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木结构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采用砖木材料及木构架承重体系。现代木结构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却方兴未艾。该文对现代木结构发展与我国传统建筑传承进行协同分析,阐述了可持续的木材原料是木作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传统建筑与现代木结构技术融合是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方向,现代木结构与传统建筑协同发展是木作工匠技术传承的保障,并就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10,9(8):54-54
随着上海松江新城的泰晤士小镇上崛起一片木结构别墅建筑.木结构这一海外风行的节能建筑形式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中国的上海、北京、南京、安徽以及香港地区已悄然兴起木结构建筑热,虽然建筑形式、风格、流派各不相同,但都是瞄准了木结构房屋绿色节能、有利于创造友好的人居环境的特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建筑》2022,(12):33-33
倪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北京林业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同时担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他专注于现代化木结构建筑的工艺革新、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变革近30年,引领了中国现代化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方向,弘扬了当代“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琦 《新建筑》2023,(2):96-101
16—19世纪是手工木工工具转向木工机器的重要时期。基于工具史视角,通过回顾西方木工机器、工匠地位和木结构建筑史的变迁,一方面重新审视“工具-工匠-材料”流程框架对工匠、工具和木材三者关系的重构——机械化变革、去技能化和木结构建筑装饰化倾向,展现西方木结构建筑变革图景;另一方面试图论述机器生产带来的效率和经济性因素是促进木结构建筑变革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二千余年以来的发展是受生态环境和哲学思维所制约,就地取材,利用木结构中铺作层的高架减震性能,达到“墙倒屋不塌”的抗震目的。 近代中国建筑界对“唐风”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无疑使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向前发展了一步。 “仿古建筑”的提法,不利于中式传统建筑向前发展,提出用“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取代“仿古建筑”的称谓,以适应发展中的“中式建筑”。 目前,国内风景区的景点建设和文化遗址公园、寺庙建筑以及休闲山庄中仍以中式传统风格为主,在适应观光客流量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为经济效益而商品化等因素带来的新问题,以实例进行探讨。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2020,(8):8-8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传统木结构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巅峰,这些木结构建筑历经战争、自然灾害但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结构建造技术水平。21世纪起,中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的木结构材料的利用,近10年来,随着木结构建筑节能环保、"天生工业化"优势的凸显,木结构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科研进展和相关规范体系的完善,国家鼓励木结构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保障木材供应的人工林开发,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发展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木结构建筑历史,但在今天,木结构建筑的应用几乎成为空白。环顾四周发达国家,小到住宅,大到大型体育场馆,木结构都有广泛的应用。木材作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已经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通过中西方木结构建筑的对比,探讨要不要在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以及如何发展木结构建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传统木结构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巅峰,这些木结构建筑历经战争、自然灾害但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结构建造技术水平。21世纪起,中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的木结构材料的利用,近10年来,随着木结构建筑节能环保、"天生工业化"优势的凸显,木结构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科研进展和相关规范体系的完善,国家鼓励木结构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保障木材供应的人工林开发,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发展呈上升态势。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从事木结构的企业数量由数十家发展至近3 000家,木结构建筑保有量达1 200万~1 500万m2。木结构晕建筑在众多建筑形式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建筑师和建设方的欢迎,发展前景广阔。鉴于上述,《建筑结构》特别精选8场精彩视频(部分含PPT)和8篇精品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内容涉及木结构发展历程、特点、关键技术、设计标准、典型工程应用案例等。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相似文献   

9.
《山东建材》2014,(8):73-73
近日,由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发起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在北京举办启动仪式,该推广行动旨在推广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木结构建筑理念,推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推广行动得到了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节能司、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以及加垒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林业发展投资处中国区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钢木建筑的发展源于传统木结构建筑,是木结构焕发新生的关键。钢木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带来一场文化性建筑语言的飞跃。文章立足研读日本"新陈代谢"派建筑师黑川纪章的作品《PROJECT JAPAN》及其流派理念的形成、发展、没落,直到现代新兴绿色建筑观念带来的延续,以及台湾对其流派在现代代表性建筑结构——"钢木结构"现状的调研,分析了钢木结构的合理性,论述了钢木结构合理的设计运用方式,探讨复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具有可再生、节能低碳等特征,适应“双碳”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要求,本文从资源、标准、技术、企业等方面概述了装配式木结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现阶段的发展基本情况以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制约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低碳性能,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木结构建筑的发展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发展,不断有着风格和工艺上的进步。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特点和构造的探讨,以加深人们对木结构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中国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渊源,以及当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介绍了一些国际上木构建筑设计的一些项目,以此希望引起当代中国木构建筑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的民族建筑以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为主,榫卯节点连接。黔东南民族工匠在制作木结构建筑的过程中,发明了大量的木结构加工工具,其中刨子种类繁多、功能齐全。该文通过对黔东南传统手工木工刨子进行整理,分析刨子的种类和功能,从而让外人更多地了解黔东南手工木工工具,为继承和发扬黔东南传统民族建筑营造技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从环保、节能保温、安全、可持续性、设计和施工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征,基于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总结制约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三个因素,最后指出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我国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展望未来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木结构房屋的特点以及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发展木结构房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市场潜力巨大,应该抓住机遇、解决问题、发展木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在建国后木结构发展停滞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目前木结构建筑市场和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指出了木结构建筑是古代建筑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木结构建筑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并在建筑史上留下绚烂画卷.现代木结构建筑除了独栋住宅之外,还可以应用在多层住宅和商场、学校、办公搂等各种商业和公共建筑、包括景观建筑、休闲建筑等. 木结构建筑具有绿色环保、保温节能、结构安全、抗震、防火安全、耐久舒适、节约成本等优点,可以为中国巨大的建筑市场需求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木材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现代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在全球也日益普及.木结构往往在地震中表现良好,这也是多地震地带如日本、台湾、北美、澳洲等地青睐木结构的一大原因.汶川大地震后,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卑诗省政府援建了四栋抗震木结构建筑,分别是都江堰向峨小学、绵阳特殊教育学校、北川红枫敬老院以及成都青白江华严小学.木结构为这些灾区居民提供了崭新的温馨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  相似文献   

19.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09,8(9):56-56
当我们回顾20世纪中国建筑所走过的百年历程时.会惊奇地发现。中国营造学社从成立之日起.其贡献和影响至80年而未衰,而且今后它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还将继续发生影响。(营造法式〉是由宋代任将作监的李诫(明仲)支持编修的一部划时代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百科全书。先后用了36年于1100年编成。全书共36卷357篇3555条。是对历代工匠传留的经验以及当时建筑技术成就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当时中原地区宫式建筑规范。它比北宋时期完成的《元佑法式》有很大的进步。该书将“材分八等”,标明了我国传统的“以材为主”的木结构的各种比例数据.揭示了我国传统的“木工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孟聪龄  张能 《山西建筑》2005,31(20):3-4
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除受地理、气候、资源以及当时的技术条件外,还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指出木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不间断的影响下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