兼备生产、生态和审美等多功能的景观形式,生产性景观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环境污染与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 Space软件辅助分析,解读了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以期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生产性景观的研究进展,揭示现状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