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戴俭  沈盛楠 《城市住宅》2021,28(7):81-8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一直是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后,逐渐转向以维系历史文脉、留住真正历史文化为导向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重在保护,保护建筑肌理的同时更需维系片区的生活方式,突出多重历史价值.更新进程不仅需注重硬件设施的提质,更需考虑其社会结构、情感依恋等人文方面,使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保护是历史城市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世纪中叶,欧洲的一些国家提出了街区保护的概念与政策。我国在1986年正式提出"保护历史街区"。1996年的"黄山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街区保护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对历史街区认识的不断深入,保护历史街区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但是,目前对于历史街区的价值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途径。本文在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OUV)的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和实地调研剖析历史街区的格局、肌理和风貌等主体构成要素的价值与突出普遍价值之间的联系,构建了系统性的历史街区价值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保护滞后、社会网络不可持续"、开发"性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此类问题出现的背景与危害,并对保护方法与理论提出了挑战。结合抚州文昌里街区保护规划,回顾街区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上述问题在街区内的表现,从保护与发展兼顾的角度提出人文复兴与可持续保护总体策略,并从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保护共识与文化保护路径、街区社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视角下的保护与发展平衡框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汪浩 《规划师》2007,23(6):90-94
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历史街区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保护策略.在绍兴市新河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应灵活运用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以"面"为突破,以"全城"保护为最终目标的"绍兴模式",不仅关注街区内的文保点建筑,还应关注街区内的"非文保"建筑及与街区紧密相关的外围建筑,并根据保护对象类型的不同,采取改造、修缮等不同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包容居民生活的街区而存在,它不仅满足街区居民生活的需求,同时也保留了最真实的历史信息,延续了动态的历史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街区理论发展与典型案例的分析,从环境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了解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独特形式与意义,并以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总结现存的问题,探讨保护的措施,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重庆历史街区分级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类型,其价值和保存状况具有较大差异,然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同一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方法,难以适应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条件下,对历史街区采取分级保护的策略是协调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运用历史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重庆主城19个历史街区深入调查,提炼出历史街区的评价指标,建立历史街区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历史街区分级标准,并对重庆历史街区进行分级,探讨各级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正在经受城镇化进程的挑战。该文对安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遗存、潜在特色以及对传统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物[1]进行整合,提出了"文化+"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街区内保护和规划主题,以期历史街区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相结合,展示古城"孤岛文化",焕发古城魅力,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据城市中心地段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传统历史街区内如何设计建造新的建筑群是历史街区更新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在苏州怡园历史街区内新建以"城市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尝试将现代与传统、居民与游客、公建与私宅融为一体,从建筑群体量、功能布置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对基地及其周边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中往往更注重物质环境的保护与更新,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建构。本文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靖港古镇街区保护为例,对历史街区保护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春晖  董舫 《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1):15-16,27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市政、交通与居住条件等更新或改造"空前",同时历史街区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解决历史街区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关键。吉林市吉海铁路总站旧址街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着环境破坏、本真风貌丧失、历史信息消失等问题。今后,应该注重有机地更新,全面科学地保护街区文化实体和赖以存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井"既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发掘的重要切入点。文章结合乐平市周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践,分析了其"围井而局、傍井立市"的空间组织模式,并从历史遗存价值、历史环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生活价值四个方面,探讨了古井与历史街区内民居建筑、空间聚落、传统文化、市井生活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古井建造在街区历史价值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相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普遍存在商业开发过度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理论三种视角,以涉及遗产保护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对象进行因果逻辑的研究,发现价值认同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结果存在根本性影响,产权与交易费用对历史街区更新行为具有选择局限性的影响,市场机制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具有双面性的影响;并据此最终通过构想价值经营和制度经营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观"理念,来完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策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出现的传统风貌破坏、形态急剧消失、社会结构日渐瓦解等现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文章以重庆偏岩镇、白沙镇及宁厂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构建核心保护街区的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的"线"关系语义模型,在Ucinet6.0平台上构建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由社会网络整体完备度、局部稳定度和层级关联度构成的结构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基于评价结论着重分析历史街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结构形态的相关关系,为历史街区的形态与社会网络保护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七朝古都的开封是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遍布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着浓郁特色风味的古街胡同。在日益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今天,如何对市区内的传统街区进行保护,使其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延续,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开封传统街区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开封的旧城改造,对开封传统街区今后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给予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后,全球文化多元融合,部分外来科技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社会层级的不断变革与优化发展,但同时也使得我国本土文化逐渐改变其原本的面貌,甚至面临消失。现今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设施遍地,尽管能够为城市内居住的人们提供便捷悠闲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让原本的历史街区面临生存窘迫的局面,因此亟须大力推进"文化自信"等相关理念政策,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传承打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研究"场所精神"相关理念,对国内现存历史街区深入研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为主要案例进行阐述,探索"场所精神"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传承中的关键性作用及使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杭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概况、街巷空间的格局、建筑形式的表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并与福州"三坊七巷"进行比较,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应注重地域性、可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历史文化街区以胡同四合院地区为主要代表,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关怀和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1。随着城市中更新改造活动逐渐增多,城市更新方式由粗犷式扩张转变为以文化和内涵为主的存量更新模式,但由于时间推移,街区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败。过去我国对历史街区的改造大多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无法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用地收缩之间的关系,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比较片面,导致街区特色消失、城市文化肌理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基础设施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江西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以"遗存"的视角看待街区内的传统排水系统,强调从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知街区基础设施提升行为,在功能提升与文化延续的基础上,探索了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在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避免了对街区环境的影响、保护了街区风貌的原真性,有利于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