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7,(12):135-138
针对某矿高应力破碎泥岩运输巷变形大、持续时间长、支护结构局部失效的工程难题,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确定了其变形破坏模式为典型的深部高应力流变软岩大变形破坏模式;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锚喷+高强锚网索"和"锚注喷+高强锚网索"2种优化方案,并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了2种优化方案的位移场与塑性区分布情况。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锚注喷+高强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2.4 mm,底鼓量为53.7mm,两帮移近量为22.5 mm;拱顶、两帮及拱肩位置锚杆最大轴力分别为其极限破断载荷的85.16%、52.9%和73.55%,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有害变形。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6,(7):76-79
为解决朱仙庄矿采用锚网喷+全封闭29U可缩支架支护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结构破坏严重的难题,提出了锚网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为核心的支护方案,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位移和塑性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锚网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支护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区更靠近巷道中心,位移和塑性区范围均较小。工程实践表明,锚网初喷+全封闭29U高强支架支护巷道两帮收敛量和顶底板移近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55 mm和270 mm,在矿压观测后期,巷道日变形量小于0.2 mm/d。  相似文献   

3.
张国毅 《煤》2021,30(5):50-51,54
针对18407回风巷原支护方案下巷道顶板及两帮变形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原锚网锁支护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支护,现场实践表明:采用优化支护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变形速率分别为3.68 mm/d和4.85 mm/d,顶底板和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12.69 mm和149.52 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陈四楼煤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基于耦合支护理念,提出了"锚网喷+长短锚索+围岩深浅孔注浆"的梯次耦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在南九采区轨道下山的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及两帮位移量最大值分别为73mm、147mm,巷道顶板下沉及两帮收敛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以木瓜矿10-2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原支护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868.5mm,两帮移近量达到725.2mm,根据变形情况给出锚杆+锚索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顶底板移近量达到了131.36mm,较原支护方案下降了83.49%,两帮移近量为85.25mm,两帮移近量下降了86.79%。对优化方案进行应用分析,得出随着监测天数的增大,此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226.3mm,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364.1mm,顶底板移近量为443.3mm,较原支护方案变形量得到一定控制,为巷道稳定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煤柱底板巷道受上层工作面留设煤柱高支承压力作用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破坏变形。本文以西山晟聚煤业29102副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煤柱底板巷道围岩的力学效应,提出"U型钢棚+锚索+底板锚网索"的环形整体支护优化方案。通过监测,顶底板和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2mm和56mm,该方案较好地控制了煤柱底板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及棚锚注协同支护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较另两种方案表现出更好的支护效果,塑性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得以缓解,支护巷道模拟变形量与工程监测较为接近。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巷道仍存在较大变形,不能保持长期稳定,棚锚注协同支护巷道变形明显降低,应用期间顶板下沉量较常规锚网喷支护降低了68%,两帮位移降低了52%,满足巷道支护稳定要求。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尤其在掘进影响期控制围岩作用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岭煤矿托顶煤1703上巷易出现冒顶、后期变形大、支护困难问题,给出了托顶煤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校验方法,提出了“T型钢带+顶板锚杆锚索+帮部锚索护表金属网+护表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技术及方案。该方案在红岭煤矿托顶煤1703上巷进行应用,托顶煤1703上巷两帮移近量为68 mm,顶底板移近量为57 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关羽 《西部探矿工程》2023,(4):197-199+206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先对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原支护下顶底板相对位移量868.5mm,两帮移近量达到725.2mm,根据变形情况给出锚杆+锚索优化支护方案。对优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优化后顶底板移近量达到131.36mm,较原支护方案下降83.49%,两帮移近量为85.25mm,两帮移近量下降了86.79%。对优化方案进行应用分析,得出随着监测天数的增大,此时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226.3,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为364.1mm,顶底板移近量为443.3mm,较原支护方案变形量得到一定控制,为巷道稳定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5):96-98
针对某矿特厚泥岩顶板回采巷变形大、泥化现象严重的工程难题,通过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确定了影响巷道破坏失稳的主控因素。基于耦合支护理论,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一锚索+锚喷+钢筋网+控底锚杆和多维多级锚索+锚喷+钢筋网+控底锚杆2种优化方案,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了2种优化方案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