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Planning》2018,(2)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窗主要承担采光、通风的功能,落地隔扇窗还兼有空间分隔的作用。各种类型建筑的窗的功能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类型的建筑对窗的装饰功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类型建筑的窗的造型、构造、花饰、色彩各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李艳红 《建筑知识》2014,(4):46-46,52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正在受到排挤和漠视,如何在现代主义建筑一统天下的局面下保持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实现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是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并对代表性的批判性地域建筑进行解读.探讨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3.
谢俊 《中外建筑》2012,(3):69-75
通过丰富的图例,从场所精神、创新、细节等方面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各阶段设计成果的对比分析,结合相关的文字资料,探究了先生的创作思想和历程,并结合建筑建成后的实际效果,从布局、空间、造型、园林等方面分析作品,分享大师成熟的设计思想和高超的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4.
涂文根 《城乡建设》2020,(15):47-48
<正>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研究应当被施以重点的关注。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山之作,其建筑风格与建筑形态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江南文化风味,充分体现江南建筑的地域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对其空间形态、建筑风格、材料与色彩等进行全面分析,试图探寻该建筑在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和互动,为建筑创作的地域性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炜芳  徐德嘉 《园林》2012,(9):80-83
在传承基础上创新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城市。在中国传统文化久远深刻的影响下,历代居住苏州的文人雅士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法天贵真、咫尺山林等审美理念和情趣,直接反映在他们营造的宅邸和私家园林中。随着西方美学的传入,城市景观逐渐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最为直接的反映是所谓"西式洋房"  相似文献   

6.
郭湛 《华中建筑》1999,17(3):43-45
通过对三件作品的分析,介绍了贝聿铭在传统建筑现代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分析其对中国及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作为现代建筑代表作的创新之处,从中提炼出苏州建筑的审美观,并提出一些其设计建造中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佛山博物馆方案设计为例,从岭南人文空间意向、岭南建筑立面及色彩的表达、岭南园林、适应岭南气候特点的绿色节能设计、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设计。在延续传统,呼应地方文脉的同时,塑造博物馆开放、现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9.
沈晨翀 《园林》2008,(3):46-47
早在2003年就欣闻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承担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而在此之前关于苏州博物馆选址与建筑设计风格等问题已经引发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等历史遗产的继承和创新的思考。众所周知,贝聿铭的代表建筑包括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北京的香山饭店等,都反映了明显的中西传统交融的美学标准,对于几何形体与简单秩序的追求是贝大师一生执着的建筑符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新馆案例的解读,探索城市设计意境引导下的建筑文化艺术创作,它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命题上的,即建筑创作文化意象的命题生成;第二是形态空间的,即文化语义形态要素的发掘与重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城市设计意境为目标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中,我国的古代建筑,由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而成为东方古建筑的突出代表之一,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伴随建筑的起源而发明的窗,其构造精巧绝妙、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韵味,至今仍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大量反映在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窗饰元素,为现代室内设计服务,这不仅是传统的再现,更重要是创造一个崭新、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浅谈地域主义建筑的传统精神,并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从建筑空间、建筑造型、生态建筑等方面探究地域主义建筑的设计方法。最后提出要发扬地方建筑的传统精神,实现地域主义建筑与城市的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融入了更多的复合功能,符号化、景观化的设计方向误导了人们对博物馆建筑的全面理解.博物馆建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职能,要求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应从地域性视角出发.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深刻剖析博物馆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春晓 《现代装饰》2012,(9):108+110
本文通过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从地域性的概念出发,层层剖析二者关系,总结地域性对设计的现实意义,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从文化、科技、材料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归属感的缺失,努力寻求文化的认同感,这便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源芳 《城市住宅》2022,29(3):118-1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占据重要地位,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通过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美学范畴,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探讨古典园林四大美学在现...  相似文献   

17.
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为例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丰富的图例,从场所精神、创新、细节等方面对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最后指出抓住中国精神,运用现代的科技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是两件重要作品。香山饭店建成后,学界对其民族化、现代化的判定有许多争议。直到25年后苏州博物馆落成,对于中国现代建筑,贝聿铭提出中而新的明确观点。对于一位建筑大师跨越近30年的两件作品,其形式与内涵需以审慎态度分析理解。因此,该文通过对这两件作品的设计手法、思想和学界评论的对比分析,试探讨贝聿铭设计思想、手法的变化,及其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纯净的完型——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青  薛求理  贾巍 《新建筑》2010,(5):106-111
通过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作品及其与周围环境之拓扑布局关系,对照贝聿铭其他设计作品,尝试以"道"与"器"、"名"与"实"的中、西方古典哲学视角,再度挖掘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内涵及其设计手法,解读分析这一"完型"之作中所体现的主题,并发现其对当今建筑实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概述,以及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新馆的整体布局、建筑营造、庭院各要素处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列出由新馆引发的对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以对设计师们在未来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