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部巷道交岔点围岩变形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部软岩巷道设计、支护和围岩稳定性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得出水平应力作用角、侧压系数、岩体强度和分岔角等主要地质结构因素对深部软岩巷道交岔点围岩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可控因素分岔角相比,埋深、平均侧压力系数、围岩强度对深部巷道交岔点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岩体强度则是影响深部巷道交岔点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深部巷道设计的最佳地质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
靖洪文  吴俊浩  马波  杨圣奇 《煤炭学报》2012,37(7):1099-1104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变形预测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及灰色理论的模糊灰色系统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对监测的数据样本进行模糊化处理,采用不同时刻历史数据赋予不同的隶属度,并引入巷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的权重参数,将数据序列转化为一个带权重参数的模糊序列,再利用灰色理论建立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模糊灰色系统预测模型(FGM)。同时在Matlab平台上开发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模糊灰色系统预测软件,并成功的进行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与锚杆支护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部巷道复杂的应力环境和多变的围岩性质,对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预测、松动圈预测和数值计算分析,为深部巷道锚杆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了深部巷道支护的最优化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矿深部水平软岩巷道围岩力学性质及膨胀特征,通过现场测试对巷道稳定性的力学效应、受采动影响时围岩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寻求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支护方式,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失稳机理与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理论基础,对于巷道顶底板应采取有效地应力控制方法;对于巷道两帮必须采取有效地整体性维护。同时分析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其覆岩大、小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出了深井沿空巷道围岩控制的对策及方法,对深部矿井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摸清新汶矿区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文章对影响新汶矿区深部巷道变形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地质条件、技术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几条深部巷道矿压观测实例,总结了新汶矿区矿井深部巷道矿压显现一般规律,提出了矿井深部的采准、开拓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合星村煤矿3302掘进工作面工程地质情况及组织管理水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按照三类危险源分类法,对影响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了三类危险源影响因素模型。从事故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入手,识别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合理构建了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对巷道围岩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巷道围岩危险源风险等级为危险;通过对围岩进行监测和优化巷道支护参数,进一步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深部矿井巷道由于埋深大,地压高,同时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围岩破碎,巷道支护难度大。通过研究深部巷道矿压显现和影响深部巷道围岩稳定的因素等,探讨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优化方案,为深部矿井巷道破碎围岩控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系统特性的分析,提出深部巷道围岩与支护系统是一个可控的工程控制系统,它可以通过改善围岩特性参数、支护参数等达到改变围岩稳定性效果的目的,同时,监测围岩变形,利用其系统的反馈信息可确定适时控制的方法。文中应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的控制模型,并从控制论观点出发,探讨了深部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万法军 《中州煤炭》2019,(11):146-149
为了确保深部矿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煤矿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巷道围岩性质、开采深度、采动影响剧烈程度、巷道与上部煤层间的垂距、巷道支护不合理等因素。采用采场远距离卸压保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束技术和钻孔卸压联合主动支护技术,预防了浅部围岩变形和工字钢在锚索端部出现的弯曲变形,遏制了巷道底部浅部围岩的变形,确保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