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其抗战遗址是全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延续了重庆的历史文脉,而且也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处理好历史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对促进抗战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抗战遗址的价值及保护和利用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抗战遗址和合理的再利用这些遗址的方法与措施,从而赋予抗战遗址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3.
山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论重庆黄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探讨了重庆黄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在分析黄山陪都遗址价值构成多元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体性、真实性、综合性相结合的保护思想与方法。文章试图揭示山地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人类文化资源的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抗日战争遗址主要是指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经过战争或用于战争遗留在昆明市区内的遗址及遗迹,以及为躲避战争搬迁至昆明的外省人士在昆明市区内留下的建筑遗址或遗物。对昆明市区内战争遗址进行考察和梳理,并对这些战争遗址和遗迹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和利用,有利于还原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空间,优化旅游产业配置和地区经济推动,还有助于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相似文献
5.
重庆小城镇传统景观风貌特色突出。本文从分析重庆小城镇传统景观风貌特色出发,针对小城镇]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风貌失落现象,尝试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促进小城镇传统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6.
遗址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结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宝贵的国有资产。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遍布于全国各地,展现着灿烂的文明,是我们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遗址景观含有多种价值,通过研究遗址景观的历史、艺术、科技、社会、经济、教育等价值,我们从中探索研究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模式,并且进行创新和发展,使遗址能够完整、原始的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首先介绍了老司城遗址概况,然后分析了遗址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模式,最后结合老司域遗址探讨了老司城遗址展示规划要求和老司域遗址本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历史遗址与建筑本身的关系至关重要。圣乔治遗址博物馆设计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利用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特殊的触媒,实现了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解读和再现。 相似文献
8.
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历史遗址与建筑本身的关系至关重要。圣乔治遗址博物馆设计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利用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特殊的触媒,实现了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解读和再现。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遗址博物馆(馆舍模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遗址博物馆从1958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建成以来,发展的脚步就不曾停止过.先后完成的有云南元谋猿人博物馆(1951年)、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展览馆(1972年)、铜绿山古矿遗址博物馆(1984年)、辽宁潘阳的新乐遗址博物馆(1986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1993年建成)、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2005年)及2007年4月开馆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对遗址景观进行保护与更新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并满足现代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的关注。本文以南京清凉门遗址景观项目为例,在分析其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黄山历史地段的变迁过程,研究了黄山历史地段的价值,阐述了积极保护与规划目标的确立,对重庆黄山历史地段的动态保护与空间布局的调整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能够最完整、最准确的传达遗址信息。作为遗址文物常见类型,木质文物原位保护与展示是考古及文物保护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木质文物保护的理论方法为依据,结合遗址博物馆中木质文物保护案例调研,分析在对木质文物"保水存放"或"脱水处理"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干"、"湿"保护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这两种保护方式对遗址展示产生的制约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人类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是我们与遥远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础和心灵慰籍“.在人们几乎要忘却的历史遗迹当中,唐代渤海国都城遗址,值得我们关注,并且还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址、利用遗址、介绍遗址,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在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及遗址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王海英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217-220
明故宫遗址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明故宫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对场地内景观的更新设计,使人们在了解过去的同时,重塑一个美观、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旅游景区,实现遗址景观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城市开发建设给历史遗产周边环境带来的威胁,本文以西安陵寝类大遗址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资源特征及周边环境价值入手,探讨了其周边视觉景观保护与控制的策略,包括:整体性区域化保护思路的提出,背景环境控制,及眺望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遗址文物保护的观念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地下遗址的不可移动性使得遗址博物馆在展出这类遗址时,必须开挖已被添没的地下空间,恢复原有的地下空间以展示遗址。文章以遗址博物馆建筑特点为依据,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在遗址博物馆建筑中的优势,并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遗址博物馆实例分析,提出了遗址博物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我国文物古迹众多,从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地段风貌的角度,历史文物遗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遗址景观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对西安昆明池遗址景观历史变迁的梳理,结合对其遗址景观现状特点与构成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空间、时间、精神三个方面阐释昆明池遗址区的整体价值,从而提出遗址区的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尝试从新的视角凝练价值内涵,并建立其与相关策略间的关联,为地域化历史景观的保护与营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和人的活动关系密切,我国现有大量的遗址分布于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生态脆弱区,脆弱的自然环境给遗址保护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处在生态极脆弱区的河北元中都遗址为例,探讨了生态脆弱区域遗址的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