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法的滚柱体式超越离合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方法研究滚柱体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特性,分析该离合器摩擦自锁性能和锁紧中的滚柱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强度特性。建立该离合器的摩擦及强度性能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该离合器的结构形式、接触状态和载荷大小与其承载性能及其强度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摩擦自锁条件及滑动摩擦区间计算的新方法,为滚柱体式超越离合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扩环式单向超越离合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内外圆柱表面之间摩擦力传动的主要思路,在缩环式单向超越离合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扩环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它对超越离合器结构性能的改善和使用性能的提高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曲杆计算法计算其拉伸应力及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实测外环拉伸应力的全过程。该计算方法既简便又较精确,经与电测结果比较,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抽油机安装超越离合器后,可使抽油机原双向动力传动系统变为单向动力传动,不平衡负荷不再反拖电机发电,消除负功,提高电机和皮带的传动效率,在皮带轮轮径不变的情况下,抽油机可以动态微量调整冲次,降低交变载荷,提高泵效,在达到油井增产的同时,提高系统效率,达到节能目的。本文介绍了超越离合器在萨南油田现场应用的节能效果,证明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认为这是解决抽油机节电的又一重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动态车辆称重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其在车辆称重、速度检测、车型判断等方面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中重点阐述了信号调理电路的构成。软件设计中提出了根据实际采样波形而设计的独特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功率柴油机产生的宽频带振动,双层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高频隔振能力,已在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在中、高速柴油机的内燃机车等领域,国内对于双层隔振系统的应用研究很少。结合国内首次研制的某型内燃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对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识别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作用在柴油发电机组上的激振力(矩)特性;然后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求得了理论力传递率;最后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测试,获得了双层隔振系统实际力传递率,其力传递率明显低于单层隔振系统。对于双层隔振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金  廖林清  林昌华 《功能材料》2006,37(5):760-761,764
磁流变离合器是通过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传递转矩的器件.本文建立了圆筒式磁流变离合器的几何设计方法,得到了磁流变液传递的转矩和两圆筒间能产生磁流变效应的最小间隙的设计计算公式,为离合器的几何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转矩可由外加磁场连续控制;选择磁饱和时高屈服应力和零磁场时低粘度的磁流变液材料,能使设计的离合器的尺寸小而紧凑.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烈度区1000 MW机组火电厂,传统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空冷支架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悬挑端位移超限、局部杆件受力过大、结构整体侧移较大。对此,提出了加设斜撑的空冷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并按1/8缩尺比例进行了该类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和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模型结构在EL-Centro(N-S)地震波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延性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空冷支架相比,加设斜撑后,结构的耗能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刚度退化速度减慢,而且残余刚度较大,具有了更大的安全储备。研究为同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并能指导相关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运用CATIA建立变速箱斜齿轮的几何模型,运用Hyper Mesh进行有限元前后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进行有限元计算和分析,通过LMS Test.Lab中的Impact Testing进行试验验证,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为齿轮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避免齿轮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变速箱二轴在工作中发生多起断裂事故。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断裂变速箱二轴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轴的断口具有明显的疲劳特征,疲劳源位于二轴花键槽根部。由于渗碳淬火工艺不当,在二轴花键槽根部的组织中产生了网状碳化物和粗大的针状马氏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沿晶显微裂纹并扩展,是导致二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建立某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对作用于动力总成的各种激励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机械激励部分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时变刚度、误差激励和齿轮冲击力,电磁激励部分通过永磁同步电机2D有限元电磁仿真得到作用于定子上的径向和切向电磁力波。将各类激励施加于动力总成箱体并进行动态响应求解,通过消声室整车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将动力总成视为整体、综合考虑各类激励的仿真方法能较好的预测电动车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从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的打击过程着手,分析了运动部件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飞轮的纵向振动微分方程,并以冷击工况为例导出了某型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轴承动载荷与飞轮支承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为该压力机飞轮缓冲弹簧的设计及轴承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文章可供该类压力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及弹性性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二维二轴1×1和2×2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模型考虑了纤维束的相互挤压及横截面的变化。基于细观分析和体积平均法,建立了预测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且具有运算快、精度高、适合工程分析等优点。分析了编织角、纤维体积含量和纤维束横截面形状对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编织角对弹性常数的影响具有互补性,材料弹性模量与纤维体积含量成正比,纤维束截面形状变化对材料弹性常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试》2020,(1):24-28
针对各种轴类零件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二维投影式光学测量方案。利用二维投影式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平行LED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在物体后方形成与待测物体等大小的阴影。传感器使用二维CMOS对阴影进行捕捉后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得到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测量结论。对试验的待测件进行测量后与其标准值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在0.01 mm以内,最大重复性在0.02 mm以内,判断准确率达99.8%,同时检测单个待测件用时少于10 s。该方法能够实现多尺寸同时测量,有效提高轴类零件测量速度,再配合机械手与传动机构,实现生产现场非接触在线测量,同时有效防止测量过程损伤零件。  相似文献   

15.
16.
为准确分析直接提钻工况下双斜撑长螺旋钻机桅杆的稳定性,建立双斜撑作用下多段桅杆的挠曲微分方程,引入边界条件,获得双斜撑作用下桅杆失稳特征方程及其提钻临界值。对ZLH43ZL(TB)-D180长螺旋钻机进行稳定性分析,将推导结果与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失稳特征方程基本正确;直接提钻工况下双斜撑长螺旋钻机桅杆的失稳临界值Fcr与主、副斜撑点位置参数λ12,桅杆截面惯性矩I和主卷扬钢丝绳角度θ等因素有关。失稳临界值Fcr随λ1和λ2的逐渐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且λ1对Fcr的影响甚于λ2;Fcr随I的增大,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平缓;Fcr随θ(0°≤θ≤20°)不断增大而缓慢增大。研究结果对工程机械中类似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管带式换热器动态调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管带式换热器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Matrixx进行仿真,比较改变入口液体流速与入口液体温度时的出口气体温度的响应,分析其动态性能,以确定最佳调节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气体侧的出口温度在改变液体侧入口速度时,开始时响应较快,但经过较短时间后,即使改变液体侧的入口流速,气体侧的出口温度基本不再改变。气体侧的出口温度对改变液体侧入口温度的响应惯性较大,但它能随液体侧入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改变液体的入口温度能对气体的出口温度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8.
传统钢桁架+钢筋混凝土管柱形式的空冷支架结构体系在地震高烈度区已不能满足百万千瓦机组火电厂对结构使用性能的要求。该文提出钢斜撑+钢桁架+钢筋混凝土管柱的新型空冷支架结构体系,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选取原型结构的1/4,并按照1/8缩尺比制作试验模型,进行动力特性测试、拟动力试验与拟静力试验,探讨该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变形性能以及破坏模式等。结果表明:钢斜撑+钢桁架+钢筋混凝土管柱空冷支架结构体系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结构的耗能能力与变形能力较强,能够满足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受电弓的受流问题对其建立集中质量模型,根据所建立的集中模型方程可以确定受电弓的固有频率,和接触网刚度系数的拟合分析,进而得到受电弓动力响应。利用对接触力的变化要求,可以得到较为合适的参数值。对受电弓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以达到提升受电弓动态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有限的发动机舱内合理地布置动力总成,需要确定动力总成的动态包络空间。运用坐标变换和特殊的型值点提取方法,完成各种姿态下动力总成数模的转换和包络面数模简化。借助CATIA二次开发工具CAA,开发出能够在仿真环境下自动生成动力总成动态包络面的分析模块,从而达到简化包络面数据、减少运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