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我国批准的抗氧化剂、漂白剂、乳化剂的摄入水平进行初步筛选,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精确的摄入量评估。方法用预算法,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最大量,含食品添加剂的固体食品和饮料所占总固体食品和总饮料的比例为25%进行筛选。结果22种具有数值型ADI值的食品添加剂,除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计算其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外,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低于其ADI值,其它均高于ADI值,其中最高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约为ADI值的15倍。结论筛选的22种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不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其它食品添加剂均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中我国食品中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以及2015-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2012年总膳食研究消费量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更高标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以2021年总膳食研究消费量作为研究数据,通过简单分布法分析我国居民常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配合危害指数(HI)法做食品添加剂的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大多以多元形式应用,食品添加剂的二元组合、三元组合、四元组合的累积风险较低,不会对我国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建立推导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危害因素可接受暴露水平的方法,并评估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对我国现行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 参考国际上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金属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以及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污染物可接受暴露水平的分配原则,综合考虑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水平和毒理学数据,确定我国居民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假定每天摄入1 kg由不锈钢制品盛放的食品,利用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规定的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镍元素的特定迁移限量,估计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并依据推导的可接受暴露水平评估不锈钢制品中金属元素迁移的健康风险。结果 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和镍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分别为0.06(铅儿童)、0.13(铅成人)、0.08、0.30、60.00和2.40 μg/kg·BW。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铅和砷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2.50(铅儿童)、0.83(铅成人)和0.67 μg/kg·BW,暴露限值分别为0.02(铅儿童)、0.16(铅成人)和0.45,远低于1。镉、铬和镍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0.33、33.33和8.33 μg/kg·BW,分别为相应不锈钢制品来源的可接受暴露水平的400.12%、55.56%和347.22%。结论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根据理论暴露结果,铬元素迁移导致的风险较低,镉、镍、铅和砷迁移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开展基于实际迁移水平的风险评估,为是否需要修订GB 4806.9—2016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 ,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最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最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分支,在食品加工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食品的基质类型复杂多样,着色剂的种类也非常多、性质差异大,给分析检测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对近年来的食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技术,并根据应用方法和适用的食品基质及检测目标物进行分类总结,为进一步开展食品中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掌握我国边销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水平,评估我国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用GB 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中推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边销茶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24 h回顾法对我国边销茶消费地区成年人群的边销茶消费状况进行调查,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边销茶中稀土元素总体超标率为74%(67/90),含量范围为0.10~10.35 mg/kg,平均含量为3.41 mg/kg,中位数为3.10 mg/kg,其中稀土元素铈、镧、钇、钕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4、0.43、0.35、0.30 mg/kg。我国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通过饮用边销茶摄入的稀土元素每日平均暴露量为0.668μg/kg BW,占ADI的1.13%;高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P95)稀土元素每日暴露量为2.302μg/kg BW,占ADI的3.90%。16种稀土元素中,铈、镧、钇、钕的每日平均暴露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178、0.104、0.082、0.073μg/kg BW,占总稀土元素暴露量的65%。结论目前我国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摄入水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以接受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食品着色剂亚硝基血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健康的猪、牛、羊的新鲜牲血为原料,经化学提取、合成及酶解等简单步骤,制成了食品着色剂亚硝基血红色素。该产品可替代具有毒性作用的亚硝酸盐而直接加入食品着色,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的调味食品着色剂,同时也增强了食品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1.
近10余年来,我国依照《食品安全法》开展包括微生物风险评估在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微生物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成为我国开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后疫情时代食品供应链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需求的增加,构建基于我国膳食消费行为的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实施能力和质量以及实现现代技术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将成为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建设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用合成色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邱会东 《食品与机械》2006,22(2):102-104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食用合成色素分析的研究状况,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微柱法、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Codex为了设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而被应用的Budget 方法论,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人饮食情况的使用准则.在此基础上对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和双乙酸钠的国内理论最大摄入量进行了估算.其结果苯甲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双乙酸钠的每日最大理论摄入量超过了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s)值,而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每日最大理论摄入量估算值低于ADI值,因此即使在允许使用的所有食品群里以目前使用标准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也不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两岸的食品贸易和交流将更趋广泛与深入。研究两岸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必要且迫切。本文通过收集两岸食品添加剂标准及法律法规,对食品着色剂的标准体系进行比对研究,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两岸食品与食品着色剂的生产经营管理及进出口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岸着色剂产品名称、允许使用品种、数量、范围和限量差异显著。在着色剂名称方面,两岸合成着色剂名称除喹啉黄外均不相同;在允许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方面,大陆地区允许使用的品种多,但允许的范围和限量要求严格;台湾地区允许使用品种少,但对范围和限量宽松,大部分的着色剂允许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15.
食品化学物风险评估中一些重要参数的选择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我国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决策的科学性。评估方法、统计学参数、模型构建和健康指导值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因素的选择和使用往往存在模糊认识和误区。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中化学物的风险评估,对上述几个参数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花青素长期被人类食用,并且植物资源丰富.介绍了其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一向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和品种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本文从覆盖面、资源共享程度、资源投入和体系方面浅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现状,并在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共享程度、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运行机制、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体系方面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实施措施提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8.
污名化是一种典型群体极化现象,也是风险交流者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食品添加剂污名化及其特征和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