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存量优化,借助城市碎片空间打造非正式的体育场所,有望为我国人均体育面积不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武汉运动型口袋公园中,存在着使用者实际需求与空间布局不协调、器材和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场地健身氛围欠缺等多重现实问题。此外,针对小微空间的差异化营造研究还有待加强。该文基于武汉洪山区某地块的设计实践,提出由体育项目为主导转变为由人体活动为主导的设计思维,从用户画像—运动项目空间改进、弹性使用—提升空间可供性、增权赋能—运动空间再生产三个方面的改造设计策略,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开始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本次调研运用了最基本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孝感市的几个广场及公园进行了调查,了解这些多功能公共空间的使用形态,并进行品质方面的比较。以探求它们设计的一般规律,即设计应该从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创造出人性化的空间。最后提出如何改进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质量,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富于人性化的室外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拾荒者对废品资源进行回收,为城市垃圾循环系统做出了贡献,也对城市更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参与公共生活的行为异于普通人。本文对武汉市江岸区的拾荒者生活行为进行调查,通过观察、访谈、跟踪和认知地图的方法研究拾荒者在室外公共空间的生活行为内容、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拾荒者的生活状况,并得出结论:(1)拾荒者在室外公共空间活动时间比例很高,但是公共生活行为内容比较单一;(2)拾荒者公共空间内的行为与垃圾桶、废品回收站位置及拾荒者等级有关;(3)拾荒者的室外活动领域也逐渐向街道及社区公共空间拓展。由此,为后续拾荒者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4.
西客站作为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应成为面向全方位使用者的交通综合体,同时应具备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的各种功能。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逐渐成为各级城市环境建设的主题,西客站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以与交通弱势群体出行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环境为对象,从无障碍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交通环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西客站的现场考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设计规范及国外交通枢纽的分析,提出了针对西客站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容器"的理论涵义和作为容器的城市特点,以武汉几个公共空间为例,阐述了公共空间承担的容器功能对于城市所带来的作用,并对不同形式公共空间作为容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热门选项.本文以红山村公共空间为主体,深入分析针对游客和村民群体的活动特征及对红山村的满意度评价,基于调查结果总结归纳红山村现状建设存在的公共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传统文化衰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管家庆  杨艳 《中外建筑》2010,(7):114-1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无障碍设施设计现状,讨论了市内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管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11)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明显,但由于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及土地资源紧缺,可用于公共空间建设的用地越来越匮乏,同时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被荒废或尺寸过小的灰色空间。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掘公共空间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成为规划部门关注的一项热点。文章结合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工作实践,系统地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概念、问题、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并从完善布局、彰显特色与对接管理等角度对微型公共空间的规划管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刘磊  徐建三  雷艳华 《华中建筑》2011,29(1):116-119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穿行于各种边界之间.而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体验也是对边界的体验.该文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典型形式,分析其空间属性以及构成手法.重点从空间领域性、秩序感、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边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公共空间是当下的重要议题之一,建筑师们也都试图在不同等级与类型的城市建筑中引入公共空间,并将之作为核心使用场景进行打造,以期对城市公共活动进行刺激与引导。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像开放的办公、商业及展览空间——公共空间在各个城市场景中被放大。然而,人们却越来越少地在公共空间中进行"公共"活动,手机、电脑等设备使群众与公共空间形成了实质行为上的脱节,这被许多学者诟病为公共空间消亡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甘伟  邱岚 《中外建筑》2011,(9):90-93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城市面貌环境焕然一新。但也有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受观念、认识、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大拆大建的建设活动给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本文以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心里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晓  张奕  张娴 《山西建筑》2010,36(25):38-39
通过小尺度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活动研究,探索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总结得出影响小尺度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并提出塑造公共空间活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合肥市老城区微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PSPL调研法对五种类型的微型公共空间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老城区内,社区类、公共游览类微型公共空间普遍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余类型相对较差;公共游览类微空间和交通类微空间的穿行活动占比最高,停留活动占比与微空间品质、微空间面积有直接联系,质量越好、设施建设越多,居民对其使用越频繁、满意度越高,空间活力程度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最后提出清理被占用微型公共空间、加强空间开放与可识别性、注重空间设施人性化设计等措施,期望自下而上地改善城市老城区微型公共空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岩松 《山西建筑》2012,38(18):18-19
通过对几个办公建筑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对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尝试找到适应不同要求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对设计实践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中座椅的人性化趋向角度,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如何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公共性、环境观念,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要素,来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更多的人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是城市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文章详细阐述了住宅区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以为同类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劲宇 《安徽建筑》2006,13(3):22-23
探讨Mall与现代城市的关系,通过实例论述了Mall公共空间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提出在Mall设计中应引入城市的社会生活,并对城市的公共空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北京商业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动与白天的差异,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世贸天阶和西单广场。调研的内容包括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调研,总结北京夜间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现状。通过此调研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夜间公共空间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童心 《中外建筑》2012,(3):90-92
目前城市发展迅速,以香港为代表的高密度化城市环境以及微型化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普遍的城市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对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关系研究,归纳出影响人们知觉密度感受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现实可行的微型公共空间利用办法,使得高密度环境下有着舒适心理感受的城市公共空间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